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宜昌的舊時光:一座塔、一座城,穿越悠悠歲月,將往事寫進風中


老宜昌的舊時光:一座塔、一座城,穿越悠悠歲月,將往事寫進風中

天然塔幽幽地立在江邊,看著雲、聽著風、守著山。

兩個多月沒有來這兒,心裡總感覺少了點啥,有點空閒,去天然塔走走。乍暖還寒的天氣,臨近傍晚,還飛著細雨,少有遊人,難得一份清靜,正合我意。

原本筆直的沿江大道,在塔旁拐了個彎,和長江一起,彷彿把天然塔緊緊擁在懷裡。是為了為天然塔留出一分安靜的空間?或許是想讓過往的車輛、行人路過這裡,可以放慢速度,與它多親近片刻?

順幾級臺階上去,先看見兩棵龍柏,葉針油綠綠的。它們的身體向塔身斜去,樹幹朝一個方向歪著。這個位置是江邊風口,應該是風力的緣故,可我更願意它們是因為想和塔身挨的更近些,努力向前傾,所以長成了這樣兒。

幾樹桃花淡淡的、懶懶地倚著石階,春已過半、花事已去,欄杆旁、草地上盡是殘紫緋紅,還有盡數花瓣直接墜入長江,輕舞片刻、轉瞬即逝。

傍晚的風裹著一絲涼意,和塔簷上的鈴鐺撞了個正著,驚飛了窗格上歇著的燕子,撲楞楞的飛到了不遠處的樹枝上,猶四下張望。

青石塔基上隱隱的苔痕像一副水墨畫般,線條隨性、自由。點點水漬把青磚浸染的痕跡斑斑,時光如筆,在這片青磚石牆上刻上深深淺淺的印跡。一年復一年,他們靜立在風中,聆聽歲月有聲。塔縫間的空隙里長出不少野草,悠閒地看雲聽雨。也許是風把它們從遠處送來、也許是頑皮的小鳥一不留神把它們落在此處,它們也就在塔上安了家,倒也閒適自在。

圍繞塔身的八個護塔金剛早已殘破不全,依然盡職盡責的拱衛著塔身。八方飛簷、七層石塔,直聳雲天。塔身四周雲紋纏繞,飛簷拱翹。

這塔原來是可以登上去的,現在為保護古蹟,不能進去參觀。沿著狹窄的樓梯,登上一百多級臺階,宜昌城可盡收眼底。

老宜昌的舊時光:一座塔、一座城,穿越悠悠歲月,將往事寫進風中

遠處群山綿綿、城內燈火闌珊,江水緩緩流過豁然開朗的山口,和遠處的天際連成一片。江上帆影點點、燈光閃爍、群山和塔影倒映在水中,微風起,水面鱗紋片片,燈影隨波起伏。遠望群山,銜江而立,如幾條臥在水面上的巨龍,自有威儀。

塔下的石牆上,刻畫著老宜昌八景。物換星移,這八處景觀有的已經消失在時光深處,在這裡,可以找尋到些許老宜昌的昔年舊影。

天然塔身後是巍巍東山,倚靠著大江,上下守望著磨基山和荊門山。三山一塔一江,是老宜昌的格局。對著長江的塔門緊鎖,一幅對聯:玉柱聳江干,巍鎮荊門十二;文峰凌漢表,雄當蜀道三千。

時光轉盤撥回到東晉,一個叫郭璞的人來到夷陵。他觀山勢、查水形。最後選在江邊一片低窪地,壘起了兩個土堆,以補五行缺土之短,以去除水患,也就有了這天然塔。

古塔幽幽,依偎著夷陵城,看帆起帆落,聽潮湧潮退,穿過唐風宋雨、悠悠歲月。陪伴和見證了小城的芳華往事。

時光走進了大明朝, 土壘的臺子終被時間漸漸磨平了,出生在夷陵的大學士文安之,看到這殘土敗臺,籌集資金,準備重修此處。無奈戰火綿綿,他離開故土,遠走他鄉。離別之時,深情回望,天然塔終與他漸行漸遠。

老宜昌的舊時光:一座塔、一座城,穿越悠悠歲月,將往事寫進風中

從乾隆十年到乾隆五十五年間,天然塔經過多位東湖縣令和鄉紳多方奔走籌辦下,幾次修整,終於有了現在的樣子。

時光如白駒過隙,天然塔依然屹立。曾經濤險浪急的江面,早已是江平水闊,再無水患之憂。天然塔從護佑夷陵城到守望宜昌城,一路走過。

前些年,我並不喜歡來看這塔。青磚石牆、靜靜地立在這裡,寂寥又冷清,實是無趣。

不知何時開始,漸漸喜歡在石塔旁停留的時光。

稍有空閒,我就會來這走走看看。踩著青石板路,撫摸下灰磚老牆。任性的風不停地吹著,裡著樹上的飛絮在半空中旋轉、歡舞,悄悄地落在頭上、肩上。

不獨於我,在很多宜昌人的心底,都有一份寶塔情結。這塔見證了一座城的悠悠往事。像極了一位歷經滄桑老者,安靜地待著,看閒雲、聽江風、說往事。

天然塔也勾連著這座城市的文脈墨根,從東晉的郭璞到清代的馮荃,雅風相傳。天然俯碧流,登臨四面景全收。山連吳楚開雲日,江湧瀟湘過客舟。遠村煙浮元亮圃,近城風扇謫仙樓。春光到處都成畫,茅屋人家隔水洲……

走近它,可以找尋這座塔和這個城的前世今生。它在斑駁的石牆中、苔痕點點的磚縫間、坑坑窪窪的青石條路上、不停不休的風裡……走走、看看、停停、坐坐、找找、尋尋,天然塔和老宜昌一直都在。

一座塔、一座城,穿越悠悠歲月,將往事寫進風中!

老宜昌的舊時光:一座塔、一座城,穿越悠悠歲月,將往事寫進風中

作者簡介:高莉玲(海棠心語)宜昌市人,宜昌市作家協會會員,2005年開始陸續在期刊、報紙上發表散文。喜歡溫暖的文字,喜歡與溫暖的文字一路同行,捕捉生活中的點滴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