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鄉平原示範區村支書張全義:立下愚公志 就會有坦途

映象網訊(記者 崔學慶 實習生 渠明利)一株株茁壯的幼樹,正憋足了勁,冒出粒粒新芽;一條條筆直平坦的水泥路,縱橫交錯;一畦畦綠意盎然的菜田裡,曾經的貧困戶正悉心培育菜苗,臉上寫滿了幸福。偶爾幾聲清脆的鳥鳴伴著花香傳來。風景如畫,拓印在新鄉平原示範區祝樓鄉種莊村的田野,而繪就這幅圖畫的執筆人,就是種莊村黨支部書記張全義。

立下愚公志,就會有坦途

種莊村位於平原示範區、獲嘉縣和新鄉縣交界處,素有“雞鳴聞三縣”之稱。過去交通閉塞,村情貧困。晴天塵土飛揚,雨天道路泥濘,村民出門務工、賣菜、孩子上學都極為不便,同樣的化肥,該村群眾在村裡買,每袋高出其他村幾元錢;同是群眾生產的農產品,經銷商來村裡收購,每斤比其他村低幾分錢。原因是村裡路高低不平,全村沒有一條走通的街道,群眾對此怨聲載道。張全義認識到肩上的責任,村黨支部一班人決定,不等不靠,用兩年時間,讓窮、髒、亂、差的種莊村徹底改頭換面。張全義拿出給孩子結婚建房的錢,又通過宣傳動員部分村民及10多位在外經商的本村企業老闆捐款,作為啟動資金,但要修村內道路資金還差一大半,經過多次找相關部門爭取資金,各界捐一點,村民集一點,政府補一點,終於湊夠了修路資金,一條几輩人夢寐以求的平坦大道建成通車。改變了交通不便的面貌,也為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鋪設了一條光明之路。

立足本村優勢,做強特色產業

以前,種莊村村民經濟收入僅以種田務農為主,人均耕地面積不足1畝,人地矛盾較為突出,老百姓收入較低,村民的民生問題得不到有效改善,尤其是貧困戶的生活更是捉襟見肘。如何讓農民擺脫眼前的一個“窮”字,張全義與村兩委反覆商討,決定發揮傳統優勢,大力發展規模化的蔬菜種植。起步時候部分村民有顧慮不願種,張全義就和村組幹部一道,挨家逐戶與村民談心,耐心細緻做工作,和他們一起算賬對比,引導群眾轉變觀念,動員種植400多畝大棚蔬菜,其中,貧困戶佔40%。為形成基地優勢,張全義引導群眾抱團發展,打造“企業+基地+貧困戶”的發展載體,流轉土地200餘畝,成立專業合作社3個,解決3戶貧困戶的就業難題,貧困戶每年都有近23000元工資收入。

整合集體資源,扮靚鄉村環境

依託農村“五項改革”,把集體收歸的土地,栽上“致富樹”,營造“希望林”,是張全義借力發展的又一法寶。

“唱響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大合唱,是我們借力發展的大好機遇。”張全義滿懷信心,“在收回的集體土地上栽上樹木,既為脫貧攻堅培育了綠色銀行,又改善了生態環境。”張全義算了一筆賬,“我們栽樹護樹,優先考慮貧困戶,每個貧困戶每天收入在120元以上。另外,綠色扶貧,可以設立3個公益性崗位,吸納3個貧困戶就業,穩定收入渠道。樹木提供的經濟效益是顯著的,更重要的是發揮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

“種莊村的變化,是在村黨支部書記張全義領頭雁的帶領下,一步步走向幸福的。特別是近兩年,種莊村發展持續向好,走出了一條以村為品牌、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產業可持續發展之路,每個老百姓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和自豪的笑容!”種莊村區長李榮康說。

種莊村群眾的腰包鼓了,荒涼的土地綠了,作為種莊村的“領頭雁” 張全義幸福地笑了。

(映象網新鄉新聞熱線:15903739797,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映象網“大象陪辦”電話180 0371 969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