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城施策——調控房價“解鈴還需繫鈴人”!

據媒體報道:近日,河北唐山實行限售新政——購房人購買新建商品住房,自網籤之日起42個月內不得上市交易。

因城施策——調控房價“解鈴還需繫鈴人”!


此前,國家統計局發佈的2019年11月份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數據顯示,唐山新建商品住宅、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同比均上漲。數據顯示,2019年11月,唐山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指數環比上漲1.9%,同比上漲11.9%,相比2015年上漲了37.3%。環比上漲幅度與銀川市並列第一。在“雨聲大雷點小”的調控之下,唐山整體房價節節攀升,甚至並列位居全國第一。在剛需感嘆高房價、買房難的同時,不少人都在懷疑本輪房產調控是否又會成為“空調”。

因城施策——調控房價“解鈴還需繫鈴人”!


  令人糾結的是,現在中國樓市的格局是:一面是廣大購房者面對仍然居高的房價望而卻步;一面是眾多開發商依然捂房捂地觀望相持,在等待這陣調控的風潮過去。從而出現了目前樓市“量跌價平”,甚至少數開發商“提價惜售”的狀況。樓價為何居高不下,樓市“新政”何時有效,今後預期如何,這是值得人們關注和探討的問題。

因城施策——調控房價“解鈴還需繫鈴人”!


  “房價”是由土地改革、建築成本、管理成本、營銷成本、稅收信貸等,各科成本綜合決定的;也是由地方政府、開發商、中介機構、投資客、普通購房者等各房產市場的“角色”互相博弈的結果。因此,調控房市是一個過程,不可能立竿見影,“畢其功於一役”,同時也是項系統工程,成效取決於各個因素的“合力”。房價是把“雙刃劍”,漲得太兇,於國於民不利;跌得太低,於國於民也不利。房地產業的興衰,雖然是經濟是否景氣的“風向標”,可是一旦失控,也會“洪水滔天,寸草不生”,謂予不信,請看美國這場由房地產次貸危機引發的席捲全球的金融和經濟危機。

  當前我國房產市場的主要傾向是房價上漲過快。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早在2009年12月7日中國社科院發佈的《經濟藍皮書》指出“內地房價收入比超出合理承受範圍,85%家庭無能力買房”。房價過高、上漲過快,已經成為影響中國樓市持續穩定發展最突出的問題,並且已嚴重影響了社會的公平公正與和諧穩定,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因城施策——調控房價“解鈴還需繫鈴人”!


  考察“房價”,之所以會高漲,主要有以下若干因素:

  第一,土地價格飛速上漲。去年全國財政收入6.8萬億,其中“土地財產”貢獻率達到23%左右。全國土地出讓金收入已經超過1.5萬億,不少城市的土地出讓金,已佔地方財政收入的50%。為此,2009年初全國工商聯公佈研究數據,顯示土地成本占房價58.2%,有些地方,已出現了“麵粉貴於麵包”的瘋狂現象。有些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過分依賴,把“經營城市”扭曲為“經營土地”,以致對樓市和房價採取了明抑暗推、心照不宣的態度,可以說所謂的“土地掛拍”,正是房價衝高的主要推手。

因城施策——調控房價“解鈴還需繫鈴人”!


  第二,開發商造勢抬價。以逐利為先的房地產商,千方百計要實現自己利潤的最大化。去年年初,受金融海嘯影響,開發商們乖巧地“示弱”、叫苦;二季度後隨著回升態勢出現,他們牛氣沖天,漲價勇氣倍增,甚至少數人有恃無恐,大演奇貨可居、捂房捂地、提價惜售等鬧局,進一步“忽悠”消費者,以各種促銷手段引誘購房者“恐慌入市”,以致去年1-11月全國商品住宅銷售同比增長91.5%,幾乎翻番。眼看當前國家宏觀調控力度加大,他們又繼續圈錢圈地、以靜制動、等待時機,少數開發商還硬著頭皮在“堅挺”。

