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餓的毛毛蟲》I 現在的孩子這麼忙,也要在乎這條毛毛蟲

如同鞋子中的小白鞋、服裝界的某款打底衣、化妝品裡的某號口紅,這些都是被宣稱為人手一雙、人手一件、人手一支的東西。同樣,在繪本界,《好餓的毛毛蟲》幾乎是每個進行親子閱讀的家庭中都會擁有的一本書。有關於它的推薦和評論不計期數,再來提及它讓我猶豫著是否太多餘。

不過,莎士比亞曾說過,"一千個觀眾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而我繼續來說《好餓的毛毛蟲》的理由應該就是“一千個孩子的眼中有一千隻毛毛蟲”吧。

作者是來自美國的圖畫家艾瑞克·卡爾,他在書中創作了這隻偉大的毛毛蟲,獲獎無數。

《好餓的毛毛蟲》I 現在的孩子這麼忙,也要在乎這條毛毛蟲

臺灣清華大學幼教系主任、長期從事兒童發展研究的周育如老師,她在“如何開發孩子的閱讀潛力"課程中提及到,關於孩子閱讀發展過程,並不是按年齡來區分的,而是應該按照孩子的能力來劃分的,分別是翻書期、圖片期、故事期和文字期這四個階段。

充分利用好這四個階段進行親子閱讀,才能讓各位父母不會盲目閱讀,我們的目的,最終是讓孩子順利地學會閱讀,讓他有朝一日,能夠自由在書的天空下飛翔。

我們來看看,如何把《好餓的毛毛蟲》貫穿在孩子閱讀發展的整個過程中,把這樣一本繪本充分利用起來吧。

《好餓的毛毛蟲》I 現在的孩子這麼忙,也要在乎這條毛毛蟲

翻書期,對書的興趣從此開始

寶寶在6個月左右基本上就能坐穩了,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把厚紙板的《好餓的毛毛蟲》展現在寶寶面前,書中鮮亮的色彩一定會吸引寶寶的注意:紅綠相間的毛毛蟲、冷白的月亮、黃橙橙的太陽、五彩繽紛的水果和各種食物以及最後蹦出的斑斕大蝴蝶。

還在翻書期的寶寶,會動用多種感官來投入書本的世界。《好餓的毛毛蟲》也是一本好玩的洞洞書,它用洞洞來貫串毛毛蟲吃下的各種食物,在視覺上寶寶會用這些洞洞追蹤毛毛蟲爬過的蹤跡;在觸覺方面,小小的洞洞剛好能讓寶寶的小手指穿梭書間,他會去摸、去戳這些洞,好像戳進了毛毛蟲的肚子裡。

這樣的“毛毛蟲”,既好看又好玩,引領寶寶認識書,並且愛上書。

圖片期,通過觀察提升表達能力

這個閱讀階段的孩子,他很專注自已感興趣的畫面,也不怎麼管父母給他讀的內容,還會觀察跟故事主題不相關的細節。正在聲情並茂朗讀的父母千萬別介意,這是處於圖片期的孩子們的正常反應。

那我們就因地制宜,在《好餓的毛毛蟲》中,帶領孩子尋找圖片帶來的各種信息:觀察畫面、指出畫面中所有東西的名稱、再口頭形容每樣東西,包括它的顏色、大小、形狀和數量等等。

比如,僅僅一個封面就夠我們互動好長時間:

有一隻大大的毛毛蟲,

它是什麼顏色呢?

“綠色的。”

“嗯,毛毛蟲的身體是綠色的、長長的,還有毛毛蟲的頭是什麼顏色的呢?”

“紅色的。”

“對,這隻毛毛蟲有紅色頭,綠色的長長的身體。再看看毛毛蟲的眼睛是什麼顏色的?”

"綠色”

“對啊,綠色的大眼睛,外面還有一層黃色的圈圈呢!毛毛蟲頭頂上的兩根觸角是什麼顏色的?”

“紫色”

“嗯,紫色的、長長的觸角。我們再來數數這條毛毛蟲有幾隻腳吧。"

"1、2、3、4、5、6, 原來這隻毛毛蟲又6只腳啊。”

......

