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哭了要抱還是不要抱,這本書告訴你正確答案,遠離育兒大坑

寶寶出生後經常哭,新手媽媽通常對此不知所措

有一些觀點認為,孩子哭泣就要趕緊抱起來。因為抱起來,孩子就不哭了。孩子就是貪戀被抱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有些寶寶甚至坐著抱都不行的,還得站著抱,再後來演變成還得溜達著抱才行,妥妥的小人精一枚,這就是被慣壞了的典型代表。

寶寶哭了要抱還是不要抱,這本書告訴你正確答案,遠離育兒大坑

而有一些國外的觀點則認為,孩子在哭的時候不要抱,不哭的時候才能抱。不要以為寶寶小,不明白這個道理,時間長了,寶寶就會明白,不哭的孩子有“糖”吃。 這就是所謂的“哭聲免疫療法”,這樣極其容易培養出輕鬆易帶的寶寶。

寶寶哭了要抱還是不要抱,這本書告訴你正確答案,遠離育兒大坑

我家寶寶小時候,我也是堅持認為哭聲免疫療法是更為科學合理的。但是馬伊利微博中關於對“哭聲免疫療法”的質疑和否認,她在大女兒小時候也曾用過這個方法,之後後悔不已。

寶寶哭了要抱還是不要抱,這本書告訴你正確答案,遠離育兒大坑

馬伊利微博內容

這讓我困惑不已,直到我讀到《被忽視的孩子》這本書。

裡邊說到,被忽視的孩子,他成年之後在跟周圍人相處時會表現出不融洽,不能很好地與他人產生共情的情況。外在表現可能是夫妻關係衝突,也可能是同事關係不和。另外,被忽視的孩子,其自我價值感很低,不自信,且更容易產生抑鬱情緒。

那孩子哭泣就立馬抱起來嗎,被慣壞了怎麼辦呢。

不少媽媽有這樣的顧慮,孩子哭泣,媽媽自然也是很擔心,那養成抱著的習慣了怎麼辦呢。

  1. 確認孩子哭泣的原因:餓了,困了,拉了,尿了,不舒服了,無聊了孤單了,想媽媽了,都可能引起孩子的哭泣。當孩子哭了,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確認其是否拉了尿了,或者是否孩子在拉大便或者尿尿的前奏。如果是因為孩子不舒服,比如剛出生前期是,因為腸胃發育不完善,經常會程序出現脹氣的情況,可嘗試針對性的治療脹氣的辦法,比如排氣操或者飛機抱。
  2. 增加與孩子的互動,及時回應孩子的情感需求,與孩子建立情感連接。

方法1:語言溝通的情感建立方法。可以一邊照顧寶寶,一邊柔聲細語地跟孩子對話,千萬不要以為寶寶剛出生,還聽不懂哦。強烈建議父母們讀下《父母的語言》一書,書中指出,父母的語言對寶寶神經元連接的建立和性格的塑造具有重大意義。 舉例說明:比如孩子尿尿了幫孩子換尿布,不妨柔聲細語地邊換尿布邊對孩子 說: 寶寶呀,你剛 才哭是不是因為尿尿了呀,想提醒下媽媽是不是呀。哎呀,媽媽的小寶貝呀,你看媽媽還以為你餓了呢……不斷地對孩子進行語音的溝通。

寶寶哭了要抱還是不要抱,這本書告訴你正確答案,遠離育兒大坑

及時回應寶寶的情感需求

方法2:給孩子提供多種“娛樂方式”,解除其“孤獨”情緒

如果孩子是孤單的話,媽媽們不妨準備下嬰兒期的玩具,比如大多數媽媽都會在月子裡邊準備的黑白卡(一定要離孩子的眼睛遠一點,然後避免一直一個方向的看)。

解除寂寞,大家不妨在趴著或者躺著的時候幫寶寶發掘更多的樂趣,比如腳踏鋼琴,這樣對孩子四肢的發展和解除寂寞都有莫大的幫助。我家寶寶小時候經常手伸著去夠腳踏鋼琴上邊掛的東西,一開始研究都能自己玩好久。

方法3:多擁抱,多肢體接觸

擁抱自然是肢體接觸的一種方式,還有排氣操,或者撫觸等方法都可以嘗試。(這個過程一定要注意寶寶的保暖喲)

寶寶哭了要抱還是不要抱,這本書告訴你正確答案,遠離育兒大坑

結語

  1. 寶寶哭泣,媽媽切不可置之不理,但因為寶寶月份小的時候,脊柱還未發育好,不建議經常豎抱,所以建議媽媽們按照以上方法,多互動,給寶寶提供樂趣,增強和寶寶的情感連接。
  2. 孩子養育初期,對於新手媽媽,可能會面臨不光是生理上的還是心理上的各種問題。所以希望丈夫能夠對妻子給予更多的理解和幫助。
  3. 我們堅信,沒有完美的父母,但是有一直學習成長的父母。如果這些內容對您身邊的朋友有用,請分享給他。

成長型父母必看:

產後媽媽必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