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機構在線指導媽媽實操寶寶趴睡,3個月嬰兒窒息而死

芝士小餛飩這家機構出事了,在其交流群中指導一位新手媽媽訓練孩子分房趴睡過程中,孩子因為窒息死亡,一場育兒指導,變成了慘案直播。

這家機構的對外宣傳的也是年輕媽媽們比較推崇的美國新式育兒理念,他們的業務範疇就是以在線諮詢、在線指導實操模式來幫助尋求科學育兒的家庭和媽媽,他們倡導的也是美國西方式的獨立自信的育兒觀念。


早教機構在線指導媽媽實操寶寶趴睡,3個月嬰兒窒息而死


出事之後,該機構也第一時間發佈聲明,先甩鍋員工違規操作,再甩鍋家長操作不當,最後就是孩子窒息不是因為趴睡導致,總之,機構沒有責任。究竟他們育兒理念先不先進不說,甩鍋的能力倒是一流的。

早教機構在線指導媽媽實操寶寶趴睡,3個月嬰兒窒息而死


這些年,隨著網絡信息時代的發展,我們所接觸的知識越來越多,年輕的媽媽們也逐漸開始追求新式的、更科學的育兒理念,這些都是進步的表現。但是,也有一些家長,盲目的信從歐美的西式育兒理念,全然不顧我們自己名族的文化特點,將我們自己的育兒經驗全部推倒不用。

沒有選擇的盲目照搬,照著書本養孩子的媽媽,實則是對自己的不自信,對我們自己文化的不自信。

今天,我們就通過此次事件,來對比一下中美兩國媽媽,對待孩子分床、分房睡的優劣,以供不知如何選擇的媽媽們參考。

美國的孩子的獨立,從出生和媽媽分開睡就開始了

此次芝士小混沌致使孩子窒息死亡的事件,根本原因應該從家長給寶寶分房、分床睡說起,家長之所以選擇和寶寶分開睡,也是對應了該機構所倡導的育兒理念,培養孩子獨立自信為前提,那麼,從孩子出生就開始培養的話,第一件事就是睡,和媽媽分開睡。

早教機構在線指導媽媽實操寶寶趴睡,3個月嬰兒窒息而死

美國媽媽在孩子出生前就給寶寶準備好了嬰兒床、嬰兒房,等孩子出生後,孩子就睡在自己的床上,睡在自己的房間,那麼,究竟美國媽媽們為什麼要這麼樣做,其中的道理是什麼呢?

美國獨立英雄主義文化的影響

美國是一個倡導獨立精神的國家,他們崇尚個人英雄主義,我們從好萊塢的動作大片中經常可以看到一個人拯救美國的英雄故事。美國人更懂得自我獨立的重要性,更懂得凡事都要自己去奮鬥、去爭取,所以,美國家庭的家長從小就培養孩子要獨立的能力,這個符合美國的文化。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一項研究顯示,嬰兒和媽媽睡在一起的時間越長,寶媽更容易受到非議和感受抑鬱。研究人員跟蹤調查了103對新手媽媽與嬰兒的睡眠模式,發現嬰兒出生一個月內,孩子和媽媽同睡一張床,或者在同一個房間睡眠比例達到73%;嬰兒出生到三個月時,這個比例降至大約50%;嬰兒六個月大時,母嬰同睡比例為大約25%。

而美國媽媽的壓力來外界的非議,當孩子六個月大後,寶寶仍然和媽媽睡在一起的寶媽抑鬱感要比分開睡的高76%,因為她們不僅擔心自己和孩子一起的睡眠習慣會遭人非議或批評,還擔心嬰兒睡不好。道格拉斯·特蒂在《嬰幼兒發育》期刊發表該研究分析時說道:在世界其他一些地方,(母嬰)同睡被視為正常,而在美國則不受贊同。

無論是出於對孩子的考慮,還是對自身的考量,美國媽媽都會從孩子很小時就選擇讓孩子有獨立的房間,她們認為,只有獨立的空間,才會更好的形成獨立的意識。

早教機構在線指導媽媽實操寶寶趴睡,3個月嬰兒窒息而死


美國的社會背景,也不允許孩子長時間睡在媽媽身邊

相對於福利更好的歐洲國家,比如瑞典,有很好的育兒體系,美國對新生兒以及產婦的產假問題等福利出臺的時間還是比較晚的,美國到1993年時才通過了相關產假的立法,即使這樣,她們也不得不盡早的回到工作崗位上。

而且美國未婚先育、離婚的現象比較普遍,很多婦女面臨單親媽媽帶孩子的問題,她們不得不出去賺錢養家,2000年時,美國一項關於職業女性的調查顯示,她們中有超過半數的女性在產後不到3個月的時間就回到工作崗位上。

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之下,美國家庭也不得不選擇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不得不選擇從孩子出生那一刻起,就跟孩子分開來睡。

早教機構在線指導媽媽實操寶寶趴睡,3個月嬰兒窒息而死


陪孩子睡夠3年,也同樣有道理

讓美國育兒觀念矇蔽住雙眼的中國媽媽,認為和孩子分開睡才是科學、才是正確的,其實這樣的想法是片面的。世界各地,並不是只有中國的孩子一出生就跟著媽媽睡的,很多國家地區的嬰兒出生後,都會在媽媽身邊睡上一段時間。

