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隱瞞疫情”人士的心理分析

當前,抗擊疫情已進入攻堅階段。值此緊要關口,卻有少數人員刻意隱瞞病情或不如實報告疫情高發地旅行、居住史,並與他人密切接觸,結果致多人,甚至醫務人員感染或隔離。

要看到若非隱瞞疫情會帶來如此嚴重的後果,那麼為何還是有人會置大家不顧而隱瞞自己的疫情呢?

認知偏差

當下“隱瞞疫情”人士的心理分析

以“盲目樂觀”為特點的嚴重認知偏差應該是原因所在,即認為壞結果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可能性要比發生在別人身上的可能性小,而好結果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可能性要比發生在別人身上的可能性大。

很多人總認為自己不會成為那個最糟糕的人,其實在這方面是很常見的,比如社會出現一些突發事情時,很多人就會站在道德制高點去肆意評價他人,這就是典型的自我感覺過於良好,他們會天真認為自己會比別人更高尚。但是當遇到糟糕事情時,他們又會覺得自己肯定不會是最倒黴的人。

買保險也是類似,明明知道人一生中得重疾的概率是76%以上,卻覺得自己還年輕,忘了自己是家庭支柱要承擔家庭責任,認為保險的風險轉移沒有必要,所以忽視保險。

這就是典型的認知偏差,放在這次武漢肺炎疫情中,雖然武漢接觸史的人存在感染新型肺炎的可能性,但我應該是例外吧。大概率的存在僥倖是他們的心智模式核心。

病恥感和恐懼“汙名化”

當下“隱瞞疫情”人士的心理分析

汙名化是一種社會隔離機制。最明顯的汙名化目標是患有疾病的人。2003年的SARS就出現了這樣的現象:“因為這個病的高傳染性和前期失控,每一位SARS病人幾乎都承受了道德上、心理上的糾結、自責甚至鞭撻,這裡也包括一線的救護人員。”

很多人會恐懼自己將信息公佈出去後會帶來這種“病恥感”,要知道沒有人會願意承認自己就是傳染病之一,這就是很多人不敢將自己和疫情相關信息第一時間通報出去的另一大原因。


當下“隱瞞疫情”人士的心理分析

由於歧視與汙名的存在,他們會感受到身邊人或這個社會對自己的排斥、譴責、貶低與不接納。人們會因為這些壓力而感到恐懼、羞恥、內疚、自卑等與被拋棄、被排斥有關的情緒。

為了減少這些令人難以承受的情緒,他們會變得更不願意把自己的情況告訴他人,甚至告訴醫生。有的時候,有些家人為了緩解他們的這些情緒,甚至會替患者隱瞞,並禁止患者告訴別人自己的情況。被群體所拋棄,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啊!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當下“隱瞞疫情”人士的心理分析

當然我們會發現這個世界每個人並不都是非常善良的,在刻意瞞報疫情的人群中,我們可以發現一類“明知故犯”的“人渣”,他們甚至不惜隱瞞疫情,而且還會故意製造混亂,比如在電梯間肆意吐口水等。

這樣的人,往往極度缺乏自我反省能力,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在待人接物中也是一樣沒有自我反省能力,給親人和同事造成損失卻不會認錯改正。說他們是人格障礙患者並非為他們脫罪,正相反,他們在刻意隱瞞、危害社會的過程中,頭腦是完全清醒的,甚至是有意而為之,類似於美國校園槍擊案的兇手,所以在法律上更應該嚴懲!

對待隱瞞疫情現象,社會能做些什麼?

當下“隱瞞疫情”人士的心理分析

我們應該讓他們瞭解隔離並不可怕,不僅對社會有益,更對自己和家人有益。

而且大眾也該知道我們的敵人不是特定人群,而是病毒,只有這樣才能讓那些敏感人群知道自己不是異類,從而卸下不必要的負罪感。

那麼對於最後那類反社會人格障礙者,法律應該從重處罰,並且媒體報道,這樣他們就會知道自己行為的後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