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準備好活到100歲了嗎?

你準備好活到100歲了嗎?

今天要為你介紹一本,中文版剛剛面世一個多月的新書——《百歲人生》

這本書提到了一個問題:

如果能活到100歲,你該怎樣規劃自己的人生?

長壽一直是人類的美好願望,但當長壽成為每個人的標配之後,你有沒有想過,美好願望的達成會給我們帶來哪些現實挑戰?

作者通過對未來的六大預言,為我們指明瞭方向,我們具體來看看。

預言一:你很可能會活到100歲。

1. 老話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但現代社會,人類壽命的格局已經大變樣。數據表明,建國初期中國人的平均壽命是40歲, 截止2016年,已經突破了76歲。根據一些研究機構計算,一個2008年出生的00後,至少活到100歲的概率,高達50%。百歲人生,將在未來成為現實。

建議: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我們這代人活到100歲的概率非常大。對人生的規劃,不能只著眼於幾個月、幾年,而是要有“長壽意識”,從長遠的視角去看。

預言二:三段式人生必將消亡,多段式人生即將登場。

2. 傳統三段式人生,把人生分為上學、工作、養老三個階段,這是過去幾十年大多數人的生活節奏。但作者認為,這種三段式人生在長壽時代,將不再適用。原因有三個:

① 工作階段積累的財富,很難支撐長達三四十年的養老階段。

② 行業的動盪。大部分行業,正在以15-20年的速度重新洗牌。想要在一個行業幹到80歲再退休,幾乎不可能。

③ 無聊。研究表明,從事一個行業超過三十年,就可能會出現精神上的嚴重疲憊,無聊會慢慢殺死你。

3. 長壽時代,多段式人生才是主流:人生被分割成很多段,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主題,並且各段穿插進行,沒有明確的邊界。

比如,你可能在30歲重返校園,40歲抽空談了戀愛並結婚,50歲辭職旅行,回來後重新創業......這些今天看來不可思議的人生,在未來會司空見慣。

建議:不要抱著“上學、工作、養老”的三段式人生墨守成規,人生有多種多樣的可能性,要學會用多段式去規劃。

預言三:自我革新變成人生的第一生存技能,喜新厭舊成為一種美德。

4. 過去,思想封閉的人能輕鬆混到退休;但在快速變化的未來,如果固步自封,不去擁抱新事物,只會被時代拋棄。比如,過去人到50歲,在單位混日子等退休十分常見,但在長壽時代,50歲才剛過人生的一半,如果不願意改變,就會被辭退。

5. 在百歲人生,學習將會是貫穿我們一生的任務。除了進入大學,碎片化學習更會成為時代的趨勢。只有保持終身學習,才能跟上時代的變化。

建議:要學會自我否定、自我更新。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把自己清理一遍,敢於放棄已經擁有的東西,包括經驗、學歷、甚至三觀。

預言四:大量職業會被人工智能取代,原創行業和個人服務業成為人類主流行業。

6. 隨著技術的發展,人類大量的工作會被人工智能取代。特別是那些科技含量不高,具有重複性、標準性、容易被指令描述的產業,像中介、金融、物流、醫療、會計、銀行,可能都是被替代的重災區。

7. 有哪些行業不會被人工智能取代呢?作者認為:最頂層的原創行業,比如科研、教育、娛樂;以及較底層的個人服務業,比如餐飲、化妝等行業,將會被保留,而且需求會越來越大。

建議:想要在未來不被機器淘汰,從現在起,就要關注時代趨勢,並且多去學習,隨時做好放棄過去、改變行業的準備。

預言五:跨年齡交往,將在未來成為主流。

8. 在過去,年齡是判斷一個人閱歷的重要標準。但在多段式人生,年齡不再是區分人群的標籤。比如上司可能比你小10歲,但他的經驗豐富;鄰居40歲,才剛辦完婚禮;甚至跨越多個年齡段的愛情,都不再稀奇。

建議:要提高自己和不同年齡段的人打交道的能力。用更開放的心態,真誠迎接來自不同年齡的新朋友。而不要用有色眼鏡,看待與你年齡差異大的人。

預言六:人生的選擇,尤其是婚姻,將會越來越慎重。

9. 你可能覺得,壽命拉長後我們做選擇會更隨意。作者的觀點卻恰恰相反:我們會比原來更慎重。因為做的選擇越多,要付出的成本就越多,人們會更加謹慎。最典型的就是婚戀延遲,人們選擇伴侶會更謹慎,寧缺毋濫。三四十歲不結婚,會變得非常正常。

建議:① 經常放空自己。一味埋頭趕路,很容易迷失自我。學會適當地停下來,比如去旅行,感受外面的世界,反而更容易幫你做出正確選擇。

② 重視個人無形資產的積累,即個人信譽、口碑、人脈圈子等。在百歲人生,有形資產像房子、車子總會貶值,但無形資產卻會更加珍貴、歷久彌新。比如在你跳槽時,足夠廣的人脈圈,能給你帶來更好的行業或職位信息;良好的個人信譽和口碑,別人給你介紹的對象也會更優秀。

最後,讓我們再回顧一下書中的金句:

大概率上,我們這代人的壽命會超過一百歲。傳統的三段式人生將消亡,要做好開啟多段式人生的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