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門痞女”洪晃:章士釗外孫女,專走野路,敢跟外交部打官司

沒有什麼比獨立和自由更可寶貴的了。—— 胡志明

世人對洪晃的印象大多是“離經叛道,我行我素,沒有按照家族的意願貫規劃自己的人生,也不在意‘名導前妻’或‘大家閨秀’的頭銜。”其實,回觀洪晃的人生歷程,她的每一個決策、每一個轉折,都在詮釋著她性子中的獨立與對自由的渴望。

洪晃其人

洪晃的出身,放在當代,可以說是完完全全的“白富美”標配。她的外祖父章士釗是當代的大學者、大律師,曾與魯迅打過筆墨官司。

母親章含之是著名外交官,被稱為“中國最後一個名媛”。她的生父洪君彥,是北大教授,著名經濟學者並且,她也是著名外交家喬冠華的繼女,眾所周知的她更曾是著名導演陳凱歌的前妻。

“名門痞女”洪晃:章士釗外孫女,專走野路,敢跟外交部打官司

如此之多的標籤貼滿她的全身,讓“洪晃”這個名字有了太多的前綴,只是她的離經叛道讓她得到了一個聽起來彷彿並不那麼友好的稱號——“名門痞女”。

於是,她想扔掉自己名字前的那些前綴,一生都只為一個目標,就是撕掉身上這些累贅的標籤,她只想成為“洪晃”。

1961年,洪晃生在北京,長在史家衚衕51號院。史家衚衕51號院是洪晃的外祖父章士釗的故居,這是當年周總理欽定送給章家居住的。外祖父辭世後,母親繼續在此居住,洪晃便也誕生於此。

12歲的時候,她便留學美國,可謂是學霸一枚,中學畢業後考入美國久負盛名的七大女校之一——Varssar學院,學的是國際政治專業。

她年僅25歲的時候,已經是德國某金屬公司駐華首席代表,年薪高達7萬美金。在80年代中期的時候,如此之高的薪水都足以買棟小洋樓了。

但在當時的洪晃心中,一次輕鬆愉快的朋友間的聚會,遠比那些具體得不能更具體的薪水數字更具有吸引力。從小被富養長大的女孩,對金錢更加不屑,她們所追求的往往是隨心所欲地活出自己。

她需要的是靈魂上的認同與救贖,並不是那些具象的數字,畢竟她是從小就生長在金字塔尖的女孩。

不畏強權

直到1984年,她從小長大的地方被定為東城區文物保護單位。因年代久遠,母親並沒有產權證,於是洪晃被外交部告上了法庭,要求騰出祖屋。八十年代任何一個平頭百姓接到這樣一紙訴狀,大多隻能兩眼一黑,維權無望。

“名門痞女”洪晃:章士釗外孫女,專走野路,敢跟外交部打官司

但當時的洪晃其人,絲毫不畏懼,她打的人生中第一次官司,竟是與外交部!二十多年間,她從未低過頭認過命,正如她一如既往大膽的行事作風。

2011年案件終於處理完畢,最終洪晃將外祖父故居“史家衚衕51號”歸還外交部,但同時外交部也需要賠付維修費總共約80萬左右。在這場官司中,洪晃沒有因為對方的強權而放棄爭取自身的權益,可謂是打了一場勝仗

大膽追愛 對於兩性關係中,洪晃有著非常前衛且清晰的觀點,這一點可能與她從小生長在外交官家庭,並且年少就留洋多年的經歷有關。

她並不介懷談及每一段感情,她有過多次婚姻,第一任丈夫是陳凱歌。提及這次婚姻,洪晃認為,他們的相遇似乎只是一場誤會。

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名門千金,遇到了懷揣夢想的文藝青年,他們相互吸引、彼此慰藉,一切似乎水到渠成。

他倆是在她25歲那年走到一起的。 當時洪晃正處於對她而言極為乏味的外企首代的生活模式中,接觸到陳凱歌等一批搞藝術的人後,有一種被解脫被釋放的感覺。一如牢籠中的金絲雀,某天遇到了熾烈的雄鷹,便開始憧憬浩瀚無盡的自由。

“名門痞女”洪晃:章士釗外孫女,專走野路,敢跟外交部打官司

只是感情來得突然,走的時候也匆匆,仿若大夢一場。 兩人結婚時,陳凱歌還沒有成名。他們離婚正是在《霸王別姬》得到諸多獎項之後,正值陳凱歌事業的上升期間。 洪晃說,其實在協議離婚之前,他們早就已經分開了。

