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體檢” 啃下無人返貧“硬骨頭”

全面“體檢” 啃下無人返貧“硬骨頭”

鄒遠珍走訪貧困戶。


全面“體檢” 啃下無人返貧“硬骨頭”

鄒遠珍(右一)和扶貧幹部牽著貧困戶走在鄉間。


全面“體檢” 啃下無人返貧“硬骨頭”

平安鄉的金果梨開花了。


4月,奉節縣平安鄉的李花和梨花競相開放,成為了平安鄉春日最美的風景。

文昌村去年試種的幾十畝金果梨第一次開花,讓村民們喜出望外。因為這意味著平安鄉今年剛種下的上千畝金果梨,將成為帶動村民增收的又一新產業;1.1萬畝的脆李也將在今年實現20%試掛果。

平安鄉是重慶市18個深度貧困鄉鎮之一。

2019年,平安鄉抓實“兩不愁三保障”,貧困發生率首次降到1個百分點以下,僅有0.48%。這一年,平安鄉村民們的生活發生了很多新變化,也有了很多“第一次”。

第一次降到“1”以下

平安鄉貧困發生率降至0.48%

走進平安鄉,田間地頭裡,不少村民正忙著春耕。

這一年,在平安鄉紮根6年多的鄒遠珍明顯感覺到,大家脫貧攻堅的信心和幹勁更足了。

2019年,平安鄉繼續深入開展“四訪”工作,實施動態監測,抓實“兩不愁三保障”。查漏補缺,固本強基。

以保障村民飲水為例,平安鄉地處奉節、巫溪、雲陽三縣交界處。“一槽二梁三面坡,中間隔條梅溪河”,形象地概述了平安鄉的地貌特徵。

這裡海拔高540米至1618米,特殊的喀斯特地貌呈漏斗形狀,留不住雨,關不住水,導致嚴重缺水。

用村民們以前的話說,在平安鄉“吃水就靠天河水,用水節約像吃肉”。

而如今,村民們在家打開水龍頭,就能喝上放心水。

據統計,平安鄉已建成139處飲水工程,實現供水管網100%覆蓋到戶。

2019年4月,鄒遠珍參加完座談會回到平安鄉後,就帶著扶貧幹部一連走訪了長坪村、桃樹村和向子村。

這是平安鄉“兩不愁三保障”最薄弱的三個村。他們走訪了未脫貧戶、最邊遠戶、低保戶、五保戶等,挨家詢問,逐戶梳理。

在朱學兵家中,鄒遠珍瞭解到他現在一家人吃穿不愁,三個孩子讀書不要錢,生了病有醫保報銷。

53歲的朱學兵是文昌村的“名人”。他曾經在山洞裡生活了25年,被當地人稱為“山頂洞人”。如今,他早已從山洞裡搬了出來,住進了新房。今年,他準備再多搞幾個“副業”,比如多養幾頭豬、多養幾箱蜂,把他原先居住的山洞改造成養鴿、養蜂場。

2019年,在“四訪”過程中,扶貧幹部發現有兩棟C級危房已經達到了D級危房標準,於是立即對這兩棟房屋啟動D級危房改造,主動解決了2戶貧困戶的安居問題。

應改盡改,應搬盡搬,一戶不漏。在平安鄉,戶戶都已經住上了安全房。

67歲的龔倫太住在向子村。2019年6月13日,龔倫太乾活時意外摔倒,造成左腿受傷,獨自在家休養。向子村黨支部書記楊東得到消息後,第一時間帶著村幹部駕車送他到平安鄉衛生院看病。

因鄉衛生院沒有相關設備,無法確診,幾位村幹部又立即將他轉院到竹園鎮衛生院。經檢查,龔倫太為左腿股骨頭骨折。

四天後,因為治療需要,幾位村幹部又一起幫助龔倫太轉院到奉節縣人民醫院。老人治癒出院回到向子村,逢人便說:“看病花錢少,醫療有保障!”

