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球打開一扇大門,中國這一外交創舉令外媒折服

1971年4月10日,美國乒乓球隊訪問中國,引起世界關注。當時,毛澤東利用“乒乓外交”,手一揮,“小球推動大球”,一下子便推開中美之間沉重大門。乒乓球拍被轉化為一種推行外交的工具,這是外交史上史無前例的事,國際輿論一致將其冠以在當時看來非常新奇的名詞:“乒乓外交”,時至今日,這一外交創舉依然為人們所津津樂道。

一個小球打開一扇大門,中國這一外交創舉令外媒折服


美國隊訪華時機尚不成熟

1971年3月28日,第三十一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在日本名古屋舉行。比賽期間,中國隊與美國隊曾多次相遇。當中國隊獲得男子團體冠軍後,中美兩國運動員在遊覽時又碰到了一起。爽朗的美國青年笑著問:“聽說你們已邀請我們的朋友(指加拿大隊和英國隊)去你們國家訪問,什麼時候輪到我們啊?”中國代表團團長趙正洪答道,會有機會的。此後,中國乒乓球選手莊則棟與美國選手科恩在乘車時主動交談,並送他一塊中國杭州織錦留作紀念,此事又被當地各大媒體突出報道。中國隊的友好態度,深深觸動了美國代表團副團長哈里森,他來到中國代表團駐地,提出訪華要求,代表團立即向國內報告。

一個小球打開一扇大門,中國這一外交創舉令外媒折服

莊則棟向科恩贈送織錦

4月3日,外交部和國家體委就美國隊訪華問題寫報告給周恩來,認為目前時機不成熟。4日,周恩來將加註了意見的報告送毛澤東審批。毛澤東經過反覆慎重的考慮,才將大致同意周恩來意見的批覆退給外交部。6日下午4時30分,中國代表團接到外交部的指示:“……可以告訴美國隊現在訪華的時機還不成熟,相信今後會有機會。可留下他們的通信地址。但對其首席代表在直接接觸中應表明,我們中國人民堅決反對‘兩個中國’、‘一中一臺’的陰謀活動。”

與此同時,中美兩國運動員接觸的消息馬上在當地傳播開來,並且引起了西方新聞媒體的普遍關注,甚至連莫斯科正在召開蘇共二十四大的新聞都不如這條消息引人注目。

深夜作出邀請美國隊訪華決定

夜色下的中南海,毛澤東正在閱讀新華社摘編的反映世界各國動向的“大參考”,他也被西方新聞媒體連篇累牘的報道所吸引。當他不久前看到莊則棟同美國運動員科恩接觸的簡報後,就提出讓中國乒乓球代表團同國內的電話聯繫由每天2次增加到4次,以便及時掌握動態。

西方通訊社的報道使毛澤東重新考慮起原先的決定來。他同斯諾講過,歡迎尼克松到北京來,有問題需要跟他商量解決。此時讓就在家門口的美國乒乓球隊打頭陣是否有利?現在第31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已近尾聲,如果不馬上邀請美國乒乓球隊訪華,他們打道回府,時機就錯過了。

當天深夜,毛澤東本來吃了安眠藥想早睡,卻似睡非睡。他的腦子裡還在考慮是否邀請美國乒乓球隊訪華的大問題。突然,毛澤東用低沉含糊的聲音對身邊正在吃飯的護士長吳旭君說:“打電話給王海容,邀請美國隊訪華。”吳旭君一聽,覺得這跟白天批覆的意思不是完全相反嗎?她又想起平時毛澤東交代過:“吃過安眠藥以後講的話不算數。”這可真是令她有些進退兩難了。這可不是兒戲,她必須想法子再證實一下主席的真實想法。

這時,毛澤東坐在床上,頭枕兩手趴在胸前的飯桌上。過了一會兒,毛澤東抬起頭,使勁睜開眼睛,說:“小吳,你還在那裡吃呀,我讓你辦的事你怎麼不去辦?”毛澤東平時都稱呼她“護士長”,只有在特別嚴肅的時候才叫她“小吳”。吳旭君故意大聲說:“主席,您剛才和我說什麼呀?我盡顧吃飯了,沒聽清楚,你再說一遍。”

於是,毛澤東又一字一句、斷斷續續地把剛才的話重說了一遍。這回,吳旭君聽清楚了,但是她還是不放心,反問了一句:“主席,白天退給外交部的文件不是已經辦完了嗎?您親手圈閱的,不邀請了,怎麼現在又提出邀請呢?您吃過安眠藥了,說的話算數嗎?”

