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者抗疫記︱高中生的寒假:面對嘈雜的聲音,獨立思考

1月23日,市政廳欄目組織了“全球看武漢”志願者群。在群裡,大家更多是緊張地埋頭工作,在與志願者隻言片語的聊天中,發現竟有3位高中生,其中一位還是2003年出生的“SARS寶寶”。他們在疫情期是如何生活和學習的?他們如何看待社交媒體上同齡人的觀點?這次疫情又會給他們日後的生活帶來哪些改變呢?

3月31日,教育部公告,2020年高考將延期一個月舉行。這是中國自恢復高考以來首次推遲高考。2003年受“非典”影響,雖然不少學校推遲了開學,但高考反而提前了一個月。

不過,這個消息對“全球看武漢”志願者群裡的高三學生潛艇和草魚都沒有影響,他們均就讀於上海公立中學的國際班,在高三上學期就完成了申請,班裡所有同學都出國。

草魚表示,他聽到有學生說,7月考試比較熱,希望考場有空調。

潛艇也問了身邊參加高考的同學,有人不希望延期,眼看天天刷題的日子就要結束了,突然又多了一個月。

潛艇:未來想做醫務工作者

潛艇已經拿到了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錄取通知,她希望未來學習生物和醫學專業。這次疫情中,在全球公眾讚揚醫務工作者無私的奉獻精神時,也看到了他們面臨的高風險和行業困境。

潛艇說,自己兒時得過重病,很感激當時幫助過自己的醫生,也想把這種希望傳遞下去。她舉了陶勇醫生的例子。

“當他被問及今後的規劃時,他仍然選擇了臨床,因為他治好的病人給了他面對劫難的勇氣。”

她認為,對於醫生來說,這樣的回報是無價的。末了,她還補了一句,“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避趨之。”

從1月25號起,潛艇20多天沒出門,在家放鬆補覺,因為之前的申請季非常累。而在此期間,她有一些同學志願去高速上查崗,這種勇氣讓她很佩服。

目前,她面臨最大的難題是出國簽證,不知道八月能不能按時開學。如果到時候還是上網課,她覺得對理工科生不利,沒法做實驗。所以,她還是希望美國人民早日抗疫成功,她就能繼續追尋幫助病人的夢想了。

志愿者抗疫记︱高中生的寒假:面对嘈杂的声音,独立思考

2月27日下午,潛艇從窗戶裡拍到兩個在樓下健身的人,當時健身房還沒開門。潛艇 圖

草魚:關注醫務工作者的心理健康

即將去美國中部一所大學求學的草魚,也同樣面臨簽證的問題,疫情打亂了他的畢業季,只能“走一步看一步”,甚至不一定有機會和相處三年的同學一一道別。

1月20日,他回四川老家過年,在老家的前兩天,他覺得很累,不舒服。他自我隔離在房間裡,還好只是普通的感冒。1月31號回上海後,他一直在家宅著,補了很多書和電影。

他修過一些大學的心理課程,在志願者群裡,他參與了心理組,協助翻譯了有關隔離和醫護工作者心理狀況的論文。他覺得把這些高質量的信息傳遞給大眾,喚起大家對心理問題的關注,很有成就感。

“翻譯時正好是疫情暴發的前期,投入工作中,也幫助我緩解了焦慮的情緒。”

草魚覺得應該更加重視醫護人員的心理健康,他還記得翻譯時有個令他震驚的數據:SARS爆發三年後,高水平的創傷後應激症狀在醫護人員中的留存率超過40%。

“這提醒了我,在醫護人員勇敢和專業的形象背後,也是一個個普通人,會受到疫情帶來的壓力和創傷的困擾。”

他希望能做一些關注醫護人員心理健康的事情,他和同學一起開了一個心理學公眾號(CJPH研究所),未來也想嘗試做些與醫護人員心理狀況相關的小研究。

作為普通人,草魚表示,日後會更積極地配合醫生,希望不再發生醫鬧等現象。

志愿者抗疫记︱高中生的寒假:面对嘈杂的声音,独立思考

4月5日,草魚第一次離開小區,去了顧村公園看櫻花。草魚 圖

“SARS寶寶”欣睿:感謝社區志願者

正在上海一所國際高中讀高二的“SARS寶寶”欣睿,也是在朋友圈看到志願者招募信息,就果斷加入了。她表示,自己對語言很感興趣,在學校裡多用英文交流,課外有老師教她意大利語,她自己也在抽空學西班牙語。未來她想學語言學。

高中畢業後,她打算去美國讀本科,目前已經考完了託福,還在準備SAT考試。不過受疫情影響,三月和五月報的SAT考場(新加坡和越南)全部取消考試了,下次機會可能在八月。SAT考試成績對她的申請影響很大,她還是覺得壓力不小。

