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風”的週末,從一隻風箏開始

“拉風”的週末,從一隻風箏開始

“拉風”的週末,從一隻風箏開始

彭州的四月

是踏青和放飛的季節

草長鶯飛

東風猶在

風箏剛好飛上天

就此開啟一個“拉風”的週末……

“拉风”的周末,从一只风筝开始“拉风”的周末,从一只风筝开始

鳶鷂于飛

聽鑑彭州,跟著耳朵去旅行……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大家好,我是聲音導遊馮耀,又到了可以放風箏的季節,本週我就跟大家分享一篇彭州人雯霽的文章——《鳶鷂于飛》。

錢鍾書說,春天是該鑲嵌在窗子裡看的,好比畫配了框子。但總有些東西,是畫框所圈不住的——草長鶯飛,東風猶在,風箏剛好飛上天。

小時候,每一年都參加敖平鎮上舉辦的風箏節。在平坦而寬闊的小石河灘上,擺滿五顏六色、形態各異的風箏,掛著長長的尾巴,只等風來。待比賽的哨子一響,便倏而爭先恐後地擠上天。

孩子們卯足全力,奮力奔跑,穩穩捉住手裡細長的風箏線,眼看自家的風箏搖搖擺擺上天,才略舒了一口氣。稚子仰面,陽光閃爍,箏線微顫,像喜極而泣的嗚咽。

比賽壓軸的風箏永遠都是一條威風凜凜、五彩斑斕的龍頭風箏。它的長度約十多米,放飛時需要好幾人一起努力,方能成功飛上天。每當龍頭蜈蚣風箏成功上天,便是賽事的高潮,底下的人們都在歡呼,看它猶如一條巨龍翻滾在藍天白雲間,頗有“紙鳶跋扈挾風鳴”之感。

紅樓詩中說,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不過,風箏並非全部都是氣勢凌然的,孩子們放的多是紙鳶——用特別的紙絹和竹篾做成的簡易風箏。不過,最早的風箏卻並不是用單薄的紙裱糊的。

古時候,風箏的叫法不一,南方稱“鷂”,北方稱“鳶”。“風箏”一詞始見於五代,從隋唐開始,由於造紙業的發達,民間亦開始用紙來裱糊風箏。

到了宋代,放風箏便成為人們喜愛的戶外活動,也成為文人墨士藝術創作中的一種題材。宋人周密在《武林舊事》寫道:“清明時節,人們到郊外放風鳶,日暮方歸。”明清時代,風箏的發展更是處於鼎盛時期。文人墨客親手扎繪風箏,除自己放飛外,還贈送親友,題詩作賦,將之視為極風雅的活動。

到後來,風箏圖案也由一開始單調的色彩轉向五彩斑斕的圖案,其內涵也越來越豐富,更多地寄託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寓意吉祥安康。到了今天,風箏的圖案更加靈活多變,大多數源自小孩子喜歡的卡通人物形象,憨態可掬,意趣橫生。

小小紙鳶,亦可俯瞰萬籟、暢然聞風。又到週末,春風正好,彭友們趕緊去和風箏來一場約會吧!如果你也喜歡今天的分享,請在文末為我們點亮在看。

“拉风”的周末,从一只风筝开始

關於風箏的記憶

“拉风”的周末,从一只风筝开始

古時候,風箏的叫法不一,南方稱“鷂”,北方稱“鳶”。史料記載,相傳春秋時代,“墨子為木鷂,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這便是最早的木製風箏。

“拉风”的周末,从一只风筝开始

“風箏”一詞始見於五代,明代陳沂《詢芻錄》記載:“初,五代漢李鄴於宮中作紙鳶,引線乘風為戲。後於鳶首,以竹為笛,使風入作聲如箏,俗名呼風箏。”

“拉风”的周末,从一只风筝开始

隨即,從隋唐開始,由於造紙業的發達,民間亦開始用紙來裱糊風箏。到了宋代,放風箏便成為人們喜愛的戶外活動,也成為文人墨客藝術創作中的一種題材。宋人周密在《武林舊事》寫道:“清明時節,人們到郊外放風鳶,日暮方歸。”

“拉风”的周末,从一只风筝开始

明清時代,風箏發展處於鼎盛時期。此時的風箏在大小、樣式、扎制技術、裝飾和放飛技藝上都有了超越前代的巨大進步。文人墨客親手扎繪風箏,除自己放飛外,還贈送親友,題詩作賦,將之視為極風雅的活動。古人放風箏不單單是為了取樂,他們覺得放掉風箏,就放走了晦氣!

“拉风”的周末,从一只风筝开始

到後來,風箏圖案也由一開始單調的色彩轉向五彩斑斕的圖案,其內涵也越來越豐富,更多地寄託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寓意吉祥安康。到了今天,風箏的圖案更加靈活多變,大多數源自小孩子喜歡的卡通人物形象,憨態可掬,意趣橫生。

敖平風箏

“拉风”的周末,从一只风筝开始

早年,在四川農村集市,隨處可見風箏商販。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風箏逐漸衰落,直至八十年代中葉,四川風箏活動漸獲新生,彭州、崇州等地風箏作坊日益增長,風箏活動也漸由政府或文化體育部門、文化站出面組織,其中尤以彭州敖平發展最為迅速。

“拉风”的周末,从一只风筝开始

彭州市敖平鎮位於彭州城區東北小石河畔,面積33.83平方公里,是川西平原西北要鎮。1997年,省體委批准彭州市為四川省第一個“風箏之鄉”;敖平鎮被成都市文化局命名為“風箏之鄉”。同年七月,

