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甜:老人說,一點甜就能抵擋生活的苦

嗜甜如命,大概是隨了外婆。

我是外婆養大的,打小的印象裡她就好一口甜。

【晨起炊煙濃】

一點甜:老人說,一點甜就能抵擋生活的苦

清早起來,下一把細窄的麵條,憑著感覺往鍋裡搓一點白砂糖,等到小鐵鍋裡爭相冒出花白的密泡,立馬進一雙筷子連面帶湯地撈起,一碗素淨的甜面就這樣成了。外婆總是先喝口甜汁兒,吸溜兩口,再慢慢嚼吧嚼吧麵條,這樣能吃下老大一碗。我隨著她吃了許多次“白麵掛甜湯”的早餐,因此,面,在我味蕾裡最初的足跡不是醬油和著鹽,也不是鹹菜裹著肉絲,上學時候科學老師講,澱粉吃到後來是甜的,我就惦記起外婆那碗白麵。


【午時風也甜】

正餐的菜裡頭沒有一樣是不把糖當佐料的。紅燒的得用碎冰糖炒出糖色,涼拌的得撒把白糖醃醃,清蒸的都要抹一點砂糖提亮。不過,她做的菜道道是色香味俱全的,那些日子的飲食生生養刁了我的胃口,日後見到的菜不好看的,不要吃,沒有她做的好吃,下次一定不吃。下館子也盡是些粵菜湘菜東北菜,日料韓料泰料,本幫菜基本不在外頭吃,誰又能做的比我外婆好吃呢!

一點甜:老人說,一點甜就能抵擋生活的苦

【甘露入夢來】

要不說南方人偏甜口,在這老婆子身上真真是見識了。晚上上床睡覺,一定是要用小盆裝一些蜜餞糕點帶到枕邊的,邊看電視邊咬兩口,等窸窸窣窣的咀嚼聲沒有了,她也就入睡了。後來每次深夜忍不住拆零食的時候我都覺得是那時候埋下的禍根。


【恰是清明時】

嗜甜的人做起甜點來也是一把好手,甜餅、桂花糕、番薯幹樣樣都行。其中青團做的最勤也最好。

一點甜:老人說,一點甜就能抵擋生活的苦

以往每逢清明,外公就會蹬著自行車,帶上鐮刀,去路邊找新鮮的艾草(我們這管它叫尼青),小半個下午,就能載一捆回來。然後洗淨、搗碎、和麵。外婆愛吃甜,做的青團自然也都是甜餡兒的,豬油芝麻餡的最香,把一個個劑子沿著虎口按出個袋口,灌進伴著白糖的芝麻,刮一小勺豬油,麻溜地封口之後往打溼的糯米堆裡滾一圈,一個完好的青團算是成型 了。

那時候我最愛吃的還不是這口,是什麼都不加,自個兒按得扁扁圓圓的“青餅”。外婆家用大灶蒸青餅,往灶壁上抹一層油,貼著灶壁一圈圈得放青餅,另一頭外公開始燒起柴火,火候大小全憑經驗。等艾草的香味從木蓋的縫兒裡鑽出來時,青餅也就熟了,我就抓一個最好看的嘗,越嚼越有勁。

一點甜:老人說,一點甜就能抵擋生活的苦

可惜,我的口福到底薄了一些。

後來,割草燒柴的人走了,外婆也不做青團了。她還是愛食甜,只是所有的勁頭,都去祭奠了那一方墳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