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經過計算,特洛伊木馬計純屬編造,當時的條件下根本沒法實施

《荷馬史詩》對於特洛伊古城的戰爭描寫得活靈活現,“特洛伊木馬”的故事更是赫赫有名。許多年來,人們都以為特洛伊這座城市是荷馬虛構的,直到人們發現了特洛伊古城的遺址,才對這段故事傳說深信不疑。不過,專家經過精確計算卻提出異議:特洛伊木馬計,基本上不可能實施。您可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小編這就來為您揭秘。

專家經過計算,特洛伊木馬計純屬編造,當時的條件下根本沒法實施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1870年,海因裡希·謝里曼為了完成偉大的考古夢想,他帶領著年輕的妻子來到土耳其西北部沿海地帶,因為根據《荷馬史詩》,他們推測出特洛伊的大概位置就在附近,海因裡希·謝里曼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帶領一百多位當地的工人挖掘、考古,他憑藉著出色的考古技術和超出常人的毅力,最終,真的找到了9處古城遺址。

海因裡希·謝里曼看著這9處古城遺址,他自己都感覺到眼花繚亂了:哪一個才是真正的特洛伊呢?在眾多考古學家的合力調查之下,他們在一處遺址上,發現了特洛伊戰爭的痕跡,並確定了具體地點。此時,大家終於鬆了口氣——特洛伊竟然不是神話,而是真實存在的。不過看到特洛伊戰爭的遺蹟,大家又不約而同的冒出了一個念頭:特洛伊木馬計難道是真的嗎?

專家經過計算,特洛伊木馬計純屬編造,當時的條件下根本沒法實施

畢竟“特洛伊木馬計”不管是在神話故事中,還是在歷史傳說中,都是赫赫有名的存在。傳說中特洛伊戰爭是因為他們想爭奪,世界最漂亮的美人海倫,阿伽門農及阿喀琉斯為首的希臘軍,進攻以帕里斯及赫克托爾為首的特洛伊城。戰火紛飛,這場爭奪戰持續到第十年,因為第十年,希臘一位將領奧德修斯想出了“木馬計”。

計謀實施的那天上午,不斷進攻的希臘聯軍卻離開了,征戰不休的戰場也變得安安靜靜的,好像這場持續了十年的戰爭,根本就沒發生過一樣。特洛伊人好奇不已,他們陸陸續續地從城門跑出去,想要看看究竟是怎麼回事。

專家經過計算,特洛伊木馬計純屬編造,當時的條件下根本沒法實施

只見空曠的戰場上一個人也沒有,城外的海灘上卻出現一隻巨大的木馬。哪來的木馬?特洛伊人圍在木馬前議論紛紛,恰巧此時有一位希臘兵被捉住了,希臘兵看到木馬後對特洛伊國王驚慌失措:“這個木馬是我們希臘人祭祀雅典娜女神的!如果你們特洛伊人毀掉它,就會引起天神的憤怒。但如果你們特洛伊人把木馬拉進城裡,木馬就會給特洛伊人帶來神的賜福。”“可是這木馬這麼大,怎麼能拉進城裡來?”希臘兵得意洋洋地說:“我們希臘人把木馬造得這樣巨大,就是讓你們特洛伊人無法拉進城去。”

專家經過計算,特洛伊木馬計純屬編造,當時的條件下根本沒法實施

特洛伊國王看到這樣的反應,他深信不疑,趕緊命人把木馬拉進來,但是特洛伊的祭司拉奧孔跑來制止,他一面拿著長矛刺向木馬,一面大聲嚷嚷著:“趕緊把它燒了!”話還沒說完,木馬突然發出響聲,旁邊的海面一下子竄出兩條可怕的蛇,撲向了祭司拉奧孔和他的兩個兒子,他們都被蛇咬死了。眾人又驚訝又害怕,那位希臘兵趁機補上了一句:“這是因為他想毀掉獻給女神的禮物,所以得到了懲罰。”這話一出,本來還有懷疑的其他人徹底閉嘴了。所有特洛伊人都想把木馬往城裡拉,可惜木馬太大了,城門根本進不去,特洛伊人又齊心協力地拆掉了城牆,將木馬拉了進去。大家都以為特洛伊以後會越來越好,誰知道半夜木馬腹部的暗門被打開了,近百位希臘勇士拿著武器,悄悄從木馬裡走出來,打開了特洛伊城的城門,隨著希臘大軍殺進城來,特洛伊人都被殺死了,希臘人就此勝利。

專家經過計算,特洛伊木馬計純屬編造,當時的條件下根本沒法實施

根據這段故事給出的事情經過,大家可以從木馬體積和城門兩個方面入手,推測出木馬計到底是真是假。我們首先根據殘存的獅子門(希臘時代邁錫尼的衛城城門),來推測同時期的特洛伊的城門高度:“(獅子門)門由獨石建成門柱,門寬3.5米、高3.5米,可供騎兵和戰車通過。門上過樑是塊巨石,中央厚約90cm,重達20噸。”由此可見,特洛伊的城門,應該和獅子門的高度差不多少。

根據上面的數據可以看出,木馬想要通過城門,體積不能寬過3.5米、高過3.5米的城門,但如此小的木馬體積,裡面怎麼可能藏著幾十甚至上百名希臘勇士?

專家經過計算,特洛伊木馬計純屬編造,當時的條件下根本沒法實施

有人可能會提出反駁:“木馬巨大,特洛伊人為將其運進城,他們將城牆拆掉了。”但是神話故事都是有誇張成分的,先不說古人對於城牆領土的看守有多嚴密,就說特洛伊和希臘人戰鬥了整整十年,在敵人剛剛撤退,還不知道會不會殺回來的危急時刻,他們如果有拆城牆的想法,真的侮辱特洛伊城守城戰士和將軍的智商了,拆城一天,修城十日,特洛伊的戰士們,不會傻到自廢武功,拆掉保護自己的唯一屏障——城牆的。所以說,特洛伊古的遺址或許是真的,但是木馬計只是一個故事,不是真的,對待歷史遺蹟和故事傳說,我們要有所甄別,有所分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