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人力資源少是有原因的

我們這個社會的優質人力資源(教師,醫生,科學家,發明家等等)缺口大是有原因的。

我認為根本上的原因在於我們的素質人才教育理念出現了問題!

我一直認為我們的教育不是以培養人才為目的,而是以末位淘汰人才為目的。

中考高考,考夠分數也不行!還得要從高往低擇優錄取!

大量的優秀種子在這種淘汰式選拔下與優質教育失之交臂,從而淪落到社會普通階層。

我絕對不相信差五分差十分就進不了醫科大學的學生,會絕對比高五分高十分就進醫科大學的學生在同樣醫學教育下醫術就差!

同樣的道理也一定適用於師範教育專業!更是適用於發明創造專業!

因為我相信一點——當兩個人的素質積累達到一定程度時,最後影響這兩個人能力發揮的只會是性格和思維方式的差別而絕非專業素質的差距!

我們這個社會的教育資源最終只集中在少部分學習型人才身上,而這些人成長起來以後又要為茫茫多社會公眾服務,這明顯就是一種失衡現象,並且也是會形成惡性循環——

淘汰更多的好學生→更少的人才成長→更少的教育資源、社會資源→淘汰更多的學生→循環往復。

解決這種現象,不是說單純擴大中考高考招生數量就能解決的。首先國家就應該有長期的特定人才培養計劃。比如培養兒科醫生這種優質人力資源,就應該根據目前人口出生率增長情況,測算出十年後全社會0——12歲兒童數量,然後根據現有在冊2甲以上醫院兒科醫生數量和年齡,測算出十年後兒科醫生缺口數量。

然後國家投資醫院院校,提高兒科醫學專業的醫學生培養能力。醫學院校的兒科教授不夠,國家投資從社會,或者國外聘請,教室、實驗室不夠也是國家投資擴建。

最後一步才是對高考優秀學生進行擴招。

十年以後我們國家可能不會百花齊放各行各業優質人才都不缺,但是隻要現在專注投資其中一個方向一個領域,十年以後就能解決一個行業一種社會資源失衡!

如果總是把問題看的太大太複雜,那麼永遠只會止步不前直至倒退!專注走好一小步最後總會越走越順利越走越廣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