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他救了20多萬中華兒女;80年後,中國向他的後代免費贈藥

據路透社4月2日報道,德國疾病防控機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德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增至73522例,累計死亡病例872例。

4月1日,中國駐德國大使吳懇做客央視新聞新媒體《共同戰“疫”》節目,就德國疫情現狀、防疫物資緊缺等問題與在德中國留學生“隔空對話”。節目中,吳懇提到一段歷史故事,不僅讓參與連線對話的留學生十分感動,更是打動了很多網友,讓這段故事在一天之內衝上微博熱搜。

吳懇:南京大屠殺時,一位名叫約翰·拉貝的德國人通過建立國際安全區,挽救了20多萬中國人的生命。他的孫子托馬斯·拉貝是位大夫,十多天前來信求援說需要中國生產的一組藥品。得知這個情況後,浙江醫藥企業決定免費贈藥。這批藥品已於昨日飛抵德國法蘭克福,順利地交到了托馬斯·拉貝的手上。

全球疫情蔓延的當下,中德友人之間的這段歷史故事,讓兩國守望相助的傳統在80多年後的今天被延續。

“中國的辛德勒”[辛德勒:見正文後附註]

1937年12月,侵華日軍制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

在那場長達6周的浩劫中,侵華日軍姦淫、放火、搶劫,罪行累累。大量平民被日軍殺害,無數家庭支離破碎。如果以秒來計算,每隔12秒就有一個生命消逝。

彼時,在中國生活了30年的約翰·拉貝對這片土地和人民早已有了特殊的感情。

80年前,他救了20多萬中華兒女;80年後,中國向他的後代免費贈藥

約翰·拉貝

出於高尚的正義感和同情心,他召集了其他十幾位在華國際友人,共同建立起“南京安全區”,為中國平民提供臨時棲身之所。

在這片不足4平方公里的安全區內,他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領導十多位國際友人冒著生命危險與日軍鬥智鬥勇,與日本領事館反覆交涉、抗議,阻止日軍的恣意侵犯和屠殺。

他甚至將自己家的院子改造成“難民收容所”,以致於小小的院子也擠進了600多位難民。

80年前,他救了20多萬中華兒女;80年後,中國向他的後代免費贈藥

修繕後的南京約翰·拉貝故居

據統計,在那個無數人在槍林彈雨中流離失所的年代,約翰·拉貝和他閃爍著人性光輝的安全區拯救了超過20萬中國人的生命。

80年前,他救了20多萬中華兒女;80年後,中國向他的後代免費贈藥

《拉貝日記》

不僅如此,他還以戰爭親歷者的身份寫下20卷《拉貝日記》,其中的10卷一字一句記錄了他親眼目睹的侵華日軍暴行。這10卷長達2000多頁的日記如今被公認是保存得最為完整的南京大屠殺的史實證據,拉貝也從此被後世譽為“中國的辛德勒”。

二戰結束後,身為前納粹黨員的拉貝衣食無著。在他最艱難的日子裡,南京人民為他募捐籌款、寄贈食物,直到他1950年在柏林去世。

80年前,他救了20多萬中華兒女;80年後,中國向他的後代免費贈藥

南京捐資在柏林重修的拉貝墓地

拉貝生前曾說——

“我一生中最美好的青年時代都在這個國家(中國)愉快度過,我的兒孫都出生在這裡,我的事業在這裡獲得了成功,我始終得到了中國人的厚待。”

跨越80多年的互助: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

令人欣慰的是,拉貝與中國的這段情誼被他的子孫後代所傳承。

約翰·拉貝病故後的第二年,他的孫子托馬斯·拉貝出生。

80年前,他救了20多萬中華兒女;80年後,中國向他的後代免費贈藥

托馬斯·拉貝與祖父雕像合影

2006年,“拉貝與國際安全區”紀念館在南京揭幕,托馬斯·拉貝來到當年祖父救助中國百姓的地方參加揭幕活動,心情久久不能平復——

“我們整個拉貝家族都為祖父在中國抗日戰爭期間所做的事情感到光榮,因為他展現了無限的勇氣,在最困難的時候留在中國,並且為保護無辜的民眾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風暴席捲全球。

在德國疫情加劇之際,已成為海德堡大學婦產醫院著名醫生的托馬斯·拉貝向在戰疫過程中積累了成功經驗的中國發來求援信。跨越80多年,中國人謹記“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80年前,他救了20多萬中華兒女;80年後,中國向他的後代免費贈藥

在與留學生連線對話時,吳懇表示,疫情發生以來,中德守望相助、攜手戰疫的故事還有很多——“這些故事每天都在感動著我和我的同事們”。

吳懇說,中國疫情暴發初期,德國為中國送來醫療物資,派出專家赴武漢進行科研合作。後來,德國的海因斯貝格縣成為疫情“重災區”。大批華人華僑、中國留學生和中資企業第一時間自發向這裡捐款捐物,幫助他們渡過難關。當地縣長告訴吳懇,這裡的居民非常感動,根本沒有想過會有來自中國的援助,因為當時中國國內疫情也還未得到完全控制,中國人的善良打動了這裡的25萬人民。

80年前,他救了20多萬中華兒女;80年後,中國向他的後代免費贈藥

就在上個月,一輛滿載防疫物資的貨車從湖南長沙出發,車上所裝的是三一集團向德國捐贈的首批160箱共5萬隻醫用級防護口罩。

在捐贈包裝箱上,印有一句後來在社交網絡上廣為傳頌的德國諺語——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

80年歲月已改,然歷史留有餘溫。

[附註]奧斯卡·辛德勒,是一個真實的人物,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導演的《 辛德勒的名單 》贏得了7座奧斯卡金像之後,辛德勒成了一種象徵。在20世紀那場最殘酷的戰爭的陰鬱背景中,辛德勒的形象閃耀著人性的光輝。

奧斯卡· 辛德勒 (1908年4月28日~1974年10月9日), 德國商人、間諜、納粹黨成員。他拯救 猶太人, 是利用了 德國 戰爭經濟組織機構中的某些錯誤。利用德國的戰爭,誘逼德國人投資,再僱傭廉價的猶太人做工,在這充滿了殺戮與硝煙的年代大賺了一筆錢,同時保護了1200名左右猶太人的生命,佔波蘭全部存活 猶太人 數量的1/4左右。1958年 耶路撒冷 的浩劫紀念館宣佈辛德勒為 義人 ,並邀請他在義人大道上植樹。1974年10月9日,辛德勒去世,被以 天主教 方式安葬在家鄉的茲維塔齊爾山上,每年都有許多許多幸存的猶太人及其後代來祭奠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