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不僅體現在早期人格啟蒙教育上,也體現在家庭教育上。

放學後,家長成了老師的“左膀右臂”,陪孩子學習、輔導功課。

近年,從“我做錯了什麼,要陪孩子做作業”的文章走紅,到“上海爸爸陪娃寫作業氣到崩潰”等新聞引發熱議,“陪孩子寫作業”成為備受矚目的教育問題。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陪寫作業,幸福感下降

2017年發佈的《中國中小學寫作業壓力報告》顯示,91.2%的家長有過陪孩子寫作業的經歷,其中每天陪寫的家長高達78%。

同為亞洲國家,我國中小學生寫作業時長是日本的3.7倍,韓國的4.8倍。報告還顯示,陪寫作業已成為親子關係“一大殺手”。

75.79%的家庭曾因“寫作業”發生過親子矛盾;“磨磨蹭蹭,半天做不出幾道題”“太笨了,怎麼也教不會”是不少家長最不滿意的地方;陪寫作業成為家庭幸福感下降的原因之一。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英國慈善教育組織瓦爾基基金會發布的一項針對29個國家、2.7萬名家長的調查發現,全球父母平均每週輔導孩子學習時間為6.7小時。

其中,輔導孩子學習時間最長的是印度家長,每週12小時;中國家長7.2小時,超過全球平均值。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家長輔導時間和成績無關

如今,學生作業已經從“家長陪著做”到“家長帶頭做,孩子打下手”的畸形狀態。

在許多家長看來,應該繼續強化學校教育,不要打著“減負”幌子,把學校應該承擔的教學任務轉移給家長。

更不應該出“新、奇、特”的家庭作業,偏題怪題層出不窮,不僅孩子完不成,甚至出現“小學數學題難倒大學老師”的怪現象。

家長輔導孩子學習時間長短,能決定成績高低嗎?英國調查發現,學生成績和家長輔導時間並無明顯關係。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位居學生成績表現最好前列的日本,家長每週只提供2.6小時輔導時間。

土耳其和哥倫比亞家長每週為孩子花費時間都在8.7小時以上,孩子的學習成績卻遠低於平均水平。

事實上,如果父母干預太多,很容易把親子關係建立在成績之上。這不僅增加家長焦慮感,導致親子關係緊張,還可能遏制孩子培養獨立能力。

老師過多要求家長介入家庭作業,可能導致家校關係緊張,家長怨聲載道,老師心裡不滿,很難給孩子提供健康的學習環境。

而太偏太難的作業可能讓家長失去權威。孩子會認為,“爸爸媽媽的水平跟我一樣”,不利於家長樹立榜樣形象。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不同階段,陪伴方式不同

家長有必要幫孩子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督促按時完成作業,但不應該檢查每一個答案。

而且,家長應著眼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自理能力,以及性格塑造和品質培養。

另外,不同階段,家長要調整陪伴方式和重心。對於低年級孩子,家長不要什麼都盯著,否則孩子沒有空間感受自己的力量。

同時家長要給予適當指導,鼓勵孩子勤奮努力。到了高年級,家長不應該還陪著學習,可以和孩子討論,激發其內在動力,協助和鼓勵孩子達成目標。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