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教授臨終前的勸告:被誤解千年的“迷信”,會讓中國大放光彩

《易經》堪稱我國文化的源頭。它的成書時間早,內容卻是極其豐富,幾千年來對中國的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

易經是一門既玄奧又日常,“百姓日用而不知”的學問

讓很多人沒有讀過《易經》,但是也知道易經中的道理,比如說我們熟知的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就是出自《易經》。

清華教授臨終前的勸告:被誤解千年的“迷信”,會讓中國大放光彩

儒家以《易經》乾卦立派,道家以《易經》坤卦立派,兵家三十六計也是來自《易經》。

所以說“群經之首,大道之源”這個名頭,《易經》絕對是擔得起的。

不過到了近代,很多人都對《易經》抱有偏見,主要是因為易經中關於占卜,算卦等方面,被很多不懂裝懂的人利用,讓很多沒有看過易經的人,以為易經就是“迷信”!

清華教授臨終前的勸告:被誤解千年的“迷信”,會讓中國大放光彩

但其實這個說法是非常錯誤的,易經中包含的智慧,早就被無數人認可了。

甚至在30年前,一位清華教授在臨終前也提到了《易經》

在囑咐完遺囑之後,他旁邊的學生詢問是否還有什麼要留下的。

這位老人想了一會,只留下了一句遺言:“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

清華教授臨終前的勸告:被誤解千年的“迷信”,會讓中國大放光彩

而這位老人就是馮友蘭先生,他是著名哲學家,歷任中國清華大學的哲學系教授,同時也是中國中央研究院院士,是《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等的作者。

這樣一位學識淵博的老者,在去世之前,最放不下的竟然是《易經》。

清華教授臨終前的勸告:被誤解千年的“迷信”,會讓中國大放光彩

可能也是對中國人覺得易經就是迷信這件事看不下去,想要讓大家重視吧。

畢竟我們不覺得易經是“好東西”,外國人卻是經常研究,還研究出了很多重要的理論發現。

比如說:西方《遺傳密碼》和中國《易經》的64爻卦象驚人的一致。

清華教授臨終前的勸告:被誤解千年的“迷信”,會讓中國大放光彩

1953年,華生和克立克提出了DNA雙螺旋結構模型,12年後尼倫伯等人破譯了遺傳密碼,還將其做成了《國際普適遺傳表》。西方的學者驚奇地發現,《遺傳密碼》和中國《易經》的64爻卦象驚人的一致。

幾千年來,《易經》可以預測人生,並不是封建迷信,而是因為它本身就是開啟生命密碼的鑰匙。

清華教授臨終前的勸告:被誤解千年的“迷信”,會讓中國大放光彩

除此之外,還有德國有一個數學家,叫萊布尼茲,他就從《易經》八卦裡看出了二進制;

丹麥有一個物理學家,也是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叫波爾,它從太極圖裡看出來波粒二象性原理。

楊振寧、李政道從《易經》的陰陽消長的原理中得到啟發,提出了原子能態二組的奇偶性雖是不滅的,但不是不變的,而且存在著盛衰消長的變化,這一重大發現使他們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

清華教授臨終前的勸告:被誤解千年的“迷信”,會讓中國大放光彩

華夏文化的博大精深並不只是說說而已,《易經》這本書其實包羅萬象

魯迅曾經說過,如果不讀《易經》,你就無法瞭解中國文化。

古代的儒家、道家思想,分別是以《易經》中的乾卦和坤卦為核心的。

虞世南說:“不知易不可為將帥。”

清華教授臨終前的勸告:被誤解千年的“迷信”,會讓中國大放光彩

由此可見,《易經》不止與科學息息相關,在現實生活中,無論是什麼人,都可以從中悟出很多人生的道理和規律,這樣的中華瑰寶值得每一位中國人去品讀。

清華教授臨終前的勸告:被誤解千年的“迷信”,會讓中國大放光彩

當然,身邊很多對《易經》感興趣的朋友都表示過,這本書的內容全都是文言文,普通人怎麼可能看得懂呢?

這時候我就會跟他們推薦最近我正在研讀的一本《圖解易經》,朋友們閱讀後都表示,書中不僅將原著全部翻譯成了大白話,而且還在其中穿插了圖片講解,徹底解決了閱讀困難的問題。

清華教授臨終前的勸告:被誤解千年的“迷信”,會讓中國大放光彩

書中對五行,太極,八卦等內容都做出了較為詳細的講解,而且

會通過一些簡單易懂的例子來教給大家如何分析解決問題,巧妙地將原本枯燥的內容轉化成了人人都能受益的知識。

清華教授臨終前的勸告:被誤解千年的“迷信”,會讓中國大放光彩

假如你也有同樣的苦惱,那麼推薦你也選擇這本《圖解易經》來閱讀,只需要56元你就可以從中獲益,何樂而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