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的交易之路(三)

小編之前提到過,去年行情有人因為強烈看空,不斷在每個反彈點加倉跟空,他們有了利潤之後可以了結獲利出局,這是真實的故事,一個35歲的交易老手,去年4、5月開始建立空倉,投入資金120萬,今年初止盈,獲利1400萬,連成本1500萬,此筆交易報酬率1100%!他告訴小編,他每筆的止損連交易成本只有1.5萬元(1.25%!),如此可怕的風險報酬比,難怪他能做到如此可觀的交易回報!

孤獨的交易之路(三)

所以,操作得當的長線操作是可以讓你賺到比較可觀的收益的,而且不致於暴露在過大風險下。當然,你的長線判斷得有某種程度的可控標準作為參照,不能太離譜,一次大行情的機會到來,可以讓你資產暴增十倍之多,管理不當的話,也會讓你損失慘重。相對於短線操作法,短線操作就更需要操作的人具備專業的判斷,不斷殺進殺出,以獲取每段小利潤,積少成多。缺點是,容易掉頭髮,因為壓力很大,而且需要每天密切的盯盤,短線操作是否成功有很大一部份來自於你的準確率。

但你不能說短線絕對賺不到錢,在你還沒靠短線操作致富之前,你就已經在頭髮掉光前先放棄依賴它了。中長線操作者就是靠策略與幾次狠賺來提升績效,包括你的資金倉位較大,你也不可能操短線,勢必要選擇中長線來操作。但操作不等於預測,操作的樂趣不全來自於預測,而是自己去規劃,有標準的執行,然後享受行情在你的計劃之下進行有序的發展,安穩賺取利潤的感覺。平時沒大行情那就加減進出添補家用,不用太在意,畢竟那賺不了什麼錢,重點仍在你自己的規劃。

孤獨的交易之路(三)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一時的行情漲跌不要去譏笑別人和你不同,多注意自己的績效吧。操作之路是漫長的,一時的績效不代表什麼,一個月的勝利在你的操作生涯中也不代表什麼。當你對盤勢有一個不錯的想法時,記得用部位去證明你的看法。不要在意某筆的輸贏,想想你真正的目標在哪。Richard Dennis所賺到的2億美金中,95%的利潤僅來自於其中5%的操作,他是怎麼辦到的?絕不是運氣,靠的是思考、規劃、紀律與執行。


4

“交易市場”

市場本身到底是什麼呢?它永遠不變的本質是什麼?

沒有人真正知道市場的本質,但這卻不重要,而透過你所看到的市場卻可以幫助你認識自己,而認識自己更透徹,你就會越接近市場的本質,這就是所謂雙向的互動,一直以來不都是這樣嗎?你在一段不如預期的行情後,痛罵市場如此險惡讓你產生重大虧損,你不斷的無助的叫罵,只希望這可以讓你好過一點。後來,你突然看到自己潛藏在本性下的情緒,你改變自己的行為,不再叫囂,你冷靜的處理每次小虧損以防止它成為傷害你的巨大的虧損,你發現,你更瞭解市場了。事實上,你只是更瞭解你自己,但這也幫助你更接近市場。

孤獨的交易之路(三)

有人終其一生不斷探索市場,卻從未花時間去了解自己,有人始終不瞭解錯誤並非來自於市場,而是自己將一切搞砸了。


5

“風報比”

要強調的是,不論你看對或看錯,那都不重要,你必須要有自己的交易系統,必須知道何時該出手,何時不該出手。該出手時不一定會賺,但那些交易機會你必須把握。風報比1:3是我個人最低可接受範圍,也就是說,當我認為會有300點以上的行情時,我會進場交易,否則其它時刻不是我該出手的時機(因為當風報比為1:3時,10次交易只要抓到3次,報酬率就是正的,再將資本放大到100萬做一口,每筆最大損失約為總資本的2%,這樣的資金控管為一個良好的配置,可能風險都在可接受範圍,也不會對波動太為敏感)。如果中間抓到1:10的機會,賺錢對你來說將是輕而易舉,中間看錯幾次行情又如何呢?請記住,交易的目的是什麼,不是當一個神準的算命師,而是要賺錢。你之所以來交易,目的是賺錢,而不是讓自己變成一個預言家受人尊敬景仰。

我認為許多人失敗的原因不在看錯行情,看錯行情是交易的一部份,沒有人可以避免看錯,只要簡單問一個人他交易中每筆最大利潤是多少,每筆最大虧損是多少,就知道他是贏家還是輸家。

研究盤勢,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找尋交易機會。永遠將潛在利潤與風險做為做大考量,不要對中間的小虧損斤斤計較,整個交易系統才是你要放最多心思的地方。

孤獨的交易之路(三)

每個人自己的操作系統也不同。由這個觀點,會出現一些情形:


1. 有些點,你知道他還會漲,但並不適合進場,因為風報比不佳;

2. 有些點,你並不知道他會漲或會跌,但仍可以進場,因為獲利可能很可觀;

3. 別人買進的點,並不一定適合你進場;

4. 你進場的點,別人也不一定適合進場;

5 .所以別人認為會漲或跌,對你來說可能沒有意義。

如果,這個部份可以真正領悟弄懂,“穩定的績效“將不會再只是夢幻似的目標。“要成功必須跳脫猜行情階段”,你一定要領悟這句話的含意。任何技術分析、基本分析、求神問卜…,都是猜行情。換言之,當你花下所有時間在判斷行情走勢時,你幾乎無法成功。系統的建立就是在為交易創造一個對交易者有益的環境,每個想成功的人都應該有一個適合他自己的交易系統。


6

“風險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