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大“好老師”去世 親友學生設基金追憶

這是一份美麗而哀傷的心意。

一年前的5月24日,接連指導多位學生修改畢業論文後,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系教授於瑾因勞累過度,在家中午休時猝然離去,年僅52歲。

贸大“好老师”去世 亲友学生设基金追忆

一年後的今天,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隆重召開於瑾教授先進事蹟報告會,在六位報告人的娓娓講述後,由於瑾的親友、同事、學生等自發籌集的“於瑾教育基金”正式成立。今後,基金將用於支持於瑾金融實驗班項目、於瑾大講堂項目和高端師資培訓項目等,以延續這位逝去師者的仁愛之心。

贸大“好老师”去世 亲友学生设基金追忆

昨天下午,貿大國際交流大廈二層會議廳內,座無虛席,這裡擠滿了前來聆聽報告的老師和學生。他們之中,很多人是第一次聽說“於瑾”這個名字。於瑾到底是誰?答案藏在六位報告人的動人追憶和深情講述中。

作為多年好友和同事,貿大教務處處長蔣先玲歸納,於瑾的最大特點是淡泊名利、認真做事、低調做人。她不爭“顯性”的工作量,系裡年輕老師需要教學工作量,她毫不猶豫地將自己從零開始精心打磨的《投資學》課程及教案拱手相贈;她不爭福利待遇,主動將學校分配的教授辦公室讓給年輕同事做科研;她非常看重對學生的引導,承擔大量“隱性”工作量,結束兩個多小時的大課之後總是主動留在教室答疑,成為貿大課堂的靚麗風景。

贸大“好老师”去世 亲友学生设基金追忆

她對學生極有愛,親切地稱呼他們為“小帥哥”“小可愛”,她可以準確說出每一位學生的家鄉、愛好和小名,也會在上課時聽到一位同學多了幾聲咳嗽而在下課時特意叮囑他保重身體。

她對教學出了名的認真,堅持每年更新課件,且講義全部手寫。她的科研也卓有成效,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就率先開展了對互換、期貨、期權問題研究,後來還帶領學術團隊開展了新興市場國家證券市場結構、公募基金資產配置、基金治理結構、行為金融等系列研究。有“期權之父”之稱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默頓認為於瑾在新興市場金融領域的研究引人注目,並將其研究成果收錄為麻省理工學院教學材料。

52歲的匆匆歲月中,於瑾沒有重要的行政職務,沒有響亮的頭銜,卻贏得周圍人的盛譽,她一生是短暫的,但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在她的影響下,有學生赴西藏鍛鍊,有學生赴山區支教,還有學生放棄赴港工作機會,去農村扶貧當“第一書記”。

贸大“好老师”去世 亲友学生设基金追忆

“於瑾老師用一本本逐字逐句的教案,一句句親近學生的問候,一行行勾勾畫畫的批註,一次次與學生‘掏心窩’的促膝長談,為我們展現了她把自己和學生活成“命運共同體”的生活工作日常。”貿大黨委書記蔣慶哲認為,於瑾的言行真正詮釋了老師的含義,“所謂老師,就是那個在幾十年歲月裡,對學生悉心呵護、種樹成林的人。”

於瑾去世後,她的親人、朋友、同事、學生自發捐款,首期籌集善款300餘萬元。今後,該基金將用於獎勵師德高尚、深受學生愛戴的貿大教師,資助志存高遠、成績優異的貿大學子,培養具有國際領先水平、引領中國金融業創新發展的科研人才,以及其他相關的公益活動等,具體將支持於瑾金融實驗班項目、於瑾大講堂項目、高端師資培訓項目等。

贸大“好老师”去世 亲友学生设基金追忆
贸大“好老师”去世 亲友学生设基金追忆

得知於瑾去世,羅伯特·默頓也專程從美國趕來,今天,他走上貿大“於瑾大講壇”,以《21世紀的科學、教育與金融實踐》為主題,開啟首講,並主動擔任於瑾教育基金名譽理事長一職。

文字:任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