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次改變高考志願的機會,你願意接受嗎?

我的侄子小源明年要參加高考,正在緊張備考階段,今天小姑給我打電話,希望我能和他聊聊,一是打打氣,二是給他專業提一些建議。

於是我給小源打了一個電話,我問小源:“最近學習如何,有想好去哪所大學了嗎?”

他爽快的回答:“我的成績還可以,考上一般的重點大學應該沒問題,老師建議重點關注南京或蘇州的幾所高校。”

我又問他:“那你想讀什麼專業呢?”他回答:“專業我還不清楚”。

我繼續引導他:“那你對什麼專業感興趣?”他想了想:“我生物學的最好,應該是生物吧?”

我搖了搖頭,又道:“特長不能代替興趣,另外你知道嗎,生物對應的大學專業非常龐雜,可能是生物類,如植物學、動物學、微生物學等;也可能是環境類,如生態學、土壤學、大氣科學等;還可能是醫學,如呼吸道學、遺傳病學等等,現在你能明確想選擇哪個專業嗎?”

他思考了幾分鐘:“我好像真的不知道喜歡啥了……”


於是我針對高考志願選擇以及大學專業調整,做了以下三點分析:

一、理性選擇國家重點學科

大多數情況下,國家重點學科是這個大學的門面和擔當,意味著很強的師資能力和較高的教學水平,所以國家重點學科受大多數家長和學生所青睞。其實,國家重點學科只是一個集合的成果,是某高校傾全校或全院之力達成的結果,舉例來說,南京農業大學和南京林業大學都有土壤學和生態學,南京農業大學把生態學的師資和資源都納入到土壤學學科評比裡,從而成功申報土壤學國家重點學科;而南京林業大學把土壤學納入到生態學中,成功申報生態學國家重點學科。

一個國家重點學科受多方面因素影響,比如一個院士就可以拉起一個學科,當這個院士不在該單位,那這個國家重點學科也會岌岌可危,這裡可以參考東南大學的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2003年它還是國家重點學科,但幾年後該學科的院士離世了,直接導致該學科被取消重點,淪為普通學科,至今未能恢復,所以要理性選擇國家重點學科。

我們選擇專業時,要有長遠的眼光,開闊的胸襟,如果一門心思追熱門,而不考慮自己的潛能所在,很可能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被淘汰出局。

如果有一次改變高考志願的機會,你願意接受嗎?

二、認清自己的職業規劃

專業是職業的起點,專業對職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據職業規劃的不同,可以把考生分為三個類型:

(一)畢業即就業的學生。

或是因為家庭經濟壓力,或是已經厭倦了讀書,一部分學生會選擇大學畢業就去工作,對於此類學生,部分文理和工科專業就很適合,比如金融類、財經類、法學類、計算機類、教育類、人力資源管理類等專業。這類專業的實用性強,社會需求量大,就業機會多,入行門檻低,更容易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公務員考試的崗位需要也較其他專業多。

(二)立志考研的學生。

這類學生想在未來考研讀博,走向科學的殿堂,他們的專業選擇相當重要,最好是不隨大流、隨內心,按照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選擇對應的專業,因為科研是一條孤獨且漫長的道路,沒有興趣的支撐很難堅持下來。另外可以輔修語言類專業,語言是一門重要工具,尤其是英語,是考研、考博的必考科目,也是考研路上的攔路虎,如果有語言專業的加持,考研會事半功倍。

(三)無方向的學生。

或是自己沒有明確的目標,生性隨波逐流、隨遇而安,或是家庭沒有給予更好的引導,此類學生可以選擇兩者兼而有之的學科,比如金融類、財經類、計算機類、管理類等專業,以後既可以順利就業,也可以進一步深造。

如果有一次改變高考志願的機會,你願意接受嗎?

三、及時修正自己的人生選擇

人生是有限的,選擇是自由的。如果對自己高考所選專業不滿意,一般可以有兩種改變專業的方式:

(一)申請換專業。

現在很多高校放寬了要求,學生進校後可以換專業,一般在大一結束後提出申請,學校及所在學院根據學生大一時的考試成績及其他各項表現,綜合衡量是否接受該學生的申請。另外換專業的選擇也是有限的,一般是自己學院內部調換,如果跨越的專業幅度過大也是很難實現的,比如你是法學類專業,就很難換到計算機類;你是語言類專業,很難換到生物類領域。如果你一定要問有沒有轉換專業成功的,當然也有,但十不存一。

(二)跨專業考研

如果說知識能改變命運,那麼考研是改變命運的最後一次機會。對專業或者學校不滿意的學生,可以從大一就開始準備考研,因為考研的道路會比高考更艱辛。高考是全家人的戰鬥,有父母的呵護,老師的陪伴,你只需要努力;而考研從頭到尾都是一個人的戰場,從準備考研,選擇學校專業,到選擇輔導班,到筆試,再到複試,聯繫導師,如果選擇外地學校,還需要獨自乘火車或飛機,獨自尋找賓館或租房,其中的精力和經濟付出,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如果有一次改變高考志願的機會,你願意接受嗎?

電話結束前,小源說需要慎重考慮一下再與我聯繫。

對於高中生而言,高考需要邁過兩道關卡:一是高考成績,二是高考志願。高考成績決定你能不能上大學,能上什麼樣的大學;高考志願決定你能上什麼專業,當然也決定你能上什麼樣的大學。

只是目前我們高中仍然是以提高成績為主要目標,多數考生對於自己的專業興趣關注較少,一般是在高考之後才開始“被動地”關注自己的專業,容易導致對自己的未來職業發展相對迷茫,對選擇城市和院校的理解程度要高於對所學專業的瞭解程度,很多人甚至把城市作為高考志願的首選因素,對此家長和老師都應當正確引導。

當然,人生並非只有一次機會,高考志願選擇錯了也可以修正,很多人也是在工作多年後才發現最適合自己的方向,當然更多的人沉淪下去,或許也慢慢接受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的現實。但事在人為,畢竟“我命由我不由天”。

如果有一次改變高考志願的機會,你願意接受嗎? 單選
0人
0%
A.願意
0人
0%
B.不願意
<button>投票/<butt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