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面包巡遊——你被哪些麵包種草了?

我對一個國家一個城市的記憶,多半是由麵包串起來的。以往去法國比賽,安頓好後,會先去街邊小店買根法棍才安心;在德國大街小巷上探店,包裡可能隨時揣著一個鹼水包,隨時餓了就掰著吃……一個麵包的誕生,或許是因為當地某個特殊的食材、某次宗教儀式,某個主婦的靈感創作……是啊,我們吃到的遠遠不止是麵包而已。

今天植樹節,就帶大家一起用舌尖環遊麵包世界,看看你被哪個麵包種草了……

世界面包巡遊——你被哪些麵包種草了?

-法棍-

我總說麵包是活的,這款看似普通的法式傳統麵包,在剛出爐的時候發出“劈里啪啦”的聲音就印證了這句話。越簡單的麵包,越能看出一個麵包師的水平。法棍是很多面包師傅的“劫”。配料、手法、溫度等都是影響一根法棍能否成功的關鍵。

法棍小知識:傳統法棍只能使用水,酵母,鹽,麵粉製作

標準長度:55-65cm

標準重量:250-300g

世界面包巡遊——你被哪些麵包種草了?

-吐司-

將麵糰用模具(不加蓋)烤制之後,麵包頂部膨脹猶如山形,這樣的麵包就是山形麵包。19世紀60年代,英國人首先製作出了這種麵包,因此這種麵包又被稱作英式麵包。吐司對我來說很特殊,之前曾經為了做好一個吐司,花了整整三年的時間。

吐司小知識:吐司的優劣可以用溫開水測試。一片好的吐司可以迅速吸起水分,且原本的形狀不會因為吸水之後就破壞掉。而且吐司出爐的時候一定要震一下,第一是為了方便脫模,第二是為了排除多餘的氣體。而且一定要趁早脫模,不然等吐司在模具中冷卻會導致吐司塌陷。

世界面包巡遊——你被哪些麵包種草了?

-黑麥麵包-

黑麥麵包起源於丹麥。它于丹麥人而言,正如米飯於我們一樣重要。健康、飽腹、富含膳食纖維....多種標籤讓它成為諸多健身人士的首選主食。黑麥麵包的口感不像我們在市面上經常看到的那麼細膩,它的口感略酸是因為使用的百年麵粉,把每一次和好的麵糰取下一小塊留到下一次使用。

黑麥麵包小知識:開放式三明治是黑麥麵包最常見的吃法,做法簡單——在一片黑麥麵包上擺上你喜歡的食材,就可以享用了。北歐人一般會搭配啤酒一起食用。

世界面包巡遊——你被哪些麵包種草了?

-貝果-

貝果起源於奧地利維也納,在歐洲廣受歡迎,貝果與其他麵包不同的地方,是在烘烤之前先用沸水將成形的麵糰略煮過。經過這步工序,貝果會產生一種特殊的口感,內芯溼潤柔軟,外皮韌性耐嚼。貝果的食用方式相當多樣,可蒸熱,或再烘烤,亦可微波加熱。我對貝果屬於“三見鍾情”,最初因為對貝果的不瞭解,做了很多不入口的貝果。後來漸漸沉下心來,才做出了讓自己滿意的貝果。

貝果小知識:貝果是“三低”麵包——低脂、低膽固醇、低發酵。

世界面包巡遊——你被哪些麵包種草了?

-鹼水包-

鹼水包在德語國家非常流行,對於當地人來說,更像是一種零食。這款麵包在製作方式上也十分特別,用鹼水浸泡接著烘烤出爐。不添加任何的輔料,在咀嚼的時候帶有面包本身的小麥香氣,紮實耐嚼。這款麵包幾乎不添加油,是一款相對健康的麵包。

鹼水包小知識:鹼水包的特點是加很少比例的水,攪拌的麵糰很乾,後序的成型較費勁,對初學者來說較難,需要反覆練習才能掌握。

世界面包巡遊——你被哪些麵包種草了?

-大列巴-

大列巴起源於俄羅斯,是一款硬歐麵包。製作時,要經過三次發酵、加之啤酒花、以特有的椴木、柞木等烘烤。烘烤之後麵包有一層硬硬的外皮,咀嚼起來麥香十足,與鬆軟的內芯形成鮮明的對比。其特點就是保鮮時間長,可保存5-7天。

大列巴小知識:標準直徑在23-26釐米之間,厚度在16釐米以上,麵包淨重2公斤,它的膨鬆程度比一般的麵包要厚重些。

世界面包巡遊——你被哪些麵包種草了?

-恰巴塔-

恰巴塔起源於意大利。因外皮酥脆、內芯柔軟又不失韌性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在烘焙方式上,很有特點,水和麵粉的量幾乎相等,這樣實際上很難揉成麵包,也是恰巴塔很難做出其他造型的原因。隨機發酵,會讓麵糰中充斥出不一樣大小的麵包氣孔。所以對於麵包師來說這也是一個充滿著未知數的麵包。因為你永遠都不會知道,切開之後,麵包組織有多美妙。

恰巴塔小知識:正常發酵的恰巴塔麵糰需放在發酵布上,然後蓋起來,這樣就不會風乾,常溫發酵,如此烤出來的表皮才好吃。

世界面包巡遊——你被哪些麵包種草了?

-印度飛餅-

印度飛餅來源於印度首都新德里孟加拉灣大山脈。印度飛餅配製秘方奇特、工藝複雜。色澤鮮豔,金黃透明,口感脆嫩。現在多以表演形式來呈現整個製作工藝,頗具觀賞性。

印度飛餅小知識:每片餅中的層數高達32層,每層只有0.1mm,薄如蟬翼。

世界面包巡遊——你被哪些麵包種草了?

-哈拉麵包-

哈拉麵包源於以色列。雖然歷史悠久,但其確定的形狀和配方一直到15世紀才由東歐的猶太人逐漸完善。哈拉麵包的外形一般是由3,7,10或12股麵糰編成的辮子麵包,這些數字都有聖經意義。考慮到猶太教的飲食規定,哈拉的配方里沒有奶製品但是有比較多的雞蛋,因為雞蛋是富有的象徵,加在麵包裡可以顯示對上帝和教堂的尊敬。

哈拉麵包小知識:哈拉麵包其實和我們的手撕麵包類似,哈拉麵包要用手撕來吃,不可以用刀切,在不同的宗教節日哈拉都會有不同的形狀,在新年的時候會做成圓形以象徵圓滿,有時還會加葡萄乾和蜂蜜以象徵未來一年的甜蜜。

世界面包巡遊——你被哪些麵包種草了?

-老虎麵包-

老虎麵包也被稱為荷蘭脆皮面包,這種麵包製作時會在麵糰表面塗上米糊,烘烤時會散發著麥香和米香。烘烤之後隨著麵糰的膨脹而散開,不規則的裂紋和顏色像是老虎身上的花紋一樣,所以被稱為“老虎麵包”。

老虎麵包小知識:這款麵包非常考驗溫度。一旦掌握不好,很有可能烤糊,讓麵包帶有一股焦糊的味道。

和不同國家的麵包相遇,就像一場世界漫遊。尊重每一種麵包背後的文化,並保有好奇心。每一次麵包探索,都會有不一樣的體悟,無論是麵包還是人生,希望自己一直處於醒發的階段,只有學習,才是永恆。

如需轉發本篇文章請發送至[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