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說一:當前輿論問題與信息力》

《有一說一:當前輿論問題與信息力》

——劉長鋒

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臨各自飛。這句話我們不論對錯,只是作為一種事實的現象來看。它是一種慌亂中的無序現象與狀態。

當前疫情全球井噴期,國內、國外,輿論場上都是一幅亂象。這一點,在網絡、在媒體(包括自媒體)上,體現得尤為明顯,互黑、指責、埋冤、言語暴力、陰謀論等等,鋪天蓋地。人性很多基本的東西暴露出來後,隨之而來的就是矛盾的重新激化,自私自利、偏聽偏信、種族歧視、甚至有組織有計劃的文字對陣和政治汙衊,這些都無疑是在這個號稱文明時代的巨大創口上撒鹽,都讓許多之前的努力在災難面前雪上加霜,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

新冠肺炎,既是一場災難,也是一場戰爭,是一場全球性的戰爭。但是這場戰爭,有兩個戰場:一個戰場是所有人、特別是醫護人員與病毒的生死競速;另一個戰場,在看不見的網絡上官方的、個體的輿論爭鬥,激戰正酣。

關於個體的問題。上述所有問題,在國內國外都有。就國內而言,涉及到的一些負面消息,大概有三種情況:有的人是作惡習慣了,有的是所謂“逆向思維”慣了。但也有很多人,其實就是普通人,也即所謂不好不壞,只是恰恰在這慌不擇路的緊張與混亂中,對事情的把握和處理失去了常態,表現之一種就是急躁下的衝動。第三種則是所謂蹭熱點、趁機刷存在吸粉衝網紅的。也即所謂炒作無下限。三種情況各不相同,需要區別對待,無需“一視同仁”、一票否決和一棒子打死,辯證看,多理解。

關於國際間的問題。合作永遠是表象,衝突是本質。不過只是衝突的方式或明或暗,看不看得見而已。平日裡大家都還注意點形象,現在災難來了,“戰爭”發生了,生死存亡之際,哪還管得了那麼多?哪還顧得了面子。而關於這一點,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中國人尤其好面子,遠不如歐美人那般“野蠻粗暴”直截了當,他們更務實。為了利益不惜一切無所不用。當然,這利益同樣也是混合體的不是單一的。有國家、民族利益,有黨派和團體利益,有家族企業利益,也有個人政治上的得失考慮,各種利益錯綜複雜糾合在一起。所謂抹黑、甩鍋、包括吹捧,等等,都是有目的的。但是毫無疑問,這些並不新鮮,其實不過是常態,不過只是在疫情的恐慌混亂中,更加明顯直白、更加激烈而已。不能不看但也不必太耿耿於懷,專心致志做好自己是上策。

需要注意的是,國外的一些群體,其實也是蠻有意思的。比如這個組織那個協會,甚至包括很多個體的人,其實本質上是與刷抖音的網紅完全沒有什麼不同的。藉著疫情蹭熱點、刷存在感,也是擴大自身影響力和存在感的“最佳“機會。當然了,為什麼刷熱點、刷存在感,大家都明白的。對於類似蹭熱度的一些言行,其實大可不必理會,尤其不能認真。正如一句流行語講的,“認真你就輸了。”人家需要炒作,你就義憤填膺地到處轉發,剛好是中了下懷,給人家做了免費的推廣,還把自己氣得頭大,得不償失。

但問題的關鍵就在於,現在我們的很多自媒體,甚至不乏少數有官方背景的媒體,卻恰恰就是在這麼一個陷阱裡跳舞。什麼吸引眼球轉發什麼,什麼刺激就轉發什麼,什麼能調動大眾的情緒就轉發什麼。甚至轉發的時候還火上澆油,添加更為刺激的標題,諸如什麼“突發、剛剛、震驚、14億人、怒了……”等。總之是,只要自己的瀏覽量、點擊率上去了,其他都是無所謂。在潛移默化中幹了助紂為虐的事情。

所以我一直在講信息力。對於普通人而言,信息力的第一是信息鑑別力。也就是大約能判斷信息的真偽與價值,能在信息氾濫的濁浪裡保持一雙慧眼,不人云亦云,不被無益的尤其是虛假的信息左右自己的情緒與言行。當今時代,輿論的發展是爆發式的,而尤其是在當前這樣的特殊時期,更是魚目混珠、魚龍混雜、泥沙俱下。在輿論的漩渦裡,保持清醒和冷靜,則顯得尤為必要。因為一不小心,我們就會被自己尾巴打起的泥沙,嗆到自己。

2020.04.06晨於三一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