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是一个消费者吗?

你,只是一个消费者吗?

消费狭义的理解是买东西,是金钱的消费,广义的含义是一切所拥有资源的消耗,包括金钱、物质、时间、关系、美貌、知识、肌肉力量等等。积累则是指一种资源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过程。

一、消费能给人带来愉悦感

有些人喜欢购物、喜欢吃大餐,尤其在心情不愉快、工作有压力的时候,购物和吃大餐能让他们愉悦,减轻压力。他们消费的是金钱和物质。

有些人仅仅在公园里走一走、发发呆,逛逛街,打打游戏,在湖边钓钓鱼,他们也会很满足。他们消费的是时间。

有些人喜欢在家里看看韩国肥皂剧,随着情节一会笑的前仰后伏,一会哭的稀里哗啦。他们消费的是时间和情感。

有些文艺青年喜欢在阳光柔和的午后,在挂着吊兰的阳台上,被柔软的沙发包围住,捧着一本小书或杂志,手边是喜欢的清茶或卡布奇诺,这看起来格调高了许多,但我敢肯定,给文青带来满足感的本质上也是一种消费,是时间、物质、情感的综合消费。

消费满足了人的某种需求,能给人带来愉悦感,这没有问题,每个人一生都肯定是个消费者。

二、积累的过程是困难甚至是痛苦的

消费有点像高处的水倾泻而下,让人获得一种能量,一种快感。积累则有点像要把低处的水移到高处,你必须付出努力,过程往往是困难甚至是痛苦的。

要赚取金钱,你必须认真工作加班加点把工作做好,获得领导的认可;农民必须辛苦劳作细心呵护庄家获得收成;小商贩必须起早贪黑赚点利润;创业者们必须绞尽脑汁分析市场研究产品才有可能获得成功;作家们必须不断的吸收、思索,不断的创作新的作品;即便现在那些看起来赚钱很容易的球员、明星、大老板,他们曾经或者现在也有很多你看不见的不容易。

要赚取知识,你必须花很多时间来学习,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著作,你要做笔记,思考、分析、总结、运用,再反馈再学习再总结再运用,而后你才算掌握了这门知识。而事物总是在变化,甚至越来越快,你要保持博学、睿智,就必须不停的学习,终其一生。记得有首叫做《读书难》的打油诗是这样写的:“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虫冬有雪,一心收束待过年”。

要赚取肌肉、美好的体型,你必须放弃狂吃海喝的快感,选择合理的健身方式,并长期的坚持下去。有多少人办了健身卡却长期不去?有多少人天天嚷着减肥却从来是能坐就不站着、能躺就不坐着?有多少人看见别人美妙的身形、强壮的体魄,心里暗生羡慕,打了一针鸡血后,第二天激情就又烟消云散,然后再羡慕再鸡血再烟消云散,如此循环往复?

三、收支平衡

消费是让人愉悦的,积累创造的过程是让人痛苦的,但可惜的是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只消费、不积累的情况。可能你会立马反驳说,现实中就有很多只消费不用积累的人,比如富二代,比如小三。我可以告诉你的是,你看到的是假象,如果一个人只消费不积累,那肯定是他(她)身上的某些东西被别人拿去消费了,比如富二代给人消费的是他(她)作儿子或女儿的身份,小三给人消费的则是她的美貌与青春,以及尊严。

那从一生的时间维度上,怎么做到收支平衡呢?

时间从你在母亲肚子里发芽的那一刻起,就是不停流逝的。当然,你可以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勤锻炼、注意安全来增加你这一生的时间总量,但时间的流逝是无法改变的规律,没有人能在时间上做到收支平衡。时间作为一种资源的意义是,你能通过消费时间来获得其它的资源,比如工作换来金钱的收入,种地换来物质的收入,学习换来知识的收入,社交换来关系的收入,化妆换来美貌的收入。

金钱的收支平衡是人一生中最重要最关注的资源平衡问题,其它资源的积累和消费其目的也往往是要转化成金钱的消费与积累。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提到收支平衡如果不特别说明的话基本上就是指的金钱。

一生中怎么做到收支平衡,不同的人采取了不同的策略。美国的低保户采取的策略是降低自己的消费总量,乐享拿政府救济金所维持的生活。还有一类人采取的策略是,寄希望于找到一个长期饭票,有人帮他们积累收入,自己则只管消费。当然,你得足够幸运找得到这样的长期饭票,如果你已经找到了,我在这里恭喜你。不过我想善意的提醒你的是,你需要认真的考虑下这种状态是否能够维持你一生。当然,更多的人采取的策略是通过自己的努力积累扩大收入的总量,进而也提高消费的总量,在一个更高的水平上实现收支的平衡。

四、积累和创造的结果,带给人的是一种更高级的愉悦体验

有没有自己只积累创造而把消费留给别人的人呢?想必这样的人总是非常受人欢迎的。你没见过?我见过的,三舅妈就是这样的人,她总是把大家叫到家里,做一大桌子丰盛的美味,然后看着大家吃,她自己却不吃或很少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人?因为虽然积累创造的过程是困难痛苦的,但积累创造的结果却给人以更大的愉悦,那是一种更高级的愉悦体验。

最后,有两句话希望对你有益。

每个人一生都肯定是个消费者,这没有错,但需要警醒的是,你不能只是个消费者。

消费能给人即时的短暂的快感,但积累和创造能给人的是更高层次更持久的愉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