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真能解决所有问题吗?关键不在于读书量,而在于这一点

“你说这些问题有啥难的?看几本书就能搞清楚的事儿,非得自己在那瞎琢磨。”

上礼拜家人生病去诊所挂点滴,旁边一个正在挂点滴的年轻人正在看托马斯·霍布斯的《利维坦》。当时觉得很惊讶,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愿意花时间去看这种大部头的书了。于是我在陪护的间隙跟他聊了几句,后来互相熟悉了就讨论关于读书对于人生的帮助有多大。

读书真能解决所有问题吗?关键不在于读书量,而在于这一点

于是,就有了开头提到的那句话。

读过我之前几篇文章的读者老爷们应该记得,曾经有一篇文章是讨论为什么有的人读书不多,但是见识和思想深度却远超旁人。作为一个经常读书的人,读书带给我的收获非常多。但是这并不意味我赞同读书万能,读书能不能起到提升自我的作用,关键在于读书的过程中有没有进行思考。

我把这个观点说出来之后,病房里的那个年轻人表示不认同我的观点。在他看来读书是解决所有问题的终极办法,古今中外很多名人都有读书的习惯。他们的成功也是因为大量的阅读,所以现在很多人之所以不能成功,就是因为懒得读书。

关于读书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认同读书作用大的人,会以成功人士都喜欢读书为例。比如国外的比尔盖茨、扎克伯格,国内的马云、樊登、罗振宇等等。而不认同读书的作用的人,会以读书不多但是却成为老板的人来举例。比如他们知道的身价千万的老板,中学都没上完就出来打拼等等。

读书真能解决所有问题吗?关键不在于读书量,而在于这一点

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学习是我们读书的主要目的之一。但是现在有很多人却在盲目地推崇读书,认为通过读书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这种观点到底对不对呢?正好4月3日是世界读书日,我们就接着这个话题来简单说说读书到底有没有用。

知识从哪来

在开始今天的内容之前,先来明确一下我的观点。读书是性价比最高的个人投资之一,通过读书可以完成快速成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只有读书,才是成长的唯一途径。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得从我们是如何学习知识的开始说起。

知识的来源大致上可以分成三种,第一种是实践。以小孩玩打火机为例,小孩子没有打火机=危险这个概念。当他被打火机燃起的火焰烫到手之后,才会形成打火机=危险这个概念。人类的第一批知识就是以类似的方式,通过实践积累得来的。

读书真能解决所有问题吗?关键不在于读书量,而在于这一点

当小孩子有了打火机=危险这个概念之后,他会把这个概念告诉契机的小伙伴。这样其他对这个概念没有了解小孩子们,会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打火机=危险这个概念。人们会把自己的知识,以语言。文字、图像等方式告诉给别人。

我们读书的过程,就是以文字的形式学习前人的经验。

前面提到知识的来源可以分成两种,除了实践和传授以外,第三种被称为反馈。当另一个小孩子听到别的小孩子说打火机=等于危险之后,还是会控制不住好奇心。于是他在不断的尝试中会发现,原来当手指快速穿过火焰的时候,自己并不会受到伤害。于是知识此时就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的打火机=危险,变成了火焰长时间接触手指才会受伤。

这个过程,就是通过反馈来更新知识的过程。

读书真能解决所有问题吗?关键不在于读书量,而在于这一点

当我们通过读书学到知识之后,需要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然而知识是由过去的人经过观察总结而来的,他们在记录过程中所处的环境和条件与我们不同。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完全复制当时的情形,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自身情况来进行调整。

这种经过调整的知识,相比旧的知识更加适合当下的情况。

说完了知识的来源,我们再来看看读书这件事。当我们通过读书完成知识的迁移之后,知识只是存在于脑海中的抽象概念。对于知识,我们知识有一个懵懂的理解。只有通过思考,将知识与现实情况相结合,我们才能发挥出知识的最大作用。

这样读书才是有效果的。

读书的作用在于掌握更多思维模型

很多人之所以读了很多书,却仍然解决不了问题,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没有通过读书来锻炼自己的思维模型。

读书真能解决所有问题吗?关键不在于读书量,而在于这一点

就拿动力思考法来说吧,这套思考法的主要因素包括这几个方面:输入项、输出项、合作者、影响者、竞争者。比如用动力思考法来分析特斯拉在中国建厂对汽车产业的影响。传统动力汽车尽管在国内已经发展很多年,但是在面对以BBA为首的传统车企时,竞争力仍然不够足。

输入项是我们已经拥有的完整的汽车产业链,输出项是我们的整车和出口的零部件。合作者是位于汽车产业链上下游的生产商,影响者是车企所在地区的政策、经济环境等等,竞争者则是国外老牌汽车生产商旗下的顶级零件供应商。

用动力思考法来分析问题的时候,想找到这几个方面其实并不难。这套思考方法的难点,在于第二步,也就是依据时间来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

想要理解一件事的发展方向,在完成分析要素之后,就要寻找合理的参照物,以这些参照物来分析事情的发展进程。

读书真能解决所有问题吗?关键不在于读书量,而在于这一点

按照前面的分析来看,在传统动力汽车领域里,我们的劣势过于明显。比如动力技术、气动技术等等,最主要的是,我们在这些领域里的话语权不够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想要创造出一款全新的传统动力汽车难度太大。

于是我们可以尝试开发新能源动力汽车,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汽车生产商正好可以满足我们对于这方面技术的需求。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提供政策、经济以及市场方面的帮助。让特斯拉来上海建厂,帮助国内的新能源动力汽车产业进行技术升级。

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类似的“线索”。再把这些线索与我们所面临的问题结合,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读书真能解决所有问题吗?关键不在于读书量,而在于这一点

这样读书才能发挥出最大作用。

读书的关键在于主动思考

说完了这些,也许各位读者老爷们已经明白了。一个人的认知方式、思维深度、眼界的广度与读书多少并不是直接因果关系。多读书,可以让我们快速从前人的经验中找到解决办法。不喜欢读书也没关系,同样可以在看影视剧、与别人交流等等过程中,思考这些事背后的规律。

在找到规律之后,再用他们来解决遇到的问题。

这个主动思考的方式,就是逻辑学中经常强调的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通过类比推理发现从书中得到的哪些方法与之类似,之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将这些书本上的知识进行调整。在完成一次解决问题的过程后,还不能算完。

读书真能解决所有问题吗?关键不在于读书量,而在于这一点

接下来要做的,就像前面小孩子玩打火机那样。将调整过的知识总结归纳,形成个人经验。在不断重复这个过程后,我们的个人能力也会越来越强。

关于读书的多寡与个人能力、认知水平之间的关系,我们就简单说到这里。如果说经常读书的人有什么特点,我想说经常读书的人不迷信。这里说的“迷信”指的是盲目推崇读书的作用,经常读书的人知道读书并不能解决日常生活、工作中常见的问题。

只有在读书的时候多思考,读书才有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