當她嚮往的藝術家慢慢有了名氣,開始變得物質起來,他身上的那些閃光點似乎一夜之間消失不見,他們之間的愛情也在不知不覺中變了質。

她認為愛情是神聖的、是美妙的,應該好好享受當下,而婚姻生活則需要更多在小事上的默契。 2005年,她與法國丈夫彭賽分居了。

這一任丈夫是一個非常好的人,他幫助了當時的洪晃很多,但婚姻生活除了愛情,更多是油鹽醬醋茶的小事。正是這些細枝末節的小事,讓洪晃再一次堅決的否認了這個人,他並不是自己所追求著的理想伴侶。

洪晃的現任男友是一位室內裝修設計師,他倆一般大,也有相似的感情和婚姻經歷。 洪晃提及他的時候,眼睛裡流露出少女般的羞澀深情,她好像真的找到了那個靈魂伴侶。 不得不相信,一個心中充滿愛的女人竟是如此的生動美麗

在評品男人這件事上,洪晃一向都是語不驚人死不休的。

她說:“性取向和戀愛行為是一個私人的行為,它不是一個公共的行為,就是兩個人的事兒,而這個私人的行為如果沒有造成任何社會上的損害的話,就應該允許它存在。”

“名門痞女”洪晃:章士釗外孫女,專走野路,敢跟外交部打官司

洪晃其人在外人眼中,可能是絲毫沒有“名門千金”的樣子的,她不是世人想象中的大家閨秀,她性格率真,滿腹智慧,甚至滿嘴粗話,還有些北京人天生的“

混不吝”。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她成功地用自己的努力撕掉了身上所有的標籤。

野蠻生長

35歲的時候,她辭去了年薪18萬美金的首代職位,與興趣相投的朋友一起投資了一家出版公司。 她開始將一切歸零,這樣的果敢和勇氣,不是一般人可以擁有的。

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當大眾普遍把外企當成是金飯碗的時候,時尚媒體在國內仍處於萌芽狀態。對於當時國內的情況來說,在物質匱乏的時代,搞藝術顯然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因為它往往意味著血本無歸

但洪晃反其道而行之,始終認為中國必須擁有一本自己的雜誌,且是中國人用自己的文化去影響整個中國甚至世界。她再一次拋下了所有的過往和標籤,因為她在做的是當下她心中最喜歡最執著的事情。

正如前文所說,洪晃的一生,就是在不斷的撕掉自己身上的標籤。在普通人看來,可能只是晚熟的離經叛道,但只有她和理解她的人知道,她一直在

追從本心,隨著自己的心意去生活。永遠不會因為外界的評判而輕易改變自己的決定。

“名門痞女”洪晃:章士釗外孫女,專走野路,敢跟外交部打官司

“我是一個喜歡發現並享受生活中的‘好玩’的人;一個喜歡找樂的人。找樂既是生活態度,又是生存狀態。”

這是洪晃寫在散文作品《無目的美好生活》中的話。

也許是這樣的態度,讓即使生在封建家庭的她不再拘泥於世俗的眼光,更加有勇氣去追追自己的目標,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筆者認為《無目的美好生活》這篇散文的名字起得實在是十分的妙,如此簡單的七個字,很好的詮釋了洪晃的人生。她的人生是無目的的,是自由散漫的,或許會走一些彎路,但這些都組成了一個完整的她,成為了她的美好生活

現代人大多活在他人的眼光中,他人的評判決定著他的所有選擇。如果有一絲仿似“不合群”的想法,往往會被認為是“異類”的存在。

所以現在的年輕人更多的趨於大同,磨滅掉了自己本身的稜角,只想要自己不要成為特別的那一個,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不被傷害。

“名門痞女”洪晃:章士釗外孫女,專走野路,敢跟外交部打官司

“或許庸庸碌碌才是最好的人生歸宿。”可他們並不知道,他們天生帶來的稜角,才是最珍貴的。“野路子”又如何,失敗又如何,我只是想過自己的生活,只想愛自己想愛的人,保護自己重要的東西,其他事情,又與我何關?

人生只有一次,為什麼我們要將自己活成別人想要看到的樣子?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遵循內心,拼盡全力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豈不是更快樂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