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充电,正是读书时,推荐几本"小书"

疫情期间,不能出屋,在家读书是个不错的选择,给大家推荐几本我最近读的书。说是小书,因为都不厚,20万字以内。但都非常喜欢,引发的思考也不亚于那些大部头。

第一本:《鼠疫》

宅家充电,正是读书时,推荐几本

推荐语:"能够战胜瘟疫的,只有人类的正直诚实",距离那次瘟疫几十年后,新冠肺炎暴发,这句出自《鼠疫》的话依然振聋发聩。当我们经历了两个多月的隔离,经过无数医护人员的前赴后继,再拿起这本时才真的感同身受。名著之所以是名著,在于它的预言性,《鼠疫》中医务人员的冷静务实,一线志愿者的无私,政府的反应迟钝以及人们面对疫情的迷茫、苦闷,今天在全世界上演。


第二本:《查无此人》

宅家充电,正是读书时,推荐几本

推荐语:短小精悍的一本小书,大概一个多小时就能读完,但读完后又让你欲罢不能。这本小说和著名的《少年维特的烦恼》一样,也是采用书信体。昔日两个亲密无间的好友,其中一个回到德国后,纳粹上台,其思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说节奏紧凑,压抑的政治、友情的破裂、少女的死亡,最后信封上"查无此人"几个字将故事推向高潮,也引发读者无尽思考。(不太好找,私信可获电子链接。)


第三本:《少年凯歌》

宅家充电,正是读书时,推荐几本

推荐语:中国第五代导演——陈凯歌少年时所经历的文革梦魇,一段不堪回首又不能忘却的荒诞历史。午夜梦回,依然能够想起红色的背景下,那个旧日的京城,从一个庙宇遍布的古城,变成一个冷冰冰的工业都市。当初的那些人和事,历历在目,并惊诧于当时的疯狂。"两个都要求耐得住寂寞,而我是一个耐得住寂寞的人。" 陈凯歌自认能同时胜任导演和作家。读完《少年凯歌》以后,确实惊叹作者文笔功力深厚,如果当初没有做导演,应该也会是不错的作家。


第四本:《薄薄的故乡》

宅家充电,正是读书时,推荐几本

推荐语:设计装帧非常精美,被封为2015"中国最美的书"。独立电影导演忠于内心的想法,在浮躁的商业氛围中,追求真正的电影艺术。比较喜欢的几个导演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一直在拍自己的心结,贾樟柯一直拍小镇青年,娄烨一直拍青春迷茫,王小帅一直拍三线生活。王小帅从《我12》《青红》拍到《闯入者》,贯穿少年、青年、老年。曾经有一群人,国家一声号召,拖家带口,背上行囊,从上海、湖北、东北等地聚集到西南西北的大山里。如今,往日的厂房已经门窗破败,空无一人,萧条,老旧。《薄薄的故乡》会带你了解那个特殊的时代,那群特殊经历的人,也许他们没有故乡,但又处处是故乡。


第五本:《海子的诗》

宅家充电,正是读书时,推荐几本

推荐语:2019年,距离海子卧轨30周年,关于他的热度不降反增。他被冠以诗歌国王、时代的殉葬者等称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以梦为马"被用在房产广告上,海子肯定没想到多年以后以误读的形式重回人间。春天,十个海子复活,于是又拿出那本薄薄的《海子的诗》重读,真的走近30多年前那个苦闷、倔强、偏执的少年。


第六本:《郁达夫日记》

宅家充电,正是读书时,推荐几本

推荐语:"一年将尽,又是残冬的急景了,我南北奔跑,一年之内毫无半点成绩,只赢得许多悲愤,啊,想起来,做人真是没趣。"这句话出自《郁达夫日记》,也是我的2019。原来对郁达夫的印象是"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一代才子、富二代、留学日本、只身抗战、远渡东洋,最后生死不明,多年后追认成烈士。但《郁达夫日记》中记录的多是生活琐事,让这位历史文人不那么脸谱化,像我们身边的普通朋友,日常都在打牌喝酒、读书写文,流连妓院,对自己的生活事无巨细的记录。在琐碎的背后,也能看到一个文弱的书生,却坚持用笔抗日。半生潦倒,却四处救济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