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魔觀念中的神:佛道仙三家神明,特徵雖有差異,但均以善為準

神魔觀念中的神:佛道仙三家神明,特徵雖有差異,但均以善為準

明清時期作為第三次神性思維爆發的高峰(也是目前為止的最後一次),神與魔自然是該時期所誕生的神魔小說的核心。上古時期的“萬物有靈論”初步孕育出神與魔的概念,在這之後的歲月裡,隨著宗教的成型、完善和文學的一步步發展,神魔觀念逐漸清晰,並且在廣大人民的內心中都出現了一個相較統一的標準。直至明清時代,神魔觀念被固定下來,逐漸的實體化,具體的神魔形象也隨著這種文化變得璀璨、閃耀。

神魔觀念中的神:佛道仙三家神明,特徵雖有差異,但均以善為準

明清時期誕生的神魔作品數不勝數,其中塑造出的神魔形象眾多(如《封神演義》造出365路正神),我們按照神、魔區分,神可分為三類:佛教諸神、道教諸仙、仙家神靈,這些神的對共同特徵就是都是心地善良、有大法力大功德、具有真善美等。魔也可以分為三類:一是由動植物、實物組成的妖魔;一類是由人變成的魔鬼;還有一類是由神轉化成的魔。這些魔無論種類如何,都具有假醜陋、惡行惡性的特點。在這裡我們僅對神的形象進行簡單的分析。

一.神的界定

神,《漢語大字典》釋為“傳說中的天神,即天地萬物的創造者和主宰者”

《說文解字》釋為“天神,引出萬物者也”,有片面性,不能準確概括小說中神的含義。郭箴一在《中國小說史》介紹:“古代神話,遺留到秦、漢的時候,已漸漸失去了它本來的意義,也改變了它本來的面目。在古代的神話裡,神的行事固然是超人的,但它也住在人間,它和人的關係卻很接近,神也會死,惟其力量勝於凡人罷了。到了秦時,神與人就漸至互相隔離。”早在神話傳說當中,神已有之。而存於神話傳說中的神,其意僅指稱具有超越凡人力量的擁有者。後隨著宗教的發展,神被釋義為萬物創造者與主宰者。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提出 “三教之爭,都無解決,互相容受,乃曰‘同源’,所謂義利邪正善惡是非真偽妄諸端,皆混而又析之,統於二元,雖無專名,謂之神魔,蓋可賅括矣”。

魯迅認為神魔小說中的神,起於儒釋道三教之爭,神指稱正義、善良、真實的一方,與魔對立。

林辰認為:“神仙體系,大體又可分為兩類。一類是資歷很老、功能奇特的神仙,他們不僅有著特殊的地位,而且又有著特殊的權力;另一類是普通的神仙,他們時常做一些扶正除邪、抑惡揚善的好事。這兩類神仙,一如人世社會分上層與下層相似。上層那些神仙,經過歷代小說家的創造,到唐代已初建主宰下界的天庭,自明代的《西遊記》以後,形成了一個以玉帝為核心的完整的高高在上的權力集團;下層的那些普通的神仙,猶如人間有俠肝義膽的平民百姓,有情有義,不脫俗氣。”

由此可見,中國古代小說當中的神仙,具有特殊能力、功德圓滿,並且能夠扶正除邪、抑惡揚善。

神魔觀念中的神:佛道仙三家神明,特徵雖有差異,但均以善為準

神魔小說中的神,大體上分為三個體系:一是佛教之神,以佛教的釋迦如來佛為首,包括觀自在菩薩、二十四羅漢、四大金剛等佛教之神;二是道教之神,包括道教的三清老祖、文殊廣法天尊、太乙真人、赤腳大仙、南極仙翁諸神;三是仙家之神,以玉皇大帝為首,囊括王母娘娘、七仙女、太白金星、風火雷電四將、託塔李天王、哪吒三太子、民間散仙等神。

具體而言,佛道諸神因修煉佛法獨成一派,獨立於宇宙萬物,追求一種超脫肉體的精神皈依。佛道之神經歷六道輪迴,脫離肉身,化凡胎為仙骨,以追求佛理真諦為修行方式。因此,佛教眾神法力無邊,神力非凡,並以普度眾生,弘揚佛法為其要義,以六道因果輪迴為其宗教理論基石。佛教諸神稱因果輪迴為歷劫,並以此參悟佛法,普度眾生。因此,小說中的佛教諸神皆表現出對於因果報應、生死輪迴的思考以及教化世人、以佛法普度眾生的使命感。明清神魔小說的佛教諸神遵循著這一理念,不參與世俗之事,超脫於紅塵之外,一心一意尋求大道。例如《二十四尊得道羅漢傳》《南海觀世音菩薩出身修行傳》諸書,皆是講述佛教諸神從凡人參悟佛法,經歷生死考驗,報答世間所產生的因果之後,脫離肉骨凡胎成為神佛,並傳播佛法,以佛學普度眾生以脫離苦海的故事。因此,佛教之尊神被佛教徒稱為佛。

