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与善良,哪一个才是城市的名片

到了天津,我很憧憬与当地人交流。

在一个陌生城市,最容易遇到的就是司机。司机仿若一个城市的名片,通过他们,可以了解一个城市的风土人情。他们的样子,自然不是这个城市所有人的样子,可能只代表他们自己。


聪明与善良,哪一个才是城市的名片

我现在还记得,从天津滨海机场出来时遇到的那个出租车胖司机,他夸张地向我描述,假如有人横穿机场的结果。先是鸣枪示警,再然后就是击毙了。他一边说着地道的天津话,时不时,还坏坏地瞅瞅我的反应,仿佛我就是那个愚笨得出奇,不懂得绕道而行,见了机场挡路,非要去爬机场铁丝网的人。

胖子的脸上,满是一个大城市的小市民在炫耀京都地界的繁华,顺便恐吓一下外地人的得意。于是,我倒觉得先前遇到的那个小伙人不错。

第一天我们到市区去转转。打了一辆的,是个小伙,听说我们是江苏人,就说苏北人特抠门,几块钱的要还价半天。其实我就是苏北的,却不好反驳。坐他的车子不累,他介绍起“狗不理”包子来,不遗余力;模仿李连杰电影《霍元甲》里的台词,惟妙惟肖,“霍元甲,你嘛时候才是津门第一?”听得人迷迷糊糊,下车了还感谢他,我都忘了他多收了我的钱的事——他收了我60块钱,和他计较了,苏北人的抠门就坐实了。让我也恨不起来。天津人真会给人灌迷魂汤的。

当天晚上在和平区转了转,回程去酒店,打了一个老者的出租车。老人不善谈话,一路默默,走的路线和小伙的不同,很快就到酒店了,收30块钱掉头走人。我就相信,老者倒是地道本分,不会乱宰外地人。而那个“霍元甲,你嘛时候才是津门第一?”的小伙,带着我七绕八绕,才是天津大忽悠。


聪明与善良,哪一个才是城市的名片

玩了两天后,终于见识了天津的公交车。黄昏时上车,2元钱,规矩是不到站台不停。从中航大到天津站就一路公交,那天666路特别挤,眼看着第一辆车到了站台,挤了上去又被挤下来了。等第二辆,上去后只能在前门投币处窝着,女司机不停地喊,往后面挪挪,人群就是不动。有人冲司机喊,不能上人了,车挤不下了!可是到了下一站,司机还是开门带客,那些人就从人缝里挤进去刷卡,或者由我旁边的大哥代劳刷卡,然后从后门上车,每次我疑惑这后门怎么还能上人时,车一停,又上来几个人。这恐怕是我坐过的最挤的车了。挤满人的车里,热气蒸腾,隔几分钟,女司机就让旁边的大哥帮她把前挡玻璃擦擦,车上人太多,又是下雨天,玻璃上起雾,那大哥倒是热心,一直擦到了天津站。

上了几次人,车前的人也不往后挪,只在那里聊天,偶有下车的,后门下不了,就从前门下了,喊着,我们下了,你们也宽敞点……下去了两三个人和几个箱子,我还是站在前门旁边窝着,女司机受不了了,大声吆喝起来:“声音小一些!还有一站路了,你们再忍忍,我的脑袋要炸了……”纯正的天津话说得让我打心眼佩服了。我在人群里挤着,不忘打趣司机,您先别炸,我在门边挤得要炸了……

说是聪明的人和善良的人有何区别?聪明的人能看清事物的本质,而善良的人悲天悯人。聪明的天津人如同那个开出租车的小伙,看出我们的愚笨,凭聊天的功夫就狠宰了一笔。善良的天津人一如666路的女司机,人再多,只要有人在站台等,全部带走——天黑了,本地人赶着回家,而我这样的外地人要赶着坐火车……


聪明与善良,哪一个才是城市的名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