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臺灣說唱,為何會被大陸遠遠的甩在身後

前一段時間,蛋堡發佈了新專輯,不少粉絲大呼過癮,我也是第一時間把蛋堡新專輯的消息和朋友分享。一個只聽B榜HipHop的朋友來了句,還聽蛋堡呢,都過氣多久了。


我剛想反駁他,卻突然發現好像真是這麼回事。雖然蛋堡穩坐中文說唱總統山,但好像真的有點過氣了。蛋堡確實是臺灣最具知名度的rapper之一,但是此前一年一首歌,還不正式發佈,確實在大陸沒有什麼熱度可言。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身邊討論臺灣說唱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大家好像討論集中在了那些上過節目的rapper,還有一些beef或者花邊新聞,搞點搬磚或者是保安之類的梗。臺灣說唱開始陷入無人關注,以及瞭解渠道越來越少的窘境。


如今的臺灣說唱,為何會被大陸遠遠的甩在身後


不得不承認的是,臺灣說唱早已開始走向頹勢。無論是從rapper影響力還是歌曲質量,各種方面都已經被大陸全方面趕超。咱今天就聊聊,為什麼臺灣說唱已經“過氣”了。


我的印象中,臺灣說唱在大陸的黃金年代應該是在十年前。那時熱狗一人獨領風騷,紅遍整個中國樂壇。為什麼印象深刻?那時候我在上小學,受到臺灣偶像劇的影響,開始對臺灣藝人有些瞭解,熱狗和張震嶽也剛好是那時候知道的。


那時候我還不知道HipHop是啥,當時喜歡的還是至上勵合,但已經會在歌單中收藏幾首熱狗的說唱了。長大了點以後,因為熱狗的緣故,開始瞭解臺灣說唱圈,所以我的HipHop啟蒙確實是臺灣說唱。


如今的臺灣說唱,為何會被大陸遠遠的甩在身後


那個時候從知名度上來看,臺灣rapper領先大陸確實太多了。畢竟熱狗零幾年就在大場館開演唱會了,而內地rapper真正算的上演出會的第一場演出,也是在有嘻哈之後的Jony J。


有嘻哈上獲得名次的rapper都是中文說唱的中堅力量,當然不比熱狗差什麼。肯定會有很多人反駁認為,熱狗知名的早是因為他生的早,玩音樂玩的早。其實這只是一個小原因,要說早的話隱藏和竹遊人總是和熱狗一個年代的吧,他們也夠牛逼了吧,他們在同時代的影響力與熱狗都是有差距的,如果放到現在差距就更大了。


要說答案其實也很簡單,臺灣有錢的比我們早,曾經也是亞洲四小龍。臺灣的娛樂產業也在那個經濟快速發展的年代迅速成長。90年代的滾石可以說是統治了中國樂壇,中國唱片的半壁江山都是滾石的。


滾石自然不會放過臺灣當時正在網絡上火爆的熱狗,籤至旗下魔巖唱片。雖然當時新蜂、嚎叫、Sony都簽約了一些現在看來是OG的內地說唱歌手,但確實是幹不過巨無霸一般的滾石。


如今的臺灣說唱,為何會被大陸遠遠的甩在身後


熱狗以及大批臺灣rapper能夠成功並且較早成名,得歸功於臺灣完善的音樂商業體系。因為有錢,臺灣確實能夠更早更便捷的瞭解到這種歐美正時興的音樂。


同時作為亞洲四小龍,日韓新加坡都已經有了很不錯的HipHop規模,自然也不能落後,唱片公司對於HipHop音樂的扶持肯定是不加吝嗇。


但當時中國內地的娛樂產業是遠落後與臺灣的,對於HipHop的重視程度也遠遠不夠,才造成中國HipHop商業崛起如此之晚。


如今的臺灣說唱,為何會被大陸遠遠的甩在身後


還有一點就是,中國內地的HipHop商業不夠正規。在之前的推文裡就說過,廠牌就是公司,獨立廠牌就是個偽命題。中國內地的HipHop廠牌,比如我們現在熟知的活死人、說唱會館之類的,只能算做是團體或者團隊。他們並不限制成員再去簽約其他商業音樂公司,這在正規廠牌中自然是不可能的。