敖平鎮又被省文化廳命名為“風箏之鄉”和“四川省特色文化之鄉”,成為成都市僅有的五個省級“特色文化之鄉”的鄉鎮之一。

“拉风”的周末,从一只风筝开始

1985年,敖平鄉(今敖平鎮)成立鄉文化站,並於1986年成功舉辦了首屆春節運動會,同時產生了開展風箏放飛比賽活動的想法。

“拉风”的周末,从一只风筝开始

1987年敖平鄉成功舉辦了首屆風箏放飛比賽,迄今為止,敖平鎮已連續舉辦了30多屆風箏放飛活動,並且在品種、製作技藝上,年年有所創新,參觀人數、放飛風箏的品種、只數,逐年有所增加,放飛場面不斷擴大。

“拉风”的周末,从一只风筝开始

敖平風箏製作技藝,2006年被列入彭州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彭州風箏製作技藝,很好地繼承和發展了四川風箏的精髓,有一定的藝術文化價值,是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

風箏樂園推薦

▼ 敖平鎮

“拉风”的周末,从一只风筝开始

作為“風箏之鄉”,在敖平鎮你除了可以于山野田園間放飛風箏,還可以感受敖平深厚、豐富的風箏文化。

▼ 通濟花海

“拉风”的周末,从一只风筝开始

逆著風在這花香四溢的花海間肆意奔跑,在一拉一放中看風箏扶搖直上,盤旋在花海上空,還有什麼比這更愜意呢?

▼ 魚鳧溼地

“拉风”的周末,从一只风筝开始

在湔江綠道上漫步,青山幽谷中“洗肺”,並於悠悠青山、碧波湖畔放飛一隻風箏,感受春天的明媚晴朗。

▼ 白鹿鎮

“拉风”的周末,从一只风筝开始

在法式風情的建築間,放飛一隻風箏,讓它在童話小鎮的上空飛舞,一覽白鹿風情小鎮的全貌,彷彿回到最最純真的童年時代。

“拉风”的周末,从一只风筝开始

除了上述地點,彭友們還知道哪些放風箏的好地方呢?

趕緊去評論區留言,分享你們放風箏的秘密基地,和大家一起討論起來吧!

“拉风”的周末,从一只风筝开始

本期聲音導遊

“拉风”的周末,从一只风筝开始“拉风”的周末,从一只风筝开始

馮 耀

馮耀,成都廣播電視臺資深節目主持人,國家一級播音員,四川電影電視學院臺詞與配音教授,成都市朗誦藝術家協會副主席,中華辭賦家協會會員。為數千部(集)電影、電視劇、譯製片及紀錄片配音。擔任夏青杯等各類朗誦大賽主評委。自小精研古詩詞,長年耕耘媒體圈,創作詩詞逾千首,購買書籍過萬卷。著有長篇小說《夏天的向日葵》、《朗誦者》及科普叢書系列《維生素趣談》。

“拉风”的周末,从一只风筝开始

“拉风”的周末,从一只风筝开始

1、優秀稿件徵集

稿件要求:稿件主題為“彭州人寫彭州”。主要內容包括彭州的自然風景、歷史人文、經濟社會、民風民俗、美好事物等,可以是一個景點、一家好店、一份美食、一個回憶、一條路、一座山……一切有關彭州的美的事物以及在彭州生活的美好感受,都可以寫成文字向彭彭砸來!

投稿方式:請在您的稿件後附上個人簡介(姓名+年齡+籍貫+聯繫方式+個人照片)發送到郵箱:[email protected]

2、聲音導遊徵集

報名條件:只要你喜歡朗讀、表述清晰,熱愛彭州、熱愛生活,願意傳播心中的美好,那就不要猶豫,趕緊來報名吧!

報名方式:請將您的朗讀音頻(3分鐘以內)與個人簡歷(姓名+職業+聯繫方式+個人照片),發送到郵箱:[email protected]

本期《聽鑑彭州》由

彭州市融媒體中心&成都市朗誦藝術家協會

傾情合作推出!

“拉风”的周末,从一只风筝开始

第8期:那些年,敖家場廟會上的趣事兒

第9期:願作鴛鴦不羨仙?聽盧照鄰寄情山水暢遊彭州

第10期:千年古剎法藏寺

第11期:春節將至,彭州鼓聲點點

第12期:你的名字

第13期:喚醒彭州

第14期:唐風宋雨裡,彭州驚豔醒來!

第15期:董宅的財富密碼?彭彭帶你探秘中國最大的金銀器窖藏!

第16期:濛陽:古VS今

第17期:清明時節饃饃香

期數:1772期

文字:雯霽 劉倩 品鑑彭州

圖片:張鴻 周勇 冮志秀 張勇 張世祿 文德軍 羅國楊 趙遠平 劉剛 網絡

音頻:馮耀

親,讀完文章,記得在頁面最下方點贊哦!謝謝關注和支持!

有一種美好生活,叫彭州!

弘揚天府文化,傳播城市精神!

親愛的小夥伴們,“品鑑彭州”微信面向全網徵集優秀稿件啦!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主辦:彭州市委宣傳部

主編:王玉巖

副主編:葉韜 馮豔麗

編輯: 孫小潔 劉代萱 鄧茹月 魏悅

出品:彭州市融媒體中心

彭州市融媒體中心舉報電話:028一68611355

“拉风”的周末,从一只风筝开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