這回,毛澤東果斷地一揮手,說:“算!趕快辦,要不就來不及了。”看來毛澤東此時頭腦非常清醒。吳旭君立即跑去把毛澤東的最新決定電話告知了王海容。這時,已近午夜12點了。吳旭君又跑回去將與王海容通話的情況報告了毛澤東。

毛澤東聽罷點頭說:“好,就這樣。”說完,他上床躺下,很快就睡著了。毛澤東在6日深夜作出邀請美國隊訪華的決定後,周恩來立刻告訴外交部電話通知在日本的中國代表團,正式向美方發出邀請。

“世界政治中發生的一件稀奇事兒”

當中國代表團負責人宣佈這一消息後,立刻引起轟動,日本各大報紙都在頭版頭條登出消息,報道中美之間的“乒乓外交”。周恩來興奮地在轉給毛澤東的一份報告上寫道:“電話傳過去後,名古屋盛傳這一震動世界的消息,超過31屆國際比賽的消息。”當晚,周恩來向出席全國旅遊和援外工作會議的代表宣佈:從今天起,我們展開了新的外交攻勢,首先從中國乒乓球隊開始。

4月10日,美國乒乓球代表團如約而至。由9名運動員、4名乒協人員及2名家屬和3名記者組成的代表團走過了羅湖橋。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第一個正式來訪的美國代表團。

一個小球打開一扇大門,中國這一外交創舉令外媒折服

14日,周恩來在人民大會堂東大廳會見了美國乒乓球代表團。他說:“中美兩國人民過去往來是很頻繁的,以後中斷了一個很長的時間。你們這次應邀來訪,打開了兩國人民友好往來的大門。”周恩來好客、謙遜和睿智的風度,親切和藹的笑容,誠摯友好的談話,給第一次來到這塊被認作“神秘國土”的美國人以深刻印象,並且引起全世界輿論的關注。

中美乒乓球隊互訪使中美關係獲得突破性進展,從此打開了中美二十多年冰凍的政治僵局,被譽為“小球推動大球”的“乒乓外交”。外媒對此事也給予了高度評價。

據新加坡《民報》1971年4月15日報道,由中國這次的創舉而見其推行外交政策,在運用上已達神奇莫測之境。隨手拈來,妙用無窮。另據瑞典《晚報》1971年4月15日報道,中國的“乒乓外交”是多年來世界政治中發生的一件最稀奇的事件。它打開了世界政治嶄新發展的可能性。它甚至會影響到1972年美國總統選舉的結果。

後來,周恩來在許多場合提到了“乒乓外交”。5月30日,他在外事工作會議上,第一次在大眾場合頗有深意地說:“4月7日,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把乒乓球一彈過去,就轉動了世界,小球轉動了地球,震動世界嘛!”

小球確實帶動了大球。7月,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秘密訪華,隨後雙方發表了公告,宣佈美國總統尼克松將訪問中國。10月,基辛格再次來華,為尼克松訪華做了安排。1972年1月初,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副助理黑格率先遣組來華做尼克松訪華的準備工作。2月21日,尼克松訪華。這一連串的新聞,使得全世界都把注意力投向了中國。“小球轉動了大球”從此揚名世界。

作為外交思路長期延續

乒乓球運動為中國提供了一種新的外交思路,在之後的時間裡,中國將這一特殊外交手段發揚光大。

一個小球打開一扇大門,中國這一外交創舉令外媒折服

1972年4月11日,中國乒乓球隊受邀回訪美國,在美期間受到美國群眾熱烈歡迎

其中,亞非邀請賽和中日友好乒乓球賽是最典型的例子。在1971年11月,中國成為有五十多個國家參加的亞非乒乓球邀請賽的東道國。這次邀請賽的目的是促進亞非國家的友誼。比賽只限於亞非國家參加,因此它有著濃郁的政治色彩。為期十天的亞非乒乓球邀請賽是中國“乒乓外交”的繼續。

“乒乓外交”的理念甚至被應用到其他國際關係實踐中。2018年5月3日國際乒聯宣佈,本應在當天參加2018年世界乒乓球團體錦標賽女子四分之一決賽的韓國和朝鮮隊將組成聯隊參加餘下比賽,小小乒乓球再次扮演了促進和平的角色。

國際乒聯主席維克特稱,這是“乒乓外交”的再一次實踐。他說,始於中美的“乒乓外交”確有襄助促進和平的傳統,希望乒乓球能為朝鮮半島和平和世界和平做出一點貢獻。

“小球轉動大球”的“乒乓外交”用體育運動“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柔性對話,打破了中美兩國相互隔絕的堅冰,拉開了兩國關係改善和發展的序幕,也為世界和平、人類發展做出了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