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首个新冠病毒疫苗动物实验数据结果公布

近日,由中国医学科学院秦川团队领衔的团队在预印本论文平台bioRxiv上发布了一篇关于新冠疫苗动物实验结果的研究报告,这也是目前为止公开报道的首个新冠病毒(SARS-CoV-2)疫苗动物实验结果。

「研究」首个新冠病毒疫苗动物实验数据结果公布

根据研究文章摘要描述,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纯化的灭活SARS-CoV-2病毒候选疫苗(PiCoVacc)的中试规模生产,该疫苗可诱导小鼠、大鼠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产生SARS-CoV-2特异性中和抗体,这些抗体有效地中和了10个有代表性的SARS-CoV-2毒株,表明可能有更广泛的中和能力来对抗全球流行的SARS-CoV-2毒株。同时,两种不同剂量(每剂3μg或6μg)的免疫接种能够为受SARS-CoV-2感染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恒河猴提供部分或完全保护,没有任何抗体依赖性感染增强,通过对恒河猴临床症状、血液生化指标的监测,研究者系统评价该疫苗是安全的。

为了评价该候选疫苗的免疫原性,研究者在小鼠中进行了不同剂量的试验,分别在在第0天和第7天注射后观察,研究者首先检测了免疫原性,结果显示,SARS-CoV-2的S蛋白和RBD特异性的IgG迅速被诱导出来,在第6周达到峰值。其中,RBD特异性的IgG占S蛋白抗体反应的一半,表明RBD是主要的免疫原,这一结果也与恢复期的COVID-19患者的血清学特征相似。

值得注意的是,在小鼠和大鼠试验中,与恢复期COVID-19患者血清相比,PiCoVacc诱导出了更高滴度的S蛋白特异性抗体。接下来,研究者使用微中和测定(MN50)检测SARS-CoV-2特异性中和抗体在一段时间内的水平。结果显示,高剂量免疫的中和抗体在第一周出现,在第二周加强免疫后显着增加,而对照组则未检测到SARS-CoV-2特异性抗体反应。作者随后在大鼠中以及对不同毒株的实验中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

除了小鼠大鼠,研究者还对恒河猴群体开展了对于该疫苗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效果评估,研究者同样按照不同剂量(3ug和6ug)在第0、7和14天对恒河猴进行疫苗接种,观察结果显示,恒河猴S蛋白的特异性抗体和中和抗体在第2周被诱导出来,并在第3周继续增加,这与恢复期的COVID-19患者血清滴度相类似。研究者在第22日,对恒河猴进行攻毒实验,结果显示,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很小,说明接种疫苗对于恒河猴起到了很大的保护作用。

另外,研究者还评估了该疫苗在恒河猴中的安全性,结果显示,在接种该疫苗后,未观察到任何恒河猴出现发烧或体重下降现象,食欲和精神状态均保持正常。淋巴细胞亚群比例(CD3+、CD4+ 和CD8+)以及关键细胞因子(TNF-α、IFN-γ、IL-2、IL-4、IL-5和IL-6)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均没有显着变化。第29天对肺、心、脾、肝、肾和脑在内的各种器官组织的病理学评估表明,候选疫苗没有引起显着的病理学特征,以上结果表明了该候选疫苗在恒河猴中具有安全性。

研究者表示,虽然目前暂时还不能确定恒河猴是SARS-CoV-2感染的最佳动物模型,但是其是研究SARS-CoV-2感染很有希望的动物模型,以上数据的得出也将支持SARS-CoV-2人用疫苗的快速临床开发。

「研究」首个新冠病毒疫苗动物实验数据结果公布
「研究」首个新冠病毒疫苗动物实验数据结果公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