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老太先被兒子拒絕養老,再被女兒趕出家門”鄰居:都是報應

都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以前對於這話,我還沒有直接的理解,可後來,當我遇到張婆婆後,我才真正明白了這話的真正含義。


“六旬老太先被兒子拒絕養老,再被女兒趕出家門”鄰居:都是報應


張婆婆是一個真正的可憐人,今年60歲,身體雖然不怎麼好,可卻一直一個人住在狹小的廉租房內,一年到頭,沒有兒女看望,沒有兒女贍養,全靠自己撿拾廢品養活自己。

我剛搬到這邊時,我還以為張婆婆是孤寡老人,還幫了她不少,可後來從街坊鄰居的嘴裡,我才明白,原來張婆婆並不是孤寡老人,她有一對兒女,並且都已經成家。張婆婆之所以會這樣落魄,是因為先被她兒子拒絕養老,然後再被她女兒趕出了家門。鄰居說,雖然張婆婆的遭遇很悽苦,可她如今得到的一切,卻不值得同情,因為都是報應,這些都是她自己罪有應得。

鄰居說,張婆婆就是這的本地人,她年輕那會不僅特別的強勢,還重男輕女,也是在張婆婆多年的各種壓迫下,她丈夫常年酗酒,所以得癌症走得早。張婆婆的丈夫走後,最苦的還是她那個女兒,因為張婆婆重男輕女,所以特別偏心,女兒和兒子的待遇,完全就是天差地別。

那時,張婆婆一旦不高興,就會把氣都撒到她女兒身上,對她不是打,就是各種惡語相向,甚至有時還不給飯吃,最狠的一次,是兩天沒給她女兒吃飯,最後還是街坊鄰居看不下去,才賞了口飯,然後張婆婆的女兒才挺了過來,大家都說張婆婆的女兒,有這個媽,就是造孽。


“六旬老太先被兒子拒絕養老,再被女兒趕出家門”鄰居:都是報應


張婆婆對兒女的偏心,大家都看不過去,一對兒女,兒子一直到大學畢業,女兒初中未畢業,就早早步入社會掙錢,早早嫁人生子。所以張婆婆一對兒女的性格完全是兩碼事,兒子因為從小被縱容,所以好吃懶做,叛逆冷血,在大學畢業後,就直接搬出了那家,然後拒絕了給張婆婆養老,還說什麼他的壓力非常大,既然張婆婆沒有給他留遺產,那麼就別指望他養老,直接玩起了消失。

因為年齡大了,無人養老,張婆婆就賴到了女兒家,讓女兒給她養老,女兒沒有拒絕給她養老,而是不計前嫌好好的孝順著張婆婆。本來,一切都慢慢好轉,可哪知道,張婆婆這人自己卻“作”了起來,毀了自己的後半輩子。

因為張婆婆的女婿工作原因,一年到頭也回不了幾次。而那些天,張婆婆的女兒又很忙,要出差幾天,所以就拜託張婆婆好好照顧孫女。可哪知道,就是張婆婆這一照看,卻成了她女兒心中一輩子的痛,也成了張婆婆被趕出來的理由。


“六旬老太先被兒子拒絕養老,再被女兒趕出家門”鄰居:都是報應


張婆婆到女兒家後,不僅好吃懶做,還迷上了麻將,所以那些天,女兒走後,她大部分時間都泡在麻將館,一直都是把五歲的孫女鎖在家裡,哪怕是她知道孫女發高燒後,她也沒沒有在家照看孫女,也沒有把她送到醫院,而是隨便餵了她兩顆感冒藥,然後讓孫女自己去睡覺。也是因為張婆婆這一耽擱,孫女因為發燒到發炎,腦子都燒出了問題。

也是因為這事後,張婆婆就被女兒一家直接趕出了家門。鄰居說,張婆婆被兒子拒絕養老的時候,她沒有大罵,反而是被女兒趕出來時,她還到處罵她女兒不孝,說她女兒是忘恩負義的白眼狼。所以鄰居們都說:“張婆婆那都是報應,都是自己罪有應得,所以不值得同情”。


“六旬老太先被兒子拒絕養老,再被女兒趕出家門”鄰居:都是報應


皓宇有話說:

聽了張婆婆的故事後,我感觸良多。真正的明白了“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句話。在我看來,我非常認同鄰居們的話,因為張婆婆確實不值得同情,這一切都是她自己造成的,根本就怪不得別人。

前些天,我又在街角小巷,遇到了已經六旬的張婆婆,她依然落魄愁苦,看到她在垃圾桶裡翻拾空瓶子的場景,我雖然感觸良多,可我卻沒有上前幫忙,因為當我知道她的事後,我的內心已經不再把她當成落魄老人了。

在我看來,張婆婆如果當初不那麼的縱容溺愛兒子,那麼她那個兒子也不會變成那不近人情的白眼狼,如果當初她不刻薄對待女兒,好好照看她那個孫女的話,她也不會有今天的悲慘結局。


“六旬老太先被兒子拒絕養老,再被女兒趕出家門”鄰居:都是報應


都說:“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其實張婆婆的女兒,之所以會被張婆婆罵,就是因為她太過善良,沒有底線和原則,所以才會被張婆婆一直傷害。

如果我是張婆婆的女兒的話,或許從一開始我就會拒絕給她養老,因為孔子都說:“以德報德,以怨報怨”。把一個曾經傷害過她的人,帶進家門,無意義是引狼入室,害人害己,因為我們沒底線的大度寬容,能換來的,往往是對方變本加厲的傷害。

在現實中,我非常不明白,那些“重男輕女”的父母,他們的內心深處,到底是怎麼想的?因為在這個時代,並不是養兒才能防老,養兒養女都一樣,女兒並不會差於兒子,所以未來的養老問題,根本就沒有人能準確地確定。

我常告誡身邊的為人父母:“對待兒女,一定要公平公正,千萬別去做那些犧牲一個孩子去成全另一個孩子的事,因為這注定是害人害己的事,未來指不定誰會養你”。#情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