道教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本文所論述的道教,主要指在中國古代以修身、煉丹等方式修行,追求長生不老,修道成神的宗教。漢魏兩晉時期,隨著道教經書的大量湧現,道教迅速發展壯大,建立起獨立的神仙體系,成為中國古代三大宗教之一。道教是本土的宗教。經歷時間的洗禮,至明清神魔小說,道教體系的神仙得到新的展現,道教的神仙體系成為神魔小說的重要組成部分。以《道德經》為經典,道教神仙體系以“三清老祖”為首,包括八仙、薩真人、王靈官、太乙真人、燃燈道人、赤松子等神仙。道教神仙修行道法,以清修、煉丹、制符為修行方式,追求長生不老,並且在仙人的指點下修行得道。小說《封神演義》《上洞八仙傳》《韓湘子全傳》《飛劍記》皆是以道教神仙為題材,講述道教神仙修行得道事蹟,情節曲折離奇,神仙形象鮮明生動。道教之神以修行道法得以成神,因此小說中“真人”“道人”等稱號皆是對道教之神的尊稱,道教之神可統稱為神仙。

神魔觀念中的神:佛道仙三家神明,特徵雖有差異,但均以善為準

明清神魔小說除了佛教之神、道教之神以外,還有一類神仙自成一派,可稱之為仙家之神。其實仙家之神中許多神仙本是道教的神仙,但在明清神魔小說中,卻獨立出來,自成一派。例如“玉皇大帝”本是道教“三清四御”中的一御,但在明清神魔小說中卻自成一派。仙家之神,以“昊天玉皇大帝”為首,輔以西王母、託塔李天王、太白金星、四大元帥、四海龍王、風雨雷電四將等神仙。不同於道教、佛教通過修行宗教功法以成正果,仙家之神是憑藉人們的信仰而成神,仙家之神在人間斬妖除魔,維護三界安寧,掌控天地萬物的運作,得到人們的敬仰,功德圓滿而成為人們心中的守護神。因此,仙家之神除了從道教神仙體系中獨立出來的神仙以外,還包括民間散仙。

此類神仙因為機緣巧合得到某些術法,學有所成後在人間斬妖除魔,維護天地和諧安寧,得到眾人的崇拜,最後得到玉皇大帝的敕封成神。《關帝歷代顯聖志傳》便是講述關羽顯聖,在人世間斬妖除邪、救濟百姓、護國護民、去奸除佞的故事。此外,《天妃娘媽傳》《斬鬼傳》等書皆是對仙家之神的民間散仙的事蹟記載。據此,仙家之神可以統稱為神靈,修行術法後在人間顯靈,維護和平、正義。

最後,還需要對經常出現在小說中精通法術、一心為民降妖除魔的修道者形象進行一個界定。修道者形象是神魔小說重要的角色。修道者是對人類中一心求道,並且精通法術但還沒有功德圓滿的人物形象的通稱。此類角色心懷正道,通過參悟佛法、修道或者斬妖除魔以求大道,最後皆能順利成神仙,在本文中同歸類為神。

二.神的特徵

雖然中國諸神出身不一、修行方式千差萬別、所屬體系各不相同,但這些神仙身上都具備一些相同或十分相似的特徵。它們的容貌高度擬人化、理想化,有著高深的術法本領,並根據其本領的不同,各有分工。同時,他們積德行善,持正道的修行方式積累功德,功德圓滿以成正果。

神魔觀念中的神:佛道仙三家神明,特徵雖有差異,但均以善為準

1.容貌與本領

明清神魔小說中神仙形象是故事的主角,其容貌、本領成為小說的重點描寫對象

文學化的神仙形象具有很高的擬人化色彩,並且十分符合人類的審美,是理想化的形象。儘管神魔小說的神仙形象被藝術誇大,個別神仙形象不佳,但總體而言,神仙的容顏多擬人化,集眾美好於一身。如觀音形象,在《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中這樣描述:

體長八尺,十指纖纖,唇似抹朱,面如傅粉。雙鳳眼,巧蛾眉,跣足櫳頭,道冠法服。觀盡世人千萬劫,苦熬苦煎,自磨自折,獨成正果。一腔子救苦救難,大慈大悲。

觀世音十指纖纖,蛾眉、朱唇、粉面、鳳眼,身著道冠法服,翩翩佳人。跣足櫳頭,是觀世音豪放不羈的一面,而“十指纖纖,唇似抹朱,面如傅粉。雙鳳眼,巧蛾眉”的容貌,則與《孔雀東南飛》中焦仲卿妻劉氏十分相似。“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璫。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兩者的形象十分相近,可見,觀世音的容貌是參照人的形象並加以藝術創作而成。

