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數十電焊工移民澳洲:月入兩三萬。


後楚莊村民王兆生在澳大利亞的房子有220平米,還有700多平米的院子,可媲美國內的富人區別墅。

——以電焊技術闖澳洲,一個村25戶上百人定居海外,月收入兩三萬元,住200多平米的房子,屋外綠草如茵空氣清新,擁有高質量的教育醫療保障……這種都市白領都不敢想的生活,濟南長清區孝裡鎮後楚莊的20多戶上百人卻享受到了,不過不是在中國,而是在澳大利亞。

山東數十電焊工移民澳洲:月入兩三萬。


靠著過硬的電氣焊手藝,這個總共201戶的村莊有25戶的年輕人到澳大利亞“打洋工”,並拿到了綠卡。

船廠工作週末加班,一月能掙兩三萬

60歲的後楚莊村民王金明每天都會拿著一摞兒子一家四口的照片端詳,他們已經整整一年沒見孫子孫女了。

王金明的兒子、36歲的王兆生一家目前在澳大利亞生活。王金明說,兒子在國內幹了十來年焊工後,於2006年通過勞務中介去了澳大利亞的珀斯,在造船廠乾電氣焊,兒媳、孫子也都跟了過去。

國外的生活與國內完全不同。王兆生每週按規定幹38小時的活,每小時能掙36元。他還經常週末加班,工資是平時的1.5倍。“外國人懶,週末都不上班,開著車去海邊玩。咱中國人好錢,週末能加班就加班。”王金明說。


這樣算下來王兆生的週薪大約是1700澳元,扣掉30%的稅仍能月入3000多澳元,相當於人民幣2萬多元。

出國兩年多,王兆生一家拿到了綠卡,貸款買了45萬澳元的房子。房子220平方米,院子760平方米,院子裡種花種草,也種點菜。2011年,王兆生夫婦又生了一個女兒,降生便獲得了澳大利亞國籍。

王兆生的妻子原先在蔬菜廠冷凍倉庫幹活,自從小女兒出生後,就不再工作。生女兒時,不但住院不用花錢,當地政府還補助了5000澳元。他家裡有兩輛車,一輛豐田、一輛本田,他和媳婦一人開一輛。本田是輛二手車,總共花了7000多澳元,合人民幣4萬多元。

在澳大利亞紮下根後,王兆生不時給老家寄錢。有了錢,老家的房子也被裝修得亮亮堂堂,傢俱家電一應俱全。

19戶人住在一個社區,澳洲聚起“小後楚莊”

像王兆生一家這樣在澳大利亞打工並定居的,後楚莊共有25戶。他們都是通過勞務輸出到澳大利亞,並靠著過硬的手藝站穩腳跟的。

出國的風潮源起於村民尹法剛。2005年,他在深圳一家船廠幹活時,掌握了一手好手藝。客戶幾次來檢查,別人的活通不過,他的活次次出色。這引起公司一名外國工作人員的青睞,他對尹法剛說,你去澳大利亞吧,那裡比中國掙得多,你的手藝準行。

尹法剛決定一試。他約兩個在深圳乾電氣焊的同村青年一起出去,但是當時出國各項費用加起來需要12萬元,這可不是個小數目。兩個同鄉打了退堂鼓,尹法剛找親戚借錢、跑銀行貸款,攢夠12萬元交給了中介。

一年後,尹法剛到了澳大利亞墨爾本;三年後,他在墨爾本買上了大房子,生了有澳大利亞國籍的小兒子。

有了第一個吃螃蟹的,其他村民都坐不住了。尹法剛的媽媽說,很多青年出國都是找中介辦手續,然後兩口子一起去澳大利亞。

七八年間,總共201戶的後楚莊有25戶年輕人先後到澳大利亞打工,其中19戶都生活在珀斯一個社區裡,大家相距不過十幾里路。村民們笑著說,澳大利亞有了一個“小後楚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