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溯源新冠病毒:最原始毒株普遍存在美國 中國的是變異毒株

劍橋溯源新冠病毒:最原始毒株普遍存在美國 中國的是變異毒株

突然爆發的疫情打亂了人們本來的生活節奏,現在COVID-19已經成為一種全球性的流行病。而且自從疫情爆發以來,對“病毒來自何方”的追問從未停歇。

近期,劍橋大學研究人員發表在《美國科學院學報》(PANS)上的一項對新冠病毒溯源研究發現,目前被全球感染的新冠病毒實際上並不是同一種,而是變異分化為 A、 B、 C三種類型,而且它們在全球的分佈也各不相同。

這組科學家通過對2019年12月至今年3月間新冠狀病毒的遺傳學發展歷史的分析,確定了上述三種不同但又密切相關的病毒類型;然後通過全球收集的160個感染樣本,找到了新冠狀動脈型病毒在全球傳播的軌跡。

與之相比,更令人驚訝的是, A型病毒——被認為是由蝙蝠傳染給人類的新冠狀病毒始祖——第一次發現於中國,但在美國卻非常流行。該研究發現,美國2/3的樣本感染了 A型病毒,但是這些病人大部分來自西海岸,而不是紐約——目前紐約是美國疫情的“震中”。

關於 B型——據信是中國 A型變異而來的——在東亞最為常見。除19例感染病例外,93例病例均位於中國或與中國相鄰的亞洲國家。具體地說,武漢的樣本為22個,中國東部和其他地區為31個,其中21個在亞洲國家與中國相鄰地區。

儘管還沒有找到為什麼 B型糖尿病在中國最普遍的原因,但是研究者們推測可能是因為 b型糖尿病對中國人免疫能力影響最大,所以沒有必要變異。

最終的 C型血——被認為是從 B型血派生出來的,並沒有中國大陸的樣本,但是在歐洲很常見。研究者認為這種病毒可能在新加坡傳播。

劍橋溯源新冠病毒:最原始毒株普遍存在美國 中國的是變異毒株

基於以上結論,研究者認為,為了精確攻擊不同人群的免疫系統,新冠病毒會不斷地發生變異。這項研究將有助於預測未來全球疾病傳播和爆發的熱點。

儘管上述研究結果都經過了同行評審,但由於其分析的樣本較小——僅對全球160名患者進行了跟蹤調查,是否具有普遍性尚不清楚。為彌補這一不足,研究小組目前已更新數據,將截至3月底的1000多例COVID-19病例(該樣本未經過同行評議)納入其中。

在紐約有多個疫情鏈,但大部分是來自歐洲

另外,另外兩項研究也給出了答案,以解釋為什麼紐約和美國西海岸的病毒感染不同。

根據紐約的“西奈山伊坎醫學院”(Icahn School of Medicine at Mount Sinai)和紐約大學醫學院分別進行的遺傳學研究,新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病毒早在2月中旬就在紐約地區傳播了,也就是說,在紐約首例確診病例出現之前的幾周,主要是歐洲而不是亞洲的旅行者帶著它來了。

在三月中旬,兩個研究小組對確認為紐約病例的新冠狀病毒基因組進行了分析。新冠狀動脈病毒很可能在較早以前潛伏的狀態下傳播。

這項研究還指出,紐約的病毒樣本並非全部來自歐洲。有些似乎來自美國西海岸,有些則似乎與亞洲有直接關係。它顯示了紐約疫情的傳播鏈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