眾多明清神魔小說中的神仙容貌與人的容貌極為相似,並且得到美化。如玉皇大帝、西王母娘娘、如來佛祖、菩提老祖、紫霞真人等諸神的容貌,皆是在高度擬人化的形象上加以美化,成為理想化的形象。

小說中的神仙具有高度擬人化、理想化的容貌,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小說中的神仙形象取材於現實生活中的人類形象,神仙形象是在普通人形象基礎上加以藝術加工而成。二是由於中國有許多神仙是人修成,成仙之後保持人的基本容貌不變。且人是萬物之長,動物類精靈通常要先修煉為人,然後方成神。因此動物類神仙修成正果之後,亦為人形,具有人化的容貌,並且是高度美化的擬人化容貌。

神魔觀念中的神:佛道仙三家神明,特徵雖有差異,但均以善為準

神之所以稱之為神,與人相區分,最大的區別在於神具備超自然的能力。《辭海》言神是具備超自然能力並且能夠掌控超自然力量的存在。這種超自然能力在神魔小說中稱之為法力或法術。每一位得道成神的神仙都有著自己安身立命的本領,這種本領就是人所不具備的法術。例如南北二神將能眼觀千里之外的場景,能耳聽千里之內的聲音;鍾馗能不懼鬼怪,善於斬鬼;哪吒三太子是蓮花的化身,三頭六臂能夠斬妖除魔。這些可以呼風喚雨、騰雲駕霧的法術讓神具有神秘性,使人將其奉為神靈。

明清神魔小說中眾多神仙的本領並非天成,而是經歷種種考驗,修煉而得。就連作為統領諸神的玉皇大帝的本領亦是經歷諸多劫難方成。成仙之道一方面在於積累功德,一方面在於保持初心修煉本領,只有兩者皆成,方可為神。無論是斬妖除魔、替百姓消災解難還是普度眾生,都需要法術的支持,這些都是常人所不具備的,因此法術本領是神最為鮮明的特徵。

2.隸屬與職能

由以上對明清神魔小說的神仙進行分類可知,神仙分為三個體系:佛教諸神、道教諸神與仙家神靈。每一體系都有不同的隸屬關係,而每個神仙體系中諸神皆憑藉其特殊的本領來履行其職責。依據諸神的隸屬關係,大致可分為佛教、道教、仙家三類。

佛教諸神由如來佛祖統一掌管,以佛為尊,次為菩薩,次為金剛,次為羅漢、次為揭諦,最後伽藍。廣義的“佛”指佛陀,意思是“覺”。佛教的“覺”有三義: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在佛教諸神中,僅有“佛”符合三義,菩薩卻缺最後一項,羅漢缺後兩項。就此而論,佛是佛教諸神中修行最高的等級。排在佛後面的是菩薩,接下來是羅漢,以下是各護法神將。

神魔觀念中的神:佛道仙三家神明,特徵雖有差異,但均以善為準

仙道諸神在明清神魔小說中充分展現出管理者的職能。管理天地萬物生靈,包括仙家諸神,皆在其中。仙道諸神體系宛如中國古代的封建管理制度,由玉皇大帝統一管理,有著完善的管理體系,以玉皇大帝作為最高領導者統領全局。擒魔平亂,更是玉帝職責。

與古代朝廷官制相似,仙家以“玉皇大帝”為首,西王母、四大天王、太白金星、閻君負責不同的部門管理。西王母娘娘負責管理仙界的女仙,主要籌辦各種仙家宴會,《西遊記》的蟠桃盛宴、《繡雲閣》的家宴皆是由西王母組織,派遣眾女仙安排宴會。四大天王負責分管仙家武將,十萬天兵天將皆由其負責,主要負責以高深的法術斬除邪魅,維護天地人三界的和平安寧。

3.本性與功德

之前我們一直在說小說中妖魔鬼怪自稱為神者不歸入神之陣營,其原因是神具有真善美的本性,而魔則是作為假醜惡的代表。神與魔最大的區別在於是善是惡。是否具備法術本領是區分人與神魔的主要根據,而本性與修行方式的差異則是神與魔最大的不同。神是真善美的化身,本性真善正直,潛心修行正道,順應天理而行事,不背離本心,功德圓滿最後方能為神。幔亭過客言“魔與佛力齊而位逼,絲髮之微,關頭匪細。摧挫之極,心性不驚。”魔與神皆有高深的法力本領,兩者的區別十分細小,只在於心性是否動搖,堅守真善美的本心,即可為神。尤其是在神魔小說修道者成神的過程中,每次劫難都以動搖其心性為目的,唯有堅守正道,維持善的本性,方能成神。