美洲的土著名族瑪雅人,過的是集體生活,瑪雅媽媽們的習慣就是讓孩子在媽媽身邊睡夠3年,這樣更容易培養出孩子的集體意識。

人類本是群居動物,並非彼此獨立

現今社會的發展,文化都在倡導著要獨立,中國的家長也是想著培養獨立的孩子,而喊著孩子要獨立,這要從80後這一代說起,80後這一代人,生活開始走向富裕,也開始出現獨生子女,80後是第一代被溺愛出毛病的孩子,那時候喜歡舉例對比的就是中國孩子和日本孩子參加夏令營的例子,日本孩子自己動手做飯、照顧自己,中國孩子連穿衣服都不會。因為家長們的過度溺愛,所有事情都替孩子操辦,才有了不“獨立”80後這一代人,也會從那時候起,開始喊著孩子要獨立。

80後也是在這樣的罵聲中長大的,所以,當80後當了父母之後,從心理暗示上就有我要讓孩子獨立這樣的想法,從而摒棄掉之前和孩子睡的方式,想照抄美國的育兒方式,從而忽略了我們國家自己的文化背景,而且從人類的本性來說,嬰兒從生來就是傾向於集體生活,傾向於彼此溝通,孩子和媽媽睡在一起,更有利於孩子和媽媽的感情交流,培養的是孩子和媽媽的親情,並非全部都是依賴感。

早教機構在線指導媽媽實操寶寶趴睡,3個月嬰兒窒息而死


多接觸、多擁抱,養出聰明寶寶

美國心理學家弗吉尼亞·薩提亞曾說過,每天4個擁抱是生存的根本,每天8個擁抱讓我們精力充沛,每天12個擁抱幫助我們健康成長。

嬰兒出生時各項感覺能力都很弱,相比聽覺、視覺而言,觸覺是小嬰兒最為發達的感覺,他們通過小手和小腿和媽媽的碰觸,可以不斷刺激自身神經系統的發育。

這和美國心理學家薩提亞的12個擁抱理論,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嬰兒和媽媽睡在一起,可以更多的和媽媽接觸,通過接觸不僅可以安撫孩子的情緒,減輕孩子的對外界的恐懼、壓力,還可以刺激孩子大腦的快速發育。

不和孩子分房睡,也不必有壓力

符合自己寶寶的才是最好的方式,我們中國媽媽之所以選擇和寶寶睡在一起,也是有著我們自己的文化、社會背景在裡面。看待是否和孩子分開睡的問題,就和中國的媽媽坐月子,西方女人不坐月子是一樣的,文化差異導致的,並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合適的才是對的。

早教機構在線指導媽媽實操寶寶趴睡,3個月嬰兒窒息而死


如果選擇是否和孩子分床睡

切勿全部拿來主義

一定不要用 “拿來主義”,凡事歐美國家的育兒方法都是對的,要去其糟粕之後,正確的使用。嬰兒和媽媽分開睡,除了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本是可以降低嬰幼兒窒息的概率,而這次趴睡時間中,訓練所出現的慘劇,究其原因還是寶媽的操作不當,還有盲目的信從,在寶寶開始哭鬧時沒有第一時間的前去查看,盲信造成了寶寶最後窒息。

媽媽們在找到一個育兒方法時,要根據自家孩子的實際情況來有選擇的使用,發現不適用時,應該立即停止。

孩子的哪些特質是家長所看重的

分開睡可以培養孩子獨立意識,和媽媽睡則是集體意識的體現,還有親子感情的培養,如何選擇,就要看做父母的,想要孩子成為怎樣的人。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看大的環境究竟怎樣,就今年抗擊疫情這件事來看,我國和歐美一些國家的做法對比,很大程度上也是孩子從小培養方向上反應出來的不同。我國的管控集體性特別高,全國上下一盤棋,發現後及時反應,速度之快,步調之統一,才保障了我們快速有效的控制住了疫情,沒有因為春節,人口流動大造成大面積傳播。而反觀美國,之前一直倡導著要民主,要自由,不到最後控制不住,都不採取管控措施,直到現在疫情如此嚴重,歐美各國想的居然是要恢復正常的商業、生活,更是提出“群體免疫”。我們追求的是大家活好,歐美想到的是活好自己,一個是集體,一個是獨立,這就是文化所造成的,這就是我們媽媽們選擇和孩子分開睡,還是和孩子一起睡的一個參考,你期望孩子的特質是什麼。

早教機構在線指導媽媽實操寶寶趴睡,3個月嬰兒窒息而死


無論哪種方式,孩子的安全是第一位的

窒息,是新生兒寶寶最大的威脅,無論和媽媽同睡,還是分開睡,都有一定的風險,需要媽媽們注意。

和媽媽一起睡的,寶媽要注意自己睡覺時翻身要輕,不要壓到寶寶,還有餵奶時儘量不要側躺著喂,這些都是潛在風險比較大的。

如果選擇和寶寶分開睡,最初可以把嬰兒床放在床邊,方便及時查看寶寶的動態,減少意外,等到孩子再大一些,再考慮給寶寶分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