這樣的一問一答,讓處於圖片期的孩子體會發現更多細節的樂趣,還可以領略到語言延展的豐富性。

最後一步,爸爸媽媽要對剛才觀察並討論過的頁面,用自己的話在孩子面前串成一段完整的內容:" 寶寶好厲害!說出了這麼多顏色。我們看到了一隻好大的毛毛蟲,它有紅色的頭、綠色的眼睛、眼睛外面還有一個黃色的眼眶,它還有兩個長長的紫色的觸角;它的身體是綠色的、細長的、下面還有1、2、3、4、5、6只腳呢,真是一條有意思的毛毛蟲。"

書中的每一頁都這樣利用起來---觀察得越多、描述得越豐富,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會因此而拓展,這其實是在給孩子長大後寫作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好餓的毛毛蟲》I 現在的孩子這麼忙,也要在乎這條毛毛蟲

故事期,有拓展地閱讀

來到故事期的孩子,對於書本的內容,他會有越來越多質疑,通過一個又一個問題,瞭解完整的故事,他依然喜歡看圖畫,但開始忽略那些跟故事主題無關的畫面,而是看與故事有關的畫面。

《好餓的毛毛蟲》充滿童趣的展示了一條毛毛蟲變成蝴蝶的過程,讓孩子感受到生命的美麗和不可思議,毛毛蟲去哪裡了呢?它怎麼會變成蝴蝶呢?女兒看到最後翩翩起舞的蝴蝶仍然疑惑地問。

我趁此來給女兒拓展一下比較書面的知識吧,畢竟繪本中的內容著重點在於有趣,對於處在故事期的孩子來說,他們可以接受更真實的故事。

毛毛蟲變成蝴蝶是昆蟲變態的一種現象,就像蝌蚪變成青蛙、蠶變成蛾子。

這樣的昆蟲在生長髮育過程中,要經過一系列內部及外部形態上的變化,才能轉變為成蟲,像這種體態上的改變稱為變態。

蝴蝶是完全變態的昆蟲,即一生會經過四個階段:卵、幼蟲、蛹和蝴蝶。

書面的解釋畢竟還是比較抽象,可以和孩子一起去看看BBC紀錄片中關於昆蟲的主題,孩子在那裡能看到真實且直觀的毛毛蟲蛻變過程,親眼所見大自然的奇妙。

《好餓的毛毛蟲》I 現在的孩子這麼忙,也要在乎這條毛毛蟲

文字期,高效識字有方法

開始對文字感興趣的孩子,已經不滿足於僅僅聽父母讀,他會想要去認識這些字,從而更自由地閱讀書中的內容。

我們可以在親子閱讀的時候,邊讀邊指著一個個字,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發現中文與英文的區別,也會漸漸地認識一些字詞,指讀一段時間之後,父母會發現,孩子很留意平時在大街上、在公園裡看到的字,自以為認識,於是大聲讀出來,讀的對,我們鼓勵;不對,我們糾正,孩子就是這樣通過親子閱讀和平時的互動,學會了認字。‘

《好餓的毛毛蟲》文字部分句子簡短精練,可以作為孩子的認字繪本。它的原版是英文,翻譯出來的中文水準也很高,可以給孩子交替指讀。

對我來說印象最深的一處是毛毛蟲吃水果的那幾頁,比如:英文是:“ On Monday he ate through one apple. But he was still hungry." ;中文翻譯是 “星期一,它吃了一個蘋果。但它還是很餓”

參照圖片來說,英文的"ate through" 非常形象地展現了毛毛蟲只吃了一個小洞的樣子;

而中文翻譯成“它吃了一個蘋果”(鄭明進翻譯的版本),我覺得它很符合孩子的語言,年幼的孩子在自己吃一個大蘋果的時候,他可能也只是咬掉一小部分,但他還是認為自己吃了一個蘋果;就拿我女兒來說,她一個勁地要吃很多菜,我們讓她先吃些米飯再吃菜,她呢?用小手在碗裡捏起幾粒飯放進嘴裡,然後一本正經地說:“我吃米飯了。” 其實我們的意思是讓她吃一大口吃很多,但她認為:我吃了幾粒飯,也算是吃了米飯的。

還有把"still" 翻譯成“還是”,也是注重了孩子的語言特點,比翻譯成“仍然”好多了。

就是在這樣的指讀過程中,把《好餓的毛毛蟲》中的內容重複讀給孩子聽,因為夠簡潔,他很快就可以自己指讀,一字一句地比對下來,他就開始真的認字了!

《好餓的毛毛蟲》I 現在的孩子這麼忙,也要在乎這條毛毛蟲

著名作家曹文軒曾經說過:

“一個人讀書的興趣應該是從童年開始的,童年中你沒見到好書,你一生很難培養好真正的讀書興趣。”

一本這樣的精裝紙板繪本,少說出要三、四十元錢吧?如果我們能物盡其用,《好餓的毛毛蟲》能讓孩子的每個閱讀階段都受益匪淺,相信這樣一隻神奇的毛毛蟲會走進更多孩子的童年時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