如《南海觀世音菩薩出身修行傳》中妙音修行佛法,其中所經歷的種種考驗:王權金錢美色的誘惑,生活環境的壓迫,情感的割捨。只有堅守最初本性,方能突破劫難,化身為神。神魔小說中的神,皆能恪守真善美的本性,堅守正道,斬妖除魔,解救民生於水火之中。如不能堅守真善美本性者,即使成神,亦不得久遠。如孫悟空剛開始修煉成神後,不知恪守正道,妄求玉帝之位,最後被如來佛祖鎮壓在五指山下。甚至玉皇大帝亦不免。如《北遊記》中玉皇大帝動搖貪慾,墮落為人:

神魔觀念中的神:佛道仙三家神明,特徵雖有差異,但均以善為準

玉帝見有寶光,便起貪心,著使去取不能……玉帝無奈,只得將一魂指一化身,當入劉天君家去投生。……今玉帝因貪心混入塵世,聖心欲絕,恐難復舊。

明清神魔小說中修道者修煉成神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潛心修煉最後成正果,另一種是頓悟式。即前期迷失本心,被慾望所控制,後來經仙人指點,頓悟本心之所在,洗心革面,靜心修行最後成神。如《南海觀世音菩薩出身修行傳》中的妙清、妙音公主,最初被駙馬的美色所迷惑,又為王位爭奪不已,在觀音的點化之下,頓悟本性,放棄世俗繁雜,靜心修煉,最後化身為神。再如《四遊記》中的呂洞賓迷戀於牡丹的美色,失去精氣,最後在鐵柺李的幫助下,放棄美色,重新修煉。可見,無論是哪種成神的方式,最後成神之時,必定是擁有一顆真善美的本心,必定能堅守對於正道追求的本性。

化身為神,不單單要有一顆真善美的本心,同時必須通過修行積累功德,唯有功德圓滿之時,方是成神之日。佛教諸神以普度眾生為功德,仙道之神則以斬妖除魔為功德,道教諸神則是以度人成神為功德。功德指修道者與神仙通過學習法術本領,然後對萬物施以幫助,幫助越多,功德越大。明清神魔小說幾乎每一個故事的神都在用自身所學的法術,扶危救困,斬除魔魅以積累功德。上至如來佛祖、太上老君、玉皇大帝,下至普通修道者,皆以積累功德為其行事目標。《西遊記》第五回言如來佛祖發現南贍部洲人貪淫樂禍,多殺多爭,遂派遣觀音到東土大唐尋取經人到西方取經以度眾生。佛祖希望通過三藏真經能夠傳渡到南贍部洲,解救南贍部洲的百姓以積累功德。而《斬鬼傳》則是圍繞鍾馗斬鬼除魔展開,

斬除天地間眾妖魔,天地正氣得以伸展,鍾馗的功德稱之為宏功,高於古今之人。功德圓滿,得道成神,封為驅魔帝君。功德是是否成神的關鍵因素,同時也是評判神仙的重要依據。無論是人、魔,還是修道者,都必須功德圓滿,方能成為神之一員。此外,功德亦是評判神地位高低、神的職位稱號的基本標準之一。斬鬼除魔,鍾馗的功德最高,因此詔書封鍾馗為驅魔帝君,而其副將含冤、負屈則被封為真君,屈居於鍾馗之下。可見功德不僅是判斷修道者是否成神的重要條件,更是評判神位高低的重要依據。正如《封神演義》封神誥敕所言:“特命姜尚以劫運之輕重,循資品之高下,封爾等為八部正神,分掌各司。”此處之劫運指對滅商輔周之功績,資品之高低則指修行之本領、心性。根據功績、修為之高低封神,可見功德對於神位的重要性。

神魔觀念中的神:佛道仙三家神明,特徵雖有差異,但均以善為準

三.結語

通篇下來其實不難看出,神的形象重點就是大德大善,容貌昳麗,有著移山填海的大法力等等等等諸多特徵,但歸根究底,其評判標準仍舊是以凡人為核心的。

神仙是人人嚮往的理想境界。神具有人所向往的美好。出身奇特、樣貌高度擬人化、法術高深,超脫生死,是真善美的化身。神仙斬妖除魔、匡扶正義、救濟天下蒼生、普度世人,是功德圓滿之得道者。

參考書目:

[1]胡勝:《明清神魔小說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