2019年,平安鄉的貧困發生率降至0.48%。這是平安鄉貧困發生率首次降到1個百分點以下。

第一次有“億元村”

產業發展實現“四個一萬畝”目標

3月4日上午,在平安鄉文昌村的脆李園裡,陳中華正在手把手地教村民如何給脆李修枝。

文昌村發展了1000多畝脆李產業,陳中華是產業帶頭人之一。

前些年,他在外務工做生意掙了些錢,看到家鄉變化大,便帶著錢回到家鄉,投入70萬元建了脆李農莊農家樂,又花130萬元租賃了200多畝土地打造脆李園。

在陳中華的帶動下,不少村民也參與發展脆李產業。今年,文昌村的不少脆李將預掛果。

在桃樹村,甘立敏家的200畝脆李也長勢喜人。

55歲的甘立敏先後在安徽、河南、山西等地打工。他說,以前村裡路沒通,橋沒修,出去了就不想回來。現在的平安鄉,有路又有橋,大家都過上了好日子。“回來的人都不想走了。”

2019年,甘立敏種了200畝脆李、260畝蕉藕,帶動32戶鄉親一起增收。其中,貧困戶就有13戶。

家家有產業、戶戶能增收。如今,平安鄉已實現了主導產業100%覆蓋貧困村,產業項目100%覆蓋貧困戶,利益聯結100%覆蓋貧困戶,集體經濟100%覆蓋村集體“四個100%”。

用鄒遠珍的話來說,“在平安鄉,只要你肯幹,就一定能增收。”

目前,平安鄉的產業發展實現脆李、高山蔬菜、豆腐柴、中藥材“四個一萬畝”目標,戶均增收3500元以上。

去年,還有一件事讓平安鄉的村民們非常高興:平安鄉有了四個產值超過千萬元的“千萬元村”,以及首個預計產值超過1億元的“億元村”——天台村。

2019年,天台村通過發展生豬、肉牛、蔬菜等產業,讓村民的人均收入增長了近一倍。2018年,該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只有5500元,而去年已漲至9887元。

目前,平安鄉4000畝小水果項目已經全部完成栽植,9萬株脆李補植補造項目也已經於今年2月中旬完成。

2020年,平安鄉申報的產業項目有33個,總投資2000餘萬元。其中,農業產業項目有29個,方案已通過初評。

第一次“全面體檢”

今年啃掉最硬的“硬骨頭”

33戶100人,這是平安鄉尚未脫貧的人數,也是平安鄉今年的脫貧目標人數。“今年,平安鄉將實現全面脫貧。”這是平安鄉人共同的承諾。

平安鄉如何實現全面脫貧?鄒遠珍用了一句話來形容:啃掉最硬的“硬骨頭”。

“我們將分類實施精準脫貧。”鄒遠珍說,對於因病致貧的貧困戶,平安鄉將在醫療上給他們更多的扶持,將貧困戶自己承擔的費用減少到最低。同時,通過產業發展,讓一些病情不嚴重的貧困戶能夠就近就地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增加收入。

對於殘疾和喪失勞動力的貧困戶,平安鄉則將做好低保兜底。

目前,平安鄉採取班子成員包未脫貧戶、支部書記包監測戶、村主任包邊緣戶的方式,完成了第一輪走訪,建立了“兩不愁三保障”專項臺賬。

另外,平安鄉還給未脫貧戶每戶規劃了3000元的到戶產業,開發了31個公益性崗位。

今年,平安鄉還有一件大事,那就是要進行第一次“全面體檢”。

2020年2月,平安鄉文昌村、向子村被確定為全國脫貧攻堅普查試點村。開展脫貧攻堅普查,是為了更精準地瞭解各地區脫貧攻堅任務完成情況。

為了做好這次“全面體檢”,平安鄉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細化了各業務科室、村(社區)、駐村工作隊的職責。在奉節縣調查隊、縣扶貧辦的具體指導下,平安鄉已完成了文昌村、向子村的模擬普查。

目前,平安鄉正在抓緊對模擬普查中發現的33個問題開展整改。平安鄉剩餘的10個村(社區)的普查工作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

脫貧既要看數量,更要看質量。

自平安鄉打響脫貧攻堅戰以來,到目前全鄉脫貧人口沒有一人返貧,真正實現了脫真貧、真脫貧。

在平安鄉,過去流傳著這樣一首歌謠:“有女莫嫁平安槽,一年到頭磨兒搖。想吃米飯沒得煮,紅苕洋芋包穀糊。包穀糊,好難搞,一吹一個洞,一喝一條槽。”

如今,這首歌謠又在平安鄉流傳起來,不過內容已經變成了:“有女就嫁平安槽,不種紅苕種果藥。要吃米飯隨便舀,想吃嘎嘎(方言,肉的意思)由你挑。”

重慶晨報·上游新聞記者 劉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