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 馬超怡 劉利群 郴州報道
陳應扣,1962年12月生,郴州市北湖區下湄橋街道溫泉路社區居民。她19年如一日悉心照顧癱瘓婆婆,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孝”的含義,用愛奏響了一曲動人的孝老愛親之歌。
陳應扣(左一)悉心照顧婆婆。
陳應扣24歲時嫁給了原郴州市化肥廠普通工人羅軍,丈夫是家中老大,婚後就跟婆婆黃土鳳一起生活從未分開過,性格溫善良的她與婆婆相處得和和睦睦。2001年的一天,婆婆突發腦溢血暈倒在地,從此便癱瘓在床不能行走,失去了基本的生活能力。當時,陳應扣是原郴州市化肥廠的臨時工,為了讓丈夫安心工作、女兒安心讀書,她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照顧全家人的重擔。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為婆婆做飯、餵飯、洗漱、穿衣、接屎接尿等,每天下班後,雖然她很疲憊,總是立即回家,給家人做可口的飯菜,為婆婆翻身,並給她做手腳按摩,三九寒冬時,她還用熱水為婆婆泡腳,每天反覆這些細緻繁瑣卻又非常重要的護理步驟,她婆婆身上沒起一丁點兒褥瘡。在她的細心照料和護理下,婆婆的精神狀況日漸好轉,雖不能行走,但還可以坐立,交流與溝通也無障礙,一家人雖然過得很拮据,但也還算過得去。
屋漏偏逢連夜雨,2008年春節前夕,黃土鳳突然摔倒,造成胯骨粉碎性骨折,再次癱瘓在床。當時臨近春節,黃土鳳怎麼也不願意去醫院,陳應扣只能在家悉心照顧。春節剛過,陳應扣和家人立即送婆婆去醫院檢查,醫生診斷胯骨骨頭壞死,需要換骨,手術費需要6萬元,這筆費用對這個拮据的家庭無疑又是一筆沉重的負擔。陳應扣只能咬牙承受,她找朋友親戚東拼西湊湊讓婆婆順利做完手術。在那段日子裡,陳應扣沒日沒夜地往醫院家裡兩頭跑,每天走了多少路,她已經記不清了,只覺得自己的腿一直在隱隱作痛。家裡的狀況也讓她無法工作家庭都兼顧,她便辭掉工作專心在家照顧婆婆。
由於婆婆無法行動,陳應扣晚上睡覺從不關門,婆婆一有“風吹草動”,她立馬跑過去隨時照料,一晚上有時要起來好幾次,若是尿床了,她還得給婆婆換衣服。婆婆整天躺在床上容易有孤獨感,陳應扣就堅持每天背婆婆出來,讓婆婆在客廳看看電視,到室外曬曬太陽、看看風景,晚上再把老人揹回房間睡覺。她身高只有1米53,她婆婆身高有1米63,比她高了整整10公分,以前體重有120多斤,這兩年才漸漸消瘦,她每次背起來都非常吃力,當她從沒喊過苦,她總是笑著說:“每天都在背,已經背習慣了。”
她的悉心照顧讓婆婆慢慢變得誰也不要,有時候她去外面辦事回來晚了,婆婆將屎尿拉在了身上,也不許別人碰一下,只等她來清理,她就算再累,也會第一時間幫婆婆清洗乾淨,默默地一干就是幾個小時,經常是等忙完休息時,已是深夜。她為了照顧好家裡,孃家一年都難得回一次,她的父親也有80多歲了,她卻沒有照顧過幾次。鄰居們說起她都對她豎起大拇指,有時鄰居也會問起她婆婆又不是親媽,為什麼能堅持照顧這麼多年,她總是說:“婆婆媽也是我的媽媽啊,我照顧她是應該的。”對於照顧婆婆的點點滴滴,她用一個“應該”總結到。
令人欣慰的是,在陳應扣言傳身教下,女兒羅文蘭非常孝順和懂事,從小就和媽媽一起照顧奶奶。現在雖然在外地工作,但有時間時都會趕回來幫助媽媽。羅文蘭說:“媽媽這樣照顧奶奶,我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將來我也會同樣孝順媽媽。”
現在,婆婆一天天地老去,交流也變得越來越困難,身體也每況愈下,需要陳應扣更多的照顧,裡裡外外的事情讓陳應扣忙得像個陀螺,但她內心卻充滿希望:“孝敬老人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美德,我只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雖然很苦很累,但我從來沒有想過要放棄,也想給後輩人做個榜樣吧。”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她19年如一日悉心照顧癱瘓婆婆,用質樸舉動傳承著向上向美的家風。
閱讀更多 紅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