而臺灣的HipHop廠牌就要正規的多了,目前臺灣的四大HipHop廠牌本色、顏社、混血兒、人人有功練都是正兒八經的公司模式運營。在商業運作方面可是要比內地廠牌的這些遊兵散勇內行多了。


要說商業運作的好處,內地廠牌不得不提的就是丹鎮北京。拋開自身實力強的因素,丹鎮能夠獲得成功,他們的運營者二子功不可沒,本身就是負責票務方面的專業工作人員,加入丹鎮後負責廠牌運營,將團隊帶的風生水起。


起步晚還沒錢,是很多內地廠牌的通病,演出宣傳,報備,場地,什麼都得rapper自己親力親為。同時很多人作為rapper也只是副業,並不以此生存。


如今的臺灣說唱,為何會被大陸遠遠的甩在身後


其實臺灣和內地的HipHop廠牌兩者對比就很容易看出差距,一個是資本主義錢生錢,一個是勤懇搬磚苦哈哈。所以做HipHop這個東西,不能比誰生的早玩的早,時代才是最好的推動者。


現在中國內地也有著越來越多的商業HipHop廠牌,比如MDSK,7Gurus、第四音樂,也有越來越多的“團隊”正式成立公司。在目前的資本狀況下,目前中文HipHop廠牌的正規也遠超臺灣,雖然起步晚,但是我們屬於厚積薄發。


對比完了由商業性質影響知名度,就要說說音樂質量了。這個東西見仁見智,一首音樂的好壞有太多個角度評析了,個人喜好也是很大的影響。


但是在音樂工程質量以及音樂審美上,我覺得臺灣整體已經被大陸拉開距離了。我每天都會去林佳的微博上看他分享的臺灣HipHop新歌,基本每首都點開。但很少有能讓人耳目一新的東西,大部分都是流水線生產,感覺大家都差不多。


有的層次太單一,Verse+Hook+Verse的老套模板;有的Flow老套,我看歌詞就能知道下一句怎麼唱了;有的就愛唱旋律,但也沒有多精彩。


如今的臺灣說唱,為何會被大陸遠遠的甩在身後


在混音方面以及伴奏製作方面,也總感覺有些落伍的感覺,明明風格是當下熱門的,卻沒有國際感時髦感,反而有點土土的。當然也有的人會覺得這是返璞歸真,這都是個人欣賞角度,一千個哈莫雷特的問題。


不過在整體呈現上,我認為內地rapper以及製作人,確實能夠給出更讓聽眾滿意的作品。更復雜的技巧,更華麗的音樂,才是這個時代聽眾更需要的東西。


當然,臺灣還是有很多好的作品呈現的,比如我的Idol國蛋,為他的新專輯打Call。還有之前推薦過的莫宰羊,他說他想做跟臺灣其他人不一樣的音樂,他確實做到了。


如今的臺灣說唱,為何會被大陸遠遠的甩在身後


第三個對比點,也是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HipHop環境。這一點是需要音樂人和聽眾們共同去塑造的,所以也是個多角度問題。


先說發展環境,那肯定是大陸目前的發展環境更好。為啥?因為有錢了啊!中國HipHop商業剛邁入正規兩三年,發展就已經超過了臺灣。這才剛起頭就已經很好了,後面又怎麼差的了,畢竟人多,又有大把的尚未發掘的潛在受眾群體,發展前途肯定是一片光明。


再說粉絲環境,我認為和臺灣沒有什麼差距,畢竟粉絲基數擺著呢。其次就是二者發展方向不同,內地的粉絲環境更加偏向飯圈化,雖然並沒有成為主要方向,但是對於rapper的態度還是大有不同的。