疫情期間,欣睿在家宅了57天,除了排滿的網課和作業,她也學了些新技能,做飯、剪輯vlog。

3月21日,週六,受不了陽光明媚的誘惑,她第一次出門,去了心心念唸的咖啡館和冰淇淋店,還扛著很久不用的相機去南昌路拍了些照片。

志愿者抗疫记︱高中生的寒假:面对嘈杂的声音,独立思考

3月21日,陽光明媚,欣睿第一次出門,在路上拍到的植物。欣睿 圖

說到疫情期間,身邊最難忘的事情。欣睿說,她特別感激居委會的叔叔阿姨,因為外公和爺爺有慢性病,需要開藥,但不敢自己去醫院。後來得知居委會可以幫忙取藥,解決了他們的問題。

“疫情期間,有很多志願者犧牲自己的時間,為保證我們的生活質量付出了太多太多。”

欣睿也給小區門口的保安叔叔送過口罩、手套和食品。她說,疫情期間,有些快遞不能進小區,保安叔叔有時還幫忙把重的快遞送上樓。

而潛艇也做過同樣的事情,“吃年夜飯那天,在小區門口等車時,看見保安室裡的叔叔沒有口罩,就給他帶了幾個,他很高興,我們也很高興。”

面對不同政見的人

潛艇認為,這次疫情讓她發現了很多不同政見的人。

比如,她聽到了社交媒體上一些“同齡人”的觀點,讓她“只覺怒從心頭起”。她覺得這些觀點破壞了她的同齡人的形象。

草魚也覺得,那些觀點很可笑,勾勒了一個愚昧可怕的社會圖景,他希望未來社會不要沿著那個圖景發展下去。

欣睿的老師曾說過,語言是世界上最性感的東西,當它作為交流工具時,所用的一字一句都決定著整個語境的含義。

欣睿說,“我覺得不是我們不敢說,是有人會利用語言的便利及自身的權力,去阻止人們大膽說話。”

面對不同政見者,草魚覺得,只要是理性的,基於客觀事實的討論,都是可以接受的。大家有不同的意見很正常,更多元的想法也有利於社會的進步。

就像李文亮醫生曾說過的,健康的社會不應只有一種聲音。

欣睿還曾在李文亮的微博“樹洞”裡留過言,她說,在微博這種說話不用負責的網絡平臺上,看到網友的留言,不管是吃了什麼,還是遇到的快樂的事情,最後都加一句“想跟您分享”,她覺得很久沒有看到“那麼美好溫柔的文字”了。

在志願者群裡,這三名高中生鍛鍊了翻譯能力,也獲得了很多及時的疫情信息。

潛艇說,自己平時獲取資訊主要靠新聞聯播和刷微博,但在群裡,她學到了用不同的視角去評判疫情形勢。群裡的媒體人也會及時澄清網上的謠言,這讓她對疫情有了更清楚的認識。

草魚表示,作為一個認知尚淺的高中生,對疫情最深刻的印象是迷茫。他覺得,一個更透明開放的媒體環境是健康且必要的。

“網絡上分不清哪些是真話,哪些是假話,大家在不信任的氛圍中卯足勁辯論。”還好,他在志願者群裡看到了大家對不同觀點的討論和反思。

欣睿也表示,在志願者群裡瞭解到世界各地的疫情信息,看到不同人的觀點,讓她深刻理解到,有自我見解和立場的重要性。

目前,三位志願者高中生每天還在上網課,但是他們並不喜歡網課的體驗,覺得網速慢影響聽課質量,很難集中注意力,還是懷念教室裡的課堂。

對於即將赴美求學的潛艇和草魚來說,這個特殊的寒假也許是他們和父母難得相處的一段時光。

草魚表示,他和父母的關係總體上變好了,因為馬上要離家讀大學了,會更珍惜在家裡的生活。疫情期間,他學著幫忙做家務和做菜。

對世界的美好期望

和這幾位高中生聊天是一個愉快的過程,他們仍然帶著對世界的美好期望,言語溫柔而又堅定,並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彌合歧視和裂縫。這也是“全球看武漢”志願者團隊一直在做的事情,而在全球各地都有類似的志願者團隊在默默地付出。

遺憾的是,遵循著劣幣驅逐良幣的原理,在充滿謾罵和攻擊的網絡輿論氛圍中,公眾很難靜下心聆聽這些默默做事的志願者們的故事,很難認真閱讀理性客觀的媒體報道,也很難了解到00後高中生到底在想些什麼,而成年人們似乎也無暇去顧及,如何解決他們面臨的真實困難。

在談到疫情可能對未來帶來哪些影響時,草魚這樣說:

“這次疫情是一場全人類的災難,但國內外的網絡上,都有很多針對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不理智、不友好、愚昧的聲音。”他希望不要加劇彼此的分裂,再添一道新的傷痕。

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佈的實時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4月20日8時,全球累計新冠病毒確診超過240萬例,累計死亡超過16萬例。

不知道潛艇和草魚能否按時開學,順利辦好籤證,開始新的學習生涯。也不知道疫情過後,世界的輿論將會如何轉向,而待他們到達美國後,能否適應新生活。

很多人都說,疫情過後,世界將再也回不到從前。也許,我們只能樂觀地相信,這些美好的00後年輕人會帶來一個不同的未來吧。

(因受訪者要求,潛艇、草魚和欣睿均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