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人友善是修養,獨來獨往是性格(不無道理)


伊壁鳩魯說:“被迫置身於人群的時候,往往是最應該自守孤獨的時候。”

在生活中,我們的身邊總是有一些人,對待別人的時候非常的友善,但是卻總是一個人獨來獨往的。

其實這樣的人,都是喜歡獨處的人,享受著獨處帶來的安靜.不用去考慮別人的感受,擔心自己的一些言語或是行為傷害了別人。可以專心的學習自己想要學的東西,不用被別人說打擾。

這樣的人懂得自己沒辦法做到讓所有人都喜歡,所以與其活在別人的情緒下,還不如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不用刻意的去討好別人。而獨來獨往的人其實也不是不會社交,而是沒遇到跟自己志同道合的人罷了。

待人友善是修養,獨來獨往是性格(不無道理)


一、獨來獨往,是一種內心強大的表現

塞內加說過:“只要持續地努力,不懈地奮鬥,就沒有徵服不了的東西。”

在生活中,那些獨來獨往的人,總是會被人扣上“孤僻”的帽子,認為是不合群的表現。但是人只有在變得成熟後,才會懂得其實這就是內心強大的表現。

曾在學校的時候,班裡就有一個同學總是獨來獨往的。不管是上下課,去圖書館,還是去食堂吃飯都是一個人。平常的時候,也從來不會主動的去跟別人說話。

但是平時在路上的遇到的時候,還是會象徵性的點個頭,打個招呼。班裡的很多人,都覺得他就是一個非常孤僻的人,不善於跟別人交往。

但是直到期末,班裡舉辦說課比賽的時候,他才讓人大吃一驚。在上到講臺上說課的時候,每個人都顯得有些緊張,害羞。說話的時候都斷斷續續的,甚至有些人還伴隨著顫抖的聲音。

但是輪到他的時候,不僅說話的聲音洪亮,而且氣勢如虹,一點也不會感到緊張。說的內容也非常的生動,一下就讓老師記住了他。

而經過那次後,我也非常的敬佩他,他內心的強大,是很多人都沒有的。

其實人的內心都是不敢面對孤獨的,想通過身邊的人,來讓自己不至於孤獨。因此常常委屈了自己,去迎合別人。而一個內心強大的人,就不需要通過去迎合別人,讓自己變成一個所謂合群的人。

而往往獨來獨往的人,都是內心強大的人。

待人友善是修養,獨來獨往是性格(不無道理)


二、獨來獨往並不是孤僻,而是有屬於自己的圈子

彌爾頓說:“學會以最簡單的方式生活,不要讓複雜的思想破壞生活的甜美。”


有的時候表面上看一個獨來獨往的人沒有什麼朋友,只是可能自己沒有發現罷了。往往這樣的人所交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有句話說的好:“朋友不在於數量,而是在於質量”。

可能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跟對這個社會經歷的多了。才會慢慢的懂得雖然自己的朋友很多,但是可能才有寥寥無幾的幾個人可以說一些真心的話時,才會懂得去捨去一些沒有意義的社交。

而那些獨來獨往的人,其實早就已經明白了這樣的道理。知道與其把時間浪費在一些沒用的社交上,還不如讓自己獨處,讓自己去學習自己想要學的東西。

以前的宿友小澤就是一個這樣的人,他平時很少待在宿舍,總是往圖書館跑。一方面是由於宿舍比較吵,一方面是跟宿舍的人合不來。

但是除了讀書學習之外,他每天必不可少的就是跟他的朋友通電話,或是一起玩下游戲。有的時候,說著說著還笑出了聲。

有句話說的好:“一切交往的前提都取決於周圍的人是否對你的胃口”。對於跟自己合不來的人,其實也沒有必要強求自己去迎合別人,有的時候獨來獨往才能夠活的自在。

待人友善是修養,獨來獨往是性格(不無道理)


三、獨來獨往的人,其實也是一個內向的人

易卜生說過:“世上最堅強的人就是獨自忍受一切的人。”

內向在現在的社會就是一個貶義詞,人們常常把內向跟自卑混為一談。但是事實上內向根本就不等於自卑。

內向的人,通常都是不喜歡過多的與別人相處,不喜歡過多的社交。而會更加喜歡一個人獨處著,喜歡自己一個人去忍受一切,自己默默地一個人思考著

有句話說的好:“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往往一個內向的人獨處的時候,更能發揮出自身的優勢。

現在的社會,很多的人都認為內向是一個缺點。其實不管是內向還是外向,都有各自的好處。而通常內向的人更能夠靜下心來做好每一件事,不會輕易的被外界所打擾。

其實不管性格是怎樣的,都是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讓自己的生活過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待人友善是修養,獨來獨往是性格(不無道理)


獨來獨往本就是一個人內心強大的表現,不必為了旁人的眼光而生活,為了所謂的合群而隱藏一個真實的自己。讓自己過得並不快樂,並不灑脫。整天讓自己躲在一個虛假的皮囊下生活,不是多此一舉嗎。

因此,就印證了這句:“待人友善是修養,獨來獨往是性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