一種是把rapper當偶像,這種女粉絲群體比較多,也是從其他飯圈發展過來的。這並沒有什麼不妥,畢竟現在的rapper越來越藝人化。


偶像也沒什麼不好,許多粉絲會花錢購買偶像周邊,演唱會連跟幾站,買一遍就能聽的專輯硬是要買20遍才顯示自己足夠愛偶像。有錢不賺沒道理的啊,做偶像也是要有本事的。


如今的臺灣說唱,為何會被大陸遠遠的甩在身後


還有一種是粉絲和rapper打成一片,比如Ty.被叫做禿鷹,法老是保安,這在大陸很常見,臺灣倒是不多。


臺灣的rapper更多的只是一種職業,地方不大,你可以經常碰到rapper。演出也就那幾個地方,非常輕鬆就可以看到喜歡的rapper,大家也就習以為常,沒有大陸粉絲那麼激動。


採訪國蛋時他說大陸粉絲和臺灣粉絲最大的區別就是態度,大陸的粉絲會很早來排隊,唱完每一首歌都會尖叫,不過唱的時候一直都是拍拍拍。


而臺灣的粉絲更像是演出的一部分,會自然的參與到Party中,更知道怎麼去玩,會自然的共同把現場氣氛推向高潮。


如今的臺灣說唱,為何會被大陸遠遠的甩在身後


其實這些不同並沒有什麼好與不好的差距,人家就愛追星你也攔不住,很多rapper也享受當偶像的感覺,只是兩種不同的趨勢。我認為在HipHop環境中最後一點也是最難的一點,應該是傳承問題。


因為人口基數的原因,內地和臺灣將會面臨不同的問題。內地的rapper會越來越多,最後造成門檻太低,音樂質量參差不齊。因為網絡和平臺以及技術的問題,做音樂只會越來越簡單。


麥克風和聲卡一次性成本對於大部分年輕人來說還算不上負擔,找一個Free Beat再去找個學生混音也算不上什麼成本。門檻低了自然會有更多的人湧入這個行業。


這對於行業的發展有好有壞,更多的新鮮血液加入自然有利於發展。不過入行簡單掙錢難,那麼多玩了十來年的人也是這兩年才能掙大錢。


跟球鞋行業一樣,平臺的加入讓很多人看到有利可圖,但散戶的加入最終還是攪亂了整個市場,是脫穎而出還是被割韭菜全看自己本事。所以大陸許多獨立新生代rapper的前途還是難以預料。


如今的臺灣說唱,為何會被大陸遠遠的甩在身後


而臺灣則面臨著相反的情況,臺灣兩千來萬的人口也就是一個省的人口,並且老齡化問題嚴重。註定rapper以及製作人等相關行業的從業人數遠不如大陸。


同時,因為前文所說的對比的商業發展,造成的時代問題也會影響到這一方面。內地屬於爆發式井噴,大家都是厚積薄發,傳承可以說才剛剛開始,畢竟很多人才剛處於事業巔峰期,甚至遠未到達。


而臺灣則完全不同,臺灣的四大廠牌可以說是完全壟斷了整個行業,能夠加入四大廠牌就代表著能紅。能夠在這四大廠牌之外脫穎而出的年輕人,少之又少。


如今的臺灣說唱,為何會被大陸遠遠的甩在身後


其實這種近乎壟斷的方式,對於新生代發展不是很有利。儘管臺灣的老rapper們也都在用各種方式幫助培養新生代,但是仍舊有些不夠看。或許是老大哥們光芒太盛,也有可能是新人爭氣的不多。臺灣的rapper總是紅的太紅,不知名的很難出頭,這也是很多大陸聽眾認為臺灣HipHop青黃不接的主要原因。


還有一個原因,新生代的rapper們好像都不太看重大陸市場的發展,在大陸享有一定知名度的臺灣rapper,大部分都是四大廠牌的老傢伙以及中生代了。大陸的市場可以說正是盛世並且還遠未到飽和,不知道為什麼這麼大的蛋糕,許多臺灣rapper都不願意來分一份。


大陸rapper對於臺灣HipHop的關注也基本都是老傢伙們,很少會在他們的採訪中看到與臺灣新生代相關的東西。這種各掃門前雪的做法其實對於雙方的發展都沒什麼好處。大家都是一家人,自當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對於如今的臺灣說唱,你又有什麼樣的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