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華如過眼雲煙,人生最高享受是寂寞

繁華如過眼雲煙,人生最高享受是寂寞

又一年國慶假期過去了,工作的人們紛紛收拾心情回到各自上班的崗位上。

每一年國慶都是對過去歷史的一次回顧,也是對未來發展的一次眺望。每次重溫歷史的種種瞬間,都忍不住熱淚盈眶。

在歷史的轉折點上出現過許多起著關鍵作用的英雄們,我們憧憬他們我們敬仰他們。除此之外,在歷史長河中還有許多低調到我們可能不知道的人們在各個領域裡發光發熱,實實在在地推動著發展前進。

打開“中國天眼”——南仁東

繁華如過眼雲煙,人生最高享受是寂寞

1993年,國際無線電科學聯盟大會上,科學家們提出建議,“在全球電波環境繼續惡化之前,需建造新一代射電望遠鏡,接收更多來自外太空的訊息。”

當時,中國在這一領域是遠遠落後的,其他國家們紛紛開始建造更精密和先進的射電望遠鏡時,我們國家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口徑僅有25米。

在目睹了與其他國家間的巨大差距後,無線電、天文臺天體物理專業出來的南仁東說:“別人都有自己的大設備,我們沒有,我挺想試一試。”

於是,放棄國外上百倍高薪的工作,就此深入貴州大山二十餘年,沒有任何假期和休息,一切從零開始。

“美麗的宇宙太空,以它的神秘和絢麗,召喚我們踏過平庸,進入它無垠的廣袤。”

直到2017年10月,中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天眼”(FAST)發現的第一顆脈衝星,實現了“零的突破”。

然而這位老人在2017年的9月因肺癌病情惡化,已經先行去世了。

測繪界的“工人師傅”——劉先林

繁華如過眼雲煙,人生最高享受是寂寞

繁華如過眼雲煙,人生最高享受是寂寞

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攝影測量與遙感專家、測繪專家劉先林,曾兩次拿過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他研究的“座標法解析輻射三角測量”,成為航測規範中第一個中國人發明的方法。

這樣低調的老人,竟然因為在高鐵二等座上辦公,偶然成為了“網紅”。

被問到為什麼會在列車上辦公時,劉老答道:因為忙不過來。

當時已經是78歲高齡的劉先林,經常奔波在路上,開會,做報告、鑑定、評審。

“國家測繪局、各協會,還有一些重點實驗室的工作都要兼顧一下,另外還要搞科研,時間就顯得不夠用。”

在生活中,劉先林很節儉,工作用的椅子坐了四十年仍捨不得扔,曾經用的滑蓋手機用了十幾年壞掉了才丟掉。

然而就是這樣的人,將大部分收入投入科研項目或者是用作學生獎學金或者先進教師的補貼,為國家節省資金近2億元。

做國家騰飛的“推進劑”——李俊賢

繁華如過眼雲煙,人生最高享受是寂寞

繁華如過眼雲煙,人生最高享受是寂寞

如果造好了“兩彈一星”而沒有推進劑,等於造了汽車沒有汽油。

上世紀50年代末,美蘇展開了航天爭霸。60年代初,中國決定發展國防尖端技術,安排了“兩彈一星”及其推進劑的研製任務。

這時剛30歲出頭的李俊賢就擔起了火箭推進劑研究室主任的重任。他從北京趕赴大西北,去到一個偏僻的山溝裡籌建化工廠。

除了吃住簡陋外,海拔高,高原反應嚴重,快走幾步都喘不上氣,但李俊賢幾乎所有事都堅持親力親為,在艱苦的生活環境和簡陋的科研條件下,他們一幫人奮發圖強,“誓將火箭送上天”

1970年,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升空,用的就是李俊賢團隊研製的偏二甲肼。

“雖然那時的生活充滿艱辛,心情卻非常愉快,總算是幹了些實事。”

莊子說:“夫虛靜恬淡寂寞無為者,萬物之本也。”

耐得住寂寞的人,才能守得住繁華,心中的充實不依託於外物,而是內心真正有所獲得。

以前並不是個很喜歡旅遊的人,很多人通過旅遊來逃避工作和生活中的壓力,但是我時常覺得旅遊就像一場短暫的夢,繽紛,精彩,喧鬧,之後再回到現實,只會覺得更加痛苦,更想逃避。

後來才知道壓力和痛苦是無法逃避的,所有問題只有等到解決過後才會輕鬆,旅遊可以開拓人的眼界可以結識新的朋友可以放鬆人的身心……就是不可以解決人的問題。旅遊應該是輕鬆愉悅的。

即便是浮躁的時代,也從不缺踏踏實實做事的人,外在的財富與名氣只不過是過眼雲煙,他們花費大半輩子的時間,為的是遵從於自己內心的價值,在寂寞中思考,低調做人,高調做事,直到目標達成的那天,再從容離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