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 河南這座低調的城市 曾為漢魏古都被譽三國文化之鄉 現僅為三線!

河南是華夏文明的主要發祥地之一,境內古都櫛比,名邑相望,除了大家所熟知的洛陽、開封、安陽和鄭州這四大古都外,還有一座城市在歷史上也做過都城,它就是位於河南省中部的許昌市。許昌不但是中國第一個世襲王朝夏朝的發源地和國都,也是東漢建安時代的首都。

“聞聽三國事,每欲到許昌”,東漢建安元年八月(196年),曹操至洛陽將漢獻帝迎到許縣(今許昌東),“奉天子以令不臣”,雄踞許昌長達25年,奠定了曹魏霸業。公元221年,曹丕廢漢立魏,“魏都”自此始名,成為當時中國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1800多年過去了,“三國”在這裡卻未走遠,如今的許昌,城市總面積4996平方公里,總人口498.24萬人,境內國道311、地方鐵路橫穿東西;京廣鐵路縱貫南北,民營經濟十分發達,素有“河南的溫州”之稱。在《2019中國城市百強排行榜》,許昌排名第92位,躋身三線城市行列。

120回的《三國演義》,有52回發生在許昌,叱吒風雲的英雄們在此建功立業,留下了80多處三國文化遺蹟,其中最值得一遊的景點當屬曹丞相府。建安年間,曹操迎漢獻帝於許昌,進位丞相後在這裡處理軍國大事、奠定了曹魏霸業。後來曹丕篡漢,曹丞相府也被演變為了皇宮。

位於市區中心文廟前街的春秋樓,又稱關公宅。公元200年,關羽歸附曹操後被封為漢壽亭侯,並獲賜此府宅,關羽讓二位皇嫂住內院,自己住在外院夜讀《春秋》,由此得名“春秋樓”。春秋樓主殿內供奉著一尊15米高的關公像,氣勢恢宏,威嚴之極,是世界上最高的室內關羽塑像。

相傳當關羽得知劉備的去向後,決意掛印封金,辭曹尋兄。曹操率部將追至城西的灞陵橋頭,賜酒贈袍,為關羽踐行。關羽恐其有詐,便立馬於橋上,用刀尖挑錦袍披掛於身,拜揖而去,開始了千里走單騎、過關斬將的千古壯舉。現在的灞陵橋,是在元代橋樑基礎上覆建而成。

位於許昌博物館內的文峰塔,又稱文明寺塔,由許州知州鄭振光創建於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塔高51.3米,結構嚴謹,氣勢雄偉,為河南省明代磚塔之冠,“文峰聳秀”也被評為“許昌十景”之一。2006年5月,文峰塔被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地處許昌中心城區的曹魏古城,是許昌市政府打造的三國文化旅遊產品,其本身雖不是文化遺產,卻位於古三國遺址的附近。整個街區氣勢磅礴、古色古香,堪稱是許昌展現漢魏風貌、彰顯三國韻味的點睛之筆,假如有機會的話,您也不妨來這裡走走轉轉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