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旱田變荷塘 群眾增收入

隨著氣溫回升,蓮藕種植戶也迎來了一年中最為忙碌的季節。近日,在泗縣大莊鎮東風村,7畝連片荷塘破土動工,田間地頭呈現出一派繁忙的景象。

“今年,我把俺家靠近村部的3畝多地流轉給了村裡的種植大戶李古軍發展蓮藕種植。現在我又在他這兒打打零工,可以說是一塊地有了‘雙份收入’。”東風村已脫貧戶龍祥平笑著說。

談起為何要把土地流轉出去,龍祥平說得很直接:“因為缺乏技術和市場信息,這三畝地僅靠種糧食掙不下幾個錢。”龍祥平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他說:“3畝多的地,每年種植小麥和玉米兩季作物,去掉種子、化肥和機械等成本,遇到風調雨順,一年的純收入在3000塊左右。現在流轉出去,一畝地的地租800塊以上,再加上種蓮藕、收蓮藕季節打零工掙的錢,一天60塊錢,忙活一個月,也能掙個一兩千塊錢。其他的時間,我還可以乾點零活,又多了一筆收入。”

“在流轉土地發展蓮藕種植時,我有兩個原則,一個是儘量流轉貧困戶的土地,另一個是用工首先考慮貧困戶,確保他們既可以拿地租,又可以在這裡做些零工貼補家用。同時還能讓來我這務工的人員學習蓮藕種植技術,自己發展蓮藕種植。”種植大戶李古軍介紹。李古軍有個暢想:“等貧困戶都學會種蓮藕,我就成立合作社,他們負責種,我負責跑市場,把蓮藕種植發展成俺們村的大產業。”

“我們這有種植蓮藕的傳統,而且我們村出產的藕節間距長、藕形均勻且飽滿,肉質脆嫩,水分多而甜,品質比較好,所以就因地制宜鼓勵大戶發展種植,帶動貧困戶增收。”東風村負責人李軍說。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在脫貧攻堅中,我們鼓勵村裡的能人大戶流轉土地,發展產業,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群眾資產性收益,把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增加工資性收入。另外,我們還積極把各村廢棄豬圈佔地、丟棄田等地進行重新整合,大力發展立體生態農業,讓農村風景越來越有看頭!”大莊鎮黨委書記趙光勇說。記者 馬遠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