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區”協調發展 邁入全面小康社會標杆城區

“三區”協調發展 邁入全面小康社會標杆城區

鳥瞰龍灣城市中心區。

“三区”协调发展 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标杆城区

龍灣黃石山後河一角。 本版圖片由龍灣新聞中心提供

溫州日報記者 華曉露 報道組 陳智慧

四月的龍灣,春潮激盪風滿帆,滿目生機展新顏。

大格局中的城市,對應的理應是高站位、高能級和高質量。作為溫州東向發展的主戰場、主陣地、主平臺,龍灣將統籌推進新時代“兩個健康”先行區、國家自創區、國家高新區協調發展,於非常時期、擔非常之責、下非常之功,為溫州當好“重要窗口”建設者、維護者、展示者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5%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以上,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7.5%、8.5%,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3%……一個個具體有力的數據和目標吹響了龍灣“打造邁入全面小康社會標杆城區”的衝鋒號。

營造創新生態 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2020年,龍灣將繼續堅持把創新驅動作為發展的“華山一條路”,堅決扛起溫州創新發展的使命擔當,高質量建設溫州科技創新中心。

良好的創新生態,需要各類創新主體的協同合力。龍灣將深入開展創新型領軍企業培育和科技型企業新“雙倍增”行動,力爭新增市創新型領軍企業2家、省科技型中小企業180家、高新技術企業30家以上。通過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引育各類企業研究院、研發中心,強化產業技術供給,R&D經費支出增速達到15%以上,力爭創成省級創新綜合體。

創新主體的成長,需要有效的政策激勵和引導。為激勵創業創新,龍灣將實施“羅峰領雁”“百家尖高技能人才”等計劃,高標準建設中國溫州民營經濟人力資源產業園,強化溫州科技金融中心平臺支撐,出臺“金十一條”實施細則,推動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園區建設,為科技型企業提供“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全生命週期創投服務,形成“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接力式孵化鏈。

創新帶來的強大驅動力正在改變龍灣傳統產業的面貌,並讓越來越多的戰略新興產業找到成長的沃土。龍灣將全面實施傳統制造業重塑計劃,推進“千企智能化改造”,實施智能化技改項目100個以上,“兩化融合”示範試點項目3個,新增上雲企業900家,全員勞動生產率增長8%以上。聚焦數字經濟、智能裝備、生命健康等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按照“六有”標準謀劃佈局和推進產業集聚,確保三大產業增加值實現10%以上的增長。

提升都市能級

搶抓溫州城市東移機遇,龍灣將加快空間重構,完善基礎設施,提升功能配套,優化城區環境,高質量建設溫州東部城市發展中心和溫州東部綜合交通中心。

城市建設,交通先行。龍灣將以大幹交通拉開城市框架,加快推進T3航站樓、地鐵M2線、228國道永興至海城段高架、機場大道東延等項目前期,開工建設金麗溫高速東延、永昌路改建、通海大道西段、圍墾路等項目,全力推進機場綜合交通中心、市域鐵路S2線、溫州大道東延、甌江路東延等項目建設,環山北路、建中南街、環鎮路等建成通車,打通永中西路(瑤南路-龍永路段)、龍瑤大道(曹龍路-龍江路段)等斷頭路。浙南科技城樞紐站和空港樞紐站的建設,將實現公交、社區巴士與市域鐵路、樞紐站場的無縫銜接,為溫州市民出行提供更大的便利。

城市品位的提升需要精建細管。在龍灣新一輪的“大建大美”行動計劃中,92個項目將陸續實施,溫州高新文化廣場、青山體檢與醫學研究中心、狀元外灘尚品、吾悅廣場商業綜合體等一批標誌性建築和城市新地標將迅速崛起。此外,對老舊小區的改造也是大手筆,8100套安置房開工建設,1700套安置房竣工交付,環大羅山科創走廊沿線與三大交通動脈、九大區域環境治理,交通管理專項整治,都將為市民提供更好的居住和生活環境。

聚焦流量經濟、創意經濟、共享經濟、綠色經濟等新業態,龍灣將制定出臺一系列扶持培育城市經濟的政策措施。比如,發展月光經濟,積極培育夜市、夜景、夜休閒等業態,著力推進萬達廣場等商圈改造提升,全力謀劃打造狀元老街、羅東大街、寺前街等特色街區;做大做強樓宇經濟,提速建設龍商家園等項目,確保新增稅收億元樓宇2幢以上;謀劃建設空港臨空經濟示範區,協助推進航空商貿物流園建設,大力發展現代物流、通用航空等臨空產業。

厚植民生福祉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龍灣將繼續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實現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環,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與安全感,高質量建設溫州東部公共服務中心。

圍繞破解人民群眾生活難點痛點,增進社會民生福祉,龍灣將在這三方面發力——

公共服務方面,深入實施品質教育提升新三年行動,開工建設學校5所,建成學校6所,新增一批城市書房、文化禮堂等公共文化設施,高標準創成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

民生保障方面,全面實施精準脫貧攻堅,城鎮失業率控制在2.5%以內,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4%以上,建成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實施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切實推進老齡、慈善、移民、反走私、新居民服務、關心下一代等事業健康發展;

為民辦實事方面,遴選出了生命安全工程、打通城區斷頭路、舌尖上的安全等12 項民生實事候選項目,精心組織安排,全力抓實辦好,補齊民生短板,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安全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民生。龍灣將繼續深化平安龍灣建設,大力推進“城市大腦”建設,積極開展“智安學校”“智安醫院”“智安單位”建設,不斷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應急雲”平臺、消防管控“秒響應”平臺、“基層治理四平臺”、綜合執法監管平臺等一系列新技術、新手段的應用,將進一步增強應急和防災減災救災能力,使各類矛盾問題和突發事件得到快速解決,為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