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醉翁”為何埋骨河南?一生足跡遍佈四地,最終落幕河南

提起歐陽修,我們都陌生,中學時候我們學過他的《賣油翁》,大學時候我們學過他的文章《醉翁亭記》,尤其是《醉翁亭記》,相信每一個學過這篇文章的人,多多少少都會有印象,他是一個敢於表達自己觀點,不像權貴低頭的人,言語之間可柔克剛,面對小人,常常惡語相向,面對忠臣,常常直言不諱。

2007年是歐陽修逝世1000週年,一代文豪歐陽為何對世人的影響力如此之大?

江西“醉翁”為何埋骨河南?一生足跡遍佈四地,最終落幕河南


​我們依然能夠清晰背出歐陽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朝的韓愈和柳宗元我們就不說了,來說說北宋這六位。我們都說歐陽修和韓愈是唐宋八大家的領軍人物,我們一起來找尋其中的原因。宋代的六大家除了歐陽修,剩餘的5位分別是蘇軾、曾鞏、蘇洵、王安石以及蘇轍。歐陽修是蘇軾的老師,曾鞏也是歐陽修的得意門生,王安石、蘇轍、蘇洵做官都是通過歐陽修的引薦,所以沒有歐陽修就沒有後來的五大家,可以說當時歐陽修就是北宋最主要的政壇人物,因此對後世的影響力比較大。


江西“醉翁”為何埋骨河南?一生足跡遍佈四地,最終落幕河南


2006年,林俊杰春晚的一首《一千年以後》可謂是火遍了大江南北,而其中的歌詞:沉到一千年以後,放任無奈湮沒塵埃,我在廢墟之中守著你走來。

這首歌彷彿特意為歐陽修而寫,帶我們走進了一代文壇歐陽修。其實,在廢墟中等待你走來的大有人在,滁州 、新鄭、吉安、阜陽這幾個地方都在等待文豪的歸來。

歐陽修的祖籍是江西吉安市永豐縣,出生地四川綿陽,滁州是歐陽修寫《醉翁亭記》的地方,阜陽是歐陽修去世的地方。那麼多的地方都和歐陽修有關,都在搞歐陽修文化,可是一代文豪歐陽修為何最後落幕河南新鄭?

江西“醉翁”為何埋骨河南?一生足跡遍佈四地,最終落幕河南


帶著疑問,我們來到了河南新鄭歐陽寺村,通過查閱資料以及訪問群眾,我們瞭解到當年歐陽修在東京(今河南開封)當官的時候,看到開封的西南角冒出三股煙,就一直追著煙跑,一路跑到了新鄭劉村(今歐陽寺村),看見村西北坡高處白茫茫的一片,雲霧繚繞。當地村裡的人告訴他那是仙氣,只要有了煙霧,出不了倆天,肯定會下雨。歐陽修知道此事後,就在劉村住了兩天,果然兩天後狂風大作,雨隨後便下了起來,歐陽修明白此地是風水寶地,並告訴自己的孩子,死了之後要把我葬在這裡。

這個故事當然極具神話色彩,雖然偏神話,也可以作為我們考察的依據。

歐陽修為什麼沒有歸葬故里呢?反而葬在了河南新鄭。

通過北宋歷史,我們知道,歐陽修做過樞密副使和參知政事,其地位相當於副宰相。按照當時北宋政府的規定,大臣去世只能在京城方圓500裡之內安葬,而今天的開封距離新鄭也就是200公里,正好符合要求。

京城五百里的地方多了去了,而歐陽修為何偏偏選擇了新鄭,再查閱了大量的資料之後,得出了一個結論:史料無載,不知原因。

江西“醉翁”為何埋骨河南?一生足跡遍佈四地,最終落幕河南


史書無情人有情,在河南新鄭我們可以找到很多歐陽修的後代,通過調查和走訪,歐陽修葬在此地的原因和我們中國的風水有關,在新鄭的朋友都知道新鄭八景,而新鄭八景之首就是“歐墳煙雨”,這和平頂山“蘇墳夜雨”有異曲同工之妙。縱觀北宋歷史,我們發現整個北宋也是非常崇尚風水,而風水對我們普通人來說無疑是“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

埋在河南新鄭大概是因為風水,大概是因為對朝廷念念不念,大概是因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於山水之間也,大概是因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