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孩子的選擇,父母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老人們總說,他們吃過的鹽比我們吃過的飯都要多,但是在面對人生比較重要的選擇的時候,“鹽”對於我們來說是必要的經驗,但是“飯”還是要自己來吃,而且飯裡要是加了太多的鹽,那就變味了。

舅媽又在唸叨自己過去所犯的“失誤”了。

“說到你那個堂哥呀,當初我們就該讓他進銀行……”

語罷,一個勁地搖頭嘆氣,彷彿堂哥今天混不出頭都是她的錯。

舅媽的兒子,也就是我堂哥,今年快四十歲,在一家小製藥廠當採購主管。


對於孩子的選擇,父母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公司一般,福利一般,升職也很困難,於是堂哥前兩年琢磨想跳槽去另一家比較好的上市公司。

經朋友介紹內推,過了兩輪面試,以為這下穩了,結果人家最後答覆說英語能力比較差,項目經驗也相對較少,“不太適合”。

經此一役,堂哥也比較消沉,於是還是老老實實呆在原來的公司當他的小主管。

但是在舅媽這,這事可還沒完,因為這成了當初她沒能讓堂哥選擇一畢業就去大公司的又一例證。


對於孩子的選擇,父母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舅媽“失誤”在哪呢?“失誤”有三:

1. 當初堂哥高考成績優異,但志願選擇填報錯了(當時是估分填志願),只去了一所比較一般的大學;

2. 大學選擇專業的時候,沒讓堂哥選他想讀的計算機,而是聽從親戚們的意見選了市場營銷,錯失了互聯網發展的良好時機;

3. 堂哥剛畢業出來,有一家大的公司舅媽認識人,但是等到人職位空缺的時候,沒及時讓當時在小公司上班的堂哥辭職。

我問舅媽,那堂哥現在後悔嗎?舅媽說,怎麼不後悔,但是她更後悔,要是之前他們做決定的時候更謹慎一點就好了……

要是……就好了。這句話彷彿有魔法一般,撓得不甘心的人們心裡癢癢。


對於孩子的選擇,父母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可人生沒重來,後悔的事倒是一樁接一樁,而且人生就算有重來,也不見得就會做出正確的決定。

表姐家就和舅媽家剛好相反,表姐從小到大,關乎自己重要選擇的事幾乎都是自己做決定。

除了一件事,那就是高中分文理科的時候,她聽了她爸的話,選擇了文科,可後面歷史和政治兩門科目都學得很不好。


對於孩子的選擇,父母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後面表姐常常想起這事,就有些忿忿,對她爸,也就是姑父說,當初要不是錯聽了他的話,說不定高中時期自己就不會學得這麼累了,而且後面想起來,表姐覺得自己更適合的明明是理科。

但姑父的態度也很有趣,他一聽表姐埋怨自己就不幹了,他反駁說,從來決定的都是你自己,怎麼後悔了又怪到別人頭上了呢?

表姐說:“那不是你當時說的頭頭是道的,好像我生來就是讀文科的料,我才不會一時糊塗就選了文科呢。”

姑父聽完就笑了:“你也說了,我的建議只是給你提供一條思路而已,你自己沒想清楚,沒做好資料收集,才會跟著別人的想法做選擇啊,況且,你現在覺得當初選理科好,也只是一種猜測而已,說不定當時你讀了理科覺得更難呢?”


對於孩子的選擇,父母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表姐聽完也自覺理虧,只好悶不做聲,但這件事之後,每次做選擇前,表姐都會深思熟慮一番,才做決定。

即便之後有不滿意的地方,也是自己的鍋自己扛,但是大多時候,都是滿意的。

表姐說:“天下哪有什麼做了就絕不後悔的決定啊,但是隻要是自己慎重考慮後做出的選擇,我從來不會後悔,要是重來一次,我還會這麼選。”

所以父母對孩子做出選擇,到底影響大嗎?

大,也不大。父母自身擁有的經驗和見識,能給孩子在做選擇時,提供許多寶貴的建議。選擇是很多的,所以要讓孩子在思考的時候既知其一也知其二,在反覆對比中最終確認自己想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