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2年,松江的“小巷管家”這樣解決居民急難愁

成立2年,松江的“小巷管家”這樣解決居民急難愁

樓道垃圾亂堆亂放、社區內河面汙染等問題是大多數社區的通病,為解決社區管理中的一些問題,讓更多的居民參與到小區的自治共治工作中來,共同解決社區中出現的問題。2018年3月,九里亭街道朗庭居民區依託黨建引領,成立了主要由黨員、志願者、樓組長等30餘人組成的“小巷管家”自治團隊。

在“小巷管家”成立後的近兩年時間內,自治工作組的成員們通過各個渠道共收集問題132例。問題涉及範圍從垃圾隨處堆放、河面淨化等社區環境問題,到路邊照明燈、路標指示牌等影響居民日常生活的問題,再到樓房合租、小區停車位規劃等物業管理問題。

成立2年,松江的“小巷管家”这样解决居民急难愁

針對“小巷管家”自治工作小組收集的問題,工作初始階段工作組會對所收集問題進行整理、彙總,將問題按照難易程度進行分類。對於簡單的問題要求做到3個工作日內即知即改。比如:居民反映的“綠化養護差”,“物業維修部門亂收費”,“樓道門口垃圾桶髒”等問題。

對於比較難以解決的,會反覆出現的問題,“小巷管家”會首先對這些問題進行再次分類,有的提交職能部門解決,有的則提交小區物業、業委會、居委會以及“小巷管家”負責人共同組成的“客堂間議事會”協同解決。針對一些難點問題,“小巷管家”也會通過各種途徑,尋找一些“金點子”,找專業人士諮詢,查閱各種資料,以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

成立2年,松江的“小巷管家”这样解决居民急难愁

問題解決以後,“小巷管家”工作小組還要繼續對這些問題進行跟蹤,以防止後續再有類似問題出現,比如樓道堆物問題最容易返潮,所以“小巷管家”工作小組,通過發動志願者在小區裡開展每日巡查,每週四固定清理樓道,長久堅持下來,樓道堆物問題也引起了居民的注意,也就逐步解決了樓道堆物問題。

成立2年,松江的“小巷管家”这样解决居民急难愁

“小巷管家”來源於群眾,也服務群眾。在暢通背街小巷治理的“毛細血管”,將街道的治理工作落實到戶,具體到人方面,群眾基礎好的“小巷管家”具有天然的優勢。“小巷管家”作為街巷的原住民或周邊居民或企業職工,對街巷十分了解,是街巷的“自家人”,開展工作時能得到居民的支持,常常成為柔化衝突、化解矛盾的助力。而且在社區管理中,“小巷管家”會最大程度地保障居民的知情權,比如針對每個由居民提交上來的問題,“小巷管家”工作組在處理好之後,都會對問題提交人做一個反饋,複雜的、正在處理的也會告知處理到哪一步了,對不能處理的問題,會對當事人解釋清楚。

和過去“自掃門前雪”不同,“小巷管家”讓街巷裡的志願者、熱心人走出家門,致力於發動更多居民共同參與社區管理,極大地提升了居民的參與度,也進一步提升了居民在社區的歸屬感和獲得感,對於社區的進一步和諧蓬勃發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文字:楊露

成立2年,松江的“小巷管家”这样解决居民急难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