南豐交警"減量控大"全面預防道路交通事故

隨著交通運輸秩序、生活生產秩序的快速恢復,交通運輸車輛日漸增多,轄區道路交通面臨多種風險疊加的巨大壓力,為預防和減少道路交通事故,南豐縣公安局交警大隊圍繞"減量控大"工作目標,找準三個關鍵點,全面加強道路交通事故預防工作,確保全縣道路交通安全形勢持續穩定。

南豐交警

找準"切入點",分析研判找準短板。南豐交警大隊大隊迅速召開春季道路交通事故預防部署會,對復工復產期間道路交通管理工作進行安排部署,細化工作措施,落實工作責任,全面分析研判交通運輸秩序恢復以來轄區道路交通事故發生的規律和特點,從地形、路段、時間、車輛類型、交通違法等因素查找事故成因,分析查找道路交通管理的薄弱環節,調整勤務部署,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防風險、除隱患、保安全,切實預防和減少道路交通事故。

南豐交警

找準"突破點",強化安全隱患排查。一是加強重點企業安全檢查。深入轄區復工復產客貨運企業開展全面檢查,對運輸車輛狀況、駕駛員駕駛資格、GPS動態監管系統應用、安全防護設施設備等情況進行逐一排查,對不符合標準的企業下達整改通知書,責令限期整改,堅決不允許"帶病車輛"上路行駛。同時,進一步完善"一車一檔、一人一檔"工作臺賬,確保"底數清、情況明"。二是加強重點車輛、駕駛人管理。 車方面重點加強"兩客一危一貨"、農村麵包車、"營轉非"大客車、"三無"摩托車等重點車輛管理,進一步提高重點車輛的審驗率、報廢率和違法處理率,嚴格落實重點車輛准入管理,督促相關運輸企業規範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避免問題車輛"帶病上路"。駕駛人管理方面,通過開通"網上辦、掌上辦、預約辦"等線上便民利企舉措,繼續提高重點車輛駕駛人審驗率、換證率、學習率,同時,路勤隊重點針對涉牌涉證、疲勞駕駛、酒駕醉駕等嚴重違法行為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及時消除交通安全隱患。三是加強農村安全管理。大隊因地制宜、創新管理,加強警保合作共建鄉村交通安全勸導服務站和"兩站兩員",增強農村地區基礎管理力量,解決"無人管""管不到"的問題。推動相關部門加大農村公路改造力度,重點治理臨水臨崖、連續下坡、急彎陡坡等事故易發點段,改善農村公路通行條件,解決農村公路"防護少""隱患多"的問題。

南豐交警

找準"主攻點",定位補缺整體推進。一是明確重點管控車輛。以"兩客一危一貨"、麵包車、低速貨車等為重點監管對象,對貨車超限超載、非法改裝,客車超員、超速、疲勞駕駛,麵包車超員、非法營運,低速貨車超載、違法載人等交通違法進行重點整治,消除路面動態安全隱患。二是明確重點管控路段。將縣城區、國道206昌廈線、322豐杉線、省道213南建線和鄉鎮道路作為重點管控路段,將警力下沉到路面一線,採取機動巡邏為主、定點執勤為輔的勤務運行方式,加大巡邏密度,提升路面巡邏頻次,提高見警率和管事率,嚴查涉牌涉證、超員超載、疲勞駕駛、酒後駕駛等嚴重交通違法行為,全力消除事故隱患,確保道路交通安全、暢通。三是明確重點管控時段。當前,各機關、企事業單位恢復正常上班,市民群眾週末短途出遊、踏青等出行率上升,南豐交警大隊將週末作為重點管控時段,採取"守點、巡線、控面"的勤務模式,組織警力在各重要路口、路段進行值守,疏導道路交通,維護通行秩序,嚴查亂停亂放、超員超速、酒後駕駛等嚴重交通違法行為,始終保持高壓態勢,嚴防各類交通違法引發的道路交通事故。

南豐交警

找準"落腳點",做強安全宣傳教育。鑑於全縣交通流量日益增多,各類車輛逐漸迴流,南豐交警大隊迅速轉變工作模式,盯準交通事故源頭治理,以加強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為重要抓手,做強安全宣傳教育。一是開展"兩公佈一提示"。加強與氣象部門溝通聯繫,及早掌握天氣變化,通過電視、電臺廣播、雙微、短信平臺及時公佈轄區路況信息、氣象信息,溫馨提示陰雨天氣出行注意事項,為出行群眾提供便利,做到早準備、早部署、早預防,切實提高道路安全通行能力。二是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群眾樂於接受的形式,持續深化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進農村、進家庭、進媒體、進網絡"七進"活動,弘揚文明交通理念,培育交通規則意識。通過組織宣傳小組深入工廠企業、學校、農村、社區送安全、送教育上門等形式,每月曝光一次"突出違法車輛""典型事故案例",每季度曝光一次"事故多發路段""高危風險運輸企業"和"終生禁駕名單",擴大警示效果,引導社會各界關注、重視道路交通安全。三是通過"兩站兩員"想方設法壯大農村宣傳力量,發揮村規民約作用,推動將交通安全文明守法要求寫入其中,引導村民自治自律。針對農村地區地域寬廣、人員分散、農村群眾交通安全意識薄弱的特點,充分發揮"農村大喇叭"宣傳成本低、覆蓋範圍廣、操作方便等優勢,積極向群眾宣傳重點違法行為的危害性,曝光復工復產期間典型交通違法行為和交通事故案例,擴大宣傳效果和輻射作用,提高農民群眾交通安全意識,為平安出行打下良好基礎。

南豐交警

南豐交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