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劍橋大學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可能源於美國或澳大利亞

日前,在牛津大學官網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揭示了新冠病毒源頭的秘密: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病毒族譜,揭示病毒起源。病毒A是最接近宿主的,而武漢的主要病毒類型“B”,居住在武漢的美國人身上缺看到了變異的“ A”型病毒,在美國和澳大利亞的患者中發現了大量的A型病毒,這項研究成果已經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消息來源可靠,文章翻譯摘錄如下:

來自英國劍橋和德國的研究人員已經通過基因網絡技術重建了人類中新冠病毒的早期“進化途徑”。

通過分析最初的160個來自於人類基因測序的完整病毒基因組,科學家們繪製了新冠狀病毒通過其突變產生的原始族譜,從而產生了不同的病毒族譜。

“有太多的快速突變,無法整齊地追蹤新冠病毒的族譜樹。我們使用了數學網絡算法來同時可視化所有可能的族譜樹。”劍橋大學的遺傳學家彼得·福斯特博士說。

“這些技術最著名的應用是通過DNA繪製史前人類的遷移圖。我們認為這是該種技術首次被用來追蹤冠狀病毒(例如新冠病毒)的感染途徑。”

該團隊使用了從2019年12月24日至2020年3月4日從世界各地採樣的病毒基因組中獲得的數據。研究揭示了新冠病毒三個變種,構成緊密相連族譜簇,標記為“A”,“B”和“ C”。

福斯特和他的同事發現,武漢發現了與蝙蝠中最接近的新冠病毒類型-即A類原始人類病毒基因組,但令人驚訝的是,A類病毒不是武漢的主要病毒類型。

據報道,在居住武漢的美國人身上發現了變異的A類型病毒,在美國和澳大利亞的患者中則發現了大量的A類型病毒。

武漢主要B類型病毒,這種類型在東亞各地的患者中普遍存在。不過,研究人員說,該變體沒有進一步的變異就不會在該地區以外傳播很多,這意味著在武漢發生了“創始人事件”,或者說東亞以外地區,對這種類型新冠病毒產生了“抵制”。

歐洲主要是C類病毒。在法國、意大利、瑞典和英國的早期患者中都發現C類病毒。在中國大陸的樣本中沒有C類病毒,但在新加坡,香港和韓國都可以看到C類病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