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乎”尝鲜:知乎试水视频

错过一波浪潮就是错过一个时代,作为互联网内容领域的重要选手,知乎不能错过。

“B乎”尝鲜:知乎试水视频

2019年,中国成立70周年,知乎发起“你好中国·问答70年”系列活动。知乎001号员工周源在知乎社区提问:这些年,有哪些像电子支付一样的东西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后面的回复很多,核心就一点:信息。

技术的发展加速了信息的流动,从早期的门户、搜索开始,移动互联网到来之后,信息流动速度更快,也更加碎片化,在碎片化的体系中,问答是一种高效、精准捕捉信息的途径。

问答领域,知乎没有对手。知乎接下来的问题是:固守现在的领域还是开疆拓土。

周源的选择是后者,4月1日,愚人节这天,知乎推出“B乎”模式限时尝鲜。B乎模式是视频、直播等新的内容形态。知乎向外界传达的意思是:跟紧时代步伐,内容视频化。

知乎相关负责人告诉《媒体训练营》记者,B乎并非知乎正式的产品,是一次传递知乎业务方向的活动。这位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内容视频化是用户的需求趋势,知乎洞察到全网用户对于视频类内容的消费需求正在快速增长,于是跟进并适应这一需求。

除了信息受众的需求外,广告主和创作者的需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克制的扩张:从“冷知识”到“热新闻”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知乎改变了你的什么?一个答案是:知乎只是一个窗口,窗口外面是更大的世界,用心看就够了,这个世界不会因为窗口的大小而做出任何改变。

在“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的基础上,知乎正在突破原有的边界,这种突破是立体式、多维度的,一、 扩大内容品类;二、延伸信息链条,分享、呈现与传播;三、丰富内容形态,图文、声音与视频。三点交融突破。

在最近一次的产品更新中,知乎有几个“卖点”:抗疫情、找答案、看观点、追热门与涨知识。“冷知识”变成“热新闻”,成为知乎的一大蜕变。过去几年,“去微博看热门,去知乎看评论”是一种认知与习惯。随着知乎内容体系建设的完善,用户参与度的提升,知乎也在成为“第一案发现场”。在“热新闻”这一点上,知乎“微博化”的尝试是成功的。

知乎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无论从公共话题的参与能力,还是用户自发的传播意愿上来看,知乎的传播外延都在向平台外溢出。作为热点事件的新兴媒体渠道,知乎已经成为了事实上的公共传播平台。”

“知乎已经从原本的以科技互联网领域为主的社区,成长为全品类的综合性内容平台。一个平台的内容越是丰富、多元,就越是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知乎作为一个全品类综合性内容平台,优势恰恰就在于内容的丰富多元,各种媒介形式都存在。在媒介发展日渐视频化的趋势下,对于公共话题的跟进,对于激发站内用户内容消费的热情,视频对于知乎的价值越发重要。”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视频上发力,并不意味着知乎学习B站模式。图文有图文的优势,视频有视频的长处。合适的内容通过合适的载体来表达,这是内容呈现、传播的最佳方式。过去受限于外部条件,比如网络速度等因素,有些内容没有选择,只能选择图文、甚至只有文字。

“知乎在图文类内容优势的基础上,加码视频类内容,并不是放弃图文转向视频,也不是消减图文类内容、增长视频类内容。”知乎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我们认为,图、文、视频类内容各有优势、各有特色,谁也不会被取代,而是长期同时存在于知乎里。”

对于知乎而言,一切变化的背后都需要坚守。坚守社区氛围,在不影响老用户使用体验的前提下,实现新用户增长;坚守筛选机制,通过点赞、评论、感谢、私信、关注等指标留下精华好贴。

知乎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知乎已经形成很强的社交连接和独特的社区文化,知乎视频可以应用好这些价值。

视频微博化:从熟人社交到陌生人社交

一位自媒体人在朋友圈留言:看到自媒体老师们做视频号的热情,只想问一句,当时不是因为长得丑才去写字的么,怎么就把初心忘了呢?这句自黑在朋友圈及微信群里被传播。

这位自媒体人意在讽刺一个现状:很多自媒体人跟风投入到了微信视频号的创作中。

今年初微信发布视频号,作为超级APP,微信的每一个小动作都能引起行业关注。一些自媒体找关系拿到了内测资格,开始尝鲜。他们都清楚这可能没有回报,却不想错过。

“错过了公众号,不能错过视频号。”这是他们原始的动力。互联网的历史告诉我们,吃红利才是最轻松的。除此之外,“视频号、公众号与小程序将完全打通”的消息也激励着他们。

这是创作者狂热的时刻,很多人认为视频大概是他们可以坐上的最后一趟列车了。

热现象,冷思考。微信视频号还在内测,没有完全定型。在抖音、快手当道的环境下,微信视频号和他们有什么不同?

视频号的一个入口在朋友圈下面,这个位置比较特殊。用类比的方式来看:公众号在通信消息以及通讯录中,视频号在朋友圈下面,似乎不属于同类。一个玩视频号有一段时间的自媒体人告诉记者:视频号入口具有明显的优先级,微信内部重视视频号超过了公众号。

张小龙说:“(微信)做(朋友圈)视频动态,有人说微信要大力做视频,我不认同。微信要做的是通讯社交平台,做朋友圈之外的另一种社交模式。”

按照此逻辑及视频号入口位置可以理解,视频号是一种与朋友圈并列、但与朋友圈不同的社交模式。朋友圈是一种基于熟人关系、图文为主的社交模式;视频号是一种基于熟人关系+陌生人关系、视频为主的社交模式。

这两种模式的共同点是:具备社交功能——点赞与评论。不同点是:图文与视频,熟人关系与陌生人关系。

记者在浏览视频号信息流的时候,发现了明星马伊琍、杨幂的视频号,他们可以通过顶部的搜索框搜索找到。有了名人关系,视频号就可能成为一个“视频化”的微博。新浪微博当年依靠名人关系起家,而腾讯微博则在与新浪微博的对抗中失利。

视频时代有太多机会,无论是知乎“内容视频化”,还是微信视频号的出现,视频突破的是文化障碍,对于平台是新用户的可能,对于小镇青年而言,不仅是认识世界的一扇窗,也是展现生命的一个舞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