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心中的白月光

陳奕迅的歌裡有唱:“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

前幾年網上很流行一段話,被奉為真理:每個人一生都會遇見兩個人,一個人彷彿白玫瑰,一個人就像紅玫瑰。和紅玫瑰結婚,日子久了,紅玫瑰就成了帳上的蚊子血,白玫瑰則變成了天上的白月光。和白玫瑰結了婚,日子久了,白玫瑰就成了桌上的剩飯粒,紅玫瑰則變成了心口的硃砂痣。

人們以此證明人心不足。

那麼這是人性嗎?

你我心中的白月光


1.民間流傳著一個珍珠翡翠白玉湯的故事。

朱元璋當了明代的開國皇帝后,每天山珍海味、美酒佳餚,卻總覺無味,只想吃他當年還是和尚時雲遊病倒在破廟,肚飢口乾,一位討飯婆子做給他喝的“鮮美無比”的珍珠翡翠白玉湯

於是,皇后馬娘娘傳旨找來當年做湯的討飯婆子,照當年老樣用剩飯、剩菜、黑鍋巴、白菜幫煮了一碗湯。端上桌之後,朱元璋一看,竟是殘羹剩飯,火冒三丈。他正要發作,卻認出討飯婆子,只得舀了一匙倒進嘴裡。

鹹、酸、焦、糊、餿,樣樣味道都有,就是沒有香和鮮。但為了顧全面子,他只得強忍著喝了下去,然後笑說:“真是珍珠翡翠白玉湯,好喝!好喝!”


2.當初愛不釋手的那個人,日日陪伴、朝夕相對,就覺得如同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朱元璋當年淪落他鄉,對一頓殘羹剩飯終生不忘,當了皇帝以後,天天吃山珍海味,卻總覺著乏味。這種現象,心理學上稱做感覺的適應。即在同一刺激物對感覺器官的持續作用下而引起的感受性變化的現象。

你我心中的白月光


感覺的適應可以使感受性提高,也可以使感受性降低。任何感覺都會有適應性變化,味覺的適應現象也很明顯。皇帝吃山珍海味不覺得香,同老病號不覺得藥湯子苦,小孩子不覺得糖甜一樣,是一種味覺適應現象

古話說:“人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這是嗅覺的適應。


3.這是人性,但也可以理智對待,擺脫“控制”

面對一成不變的人事物,懂得包容接納,並且學會尋找生活裡的小刺激。也許你會發現,你早已厭倦的人忽然出現了某一個新的閃光點;你每天嚥下的佳餚別有一番滋味。人類平凡的生命裡從不缺驚喜,路邊未見過的小花、餐盤裡青葉下的最後一塊兒肉;老夫老妻之間偶爾的捉弄、沒帶傘時恰好停下的暴雨。

生活不會刻意去虧待誰,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然後善待生命中每一個看似平凡的瞬間。我們可能無法去改變既定的心理效應,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感覺,並讓我們的心認感覺為主。

你所厭棄的一切,都可能是另一部分人求而不得的東西;你所擁有的一切,可能都是另一部分人無法企及的希望。


你我心中的白月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