  第三,中介機構坐收漁利。銀行貸款仍然是推動樓市投資與投機的有力工具。在表面嚴格收緊房貸的背後,多種銀行套現方式活躍於樓市。在銀行界看來,有土地和房產的抵押,房地產業即便出現壞賬,還可以通過拍賣收回一部分成本,相比其他無抵押貸款,風險尚屬可控,可謂是優質產品。據統計,去年各類銀行貸出去的9萬多億元中,有近1.6萬億貸給了開發商和二次以上購房者,佔比近20%。鋪天蓋地的各種房產中介,更是興風作浪,推動房價上漲。

因城施策——調控房價“解鈴還需繫鈴人”!


  第四,投資客推波助瀾。隨著城市化步伐加快,拆遷量加大,商品房供應在很長一段時期內,都具有稀缺性、需求性。由於商品房作為一種特殊商品兼有消費與投資兩種功能和屬性,因此想從中投機取巧的人都懷著一種政府不會讓樓市“硬著陸”的預期,熱衷於房地產業的各種投機炒作,並且屢禁不止,一浪高於一浪。

因城施策——調控房價“解鈴還需繫鈴人”!


  那麼如何來制約高房價,確保政府各項調控政策到位呢?具體地說:

  要端正發展房地產業的指導思想。住房不同於其他商品,它是滿足人們生存基本需求的特殊商品,政府有責任為普通老百姓提供住房保障,有責任對失控的房市進行果斷、強有力的干預,不能把房地產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動力,而應把住房政策明確定位於民生、定位於為民服務,使普通民眾在接近建築成本、相關公共設施費用、合理稅收的基礎上得到住房,真正做到“居者有其屋”。為此,必須把地方政府的財政與房地產的關係割斷,從而促使地方政府從房價推手真正轉變為民生的推動者、落實者、完善者。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過分依賴,是其不想讓樓市“硬著陸”,對樓市明抑暗推的根本原因。應該指出,控制不好地價,是政府的失職。政府的財政收入不應該來自土地拍賣,而應該“取之有道”,來自“房產稅”、“物業稅”和“土地稅”。事實證明,任何一個大國的經濟不能不重視房地產業,決不能眼光短淺、急功近利,被房地產業“綁架”。

因城施策——調控房價“解鈴還需繫鈴人”!


  要使房價迴歸合理價位。在土地和地價的管理和限制上,國務院和各有關部門已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規定。當前的重點是使房價“保持在一個合理的價位”。應該看到,制約中國內需的根源之一是高房價。據統計,1998-2009,既得利益集團讓民眾為高房價多付出了10萬億人民幣。合理的房價可以讓民眾節省出更多的資金用於其他領域的消費,將更好解決中國內需不振的歷史頑症。而且廣大民眾可以從“房奴”的枷鎖中解脫出來,擺脫憂慮、改善“蝸居”,激發出巨大的積極性和創造力。而要使房價合理,關鍵之一是制止一些地方炒地、圈地現象,同時對地價也要科學、適度地限制。

因城施策——調控房價“解鈴還需繫鈴人”!


  要抑制房地產暴利和投資投機性需求。要使房地產市場真成為一個以消費為主導的市場,成為一個公平、合理、健康的市場。如果不能保證房地產市場是一個消費為主導的市場,那麼房市就會被投機主導,房價必然會炒翻天。想抑制居高不下的房價,有效方法之一,是遏制投資投機的需求,只有由自主需求的普通購房者主導市場,樓市才會失去大起大落的動力。為此,就需要我們通過改革創新建立起相配套的信貸政策、稅收政府、外資流入限制、金融監管、房市秩序監管出臺,根據國際經驗,建立有中國特色的房市和房價管理和運作機制。

因城施策——調控房價“解鈴還需繫鈴人”!


  要調整住房供應結構,實現住房供應體系多元化。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是構建我國平穩、健康、持續發展房地產市場體制的兩大基石。當前要根據消費者需求和經濟狀況的不同,克服由房地產商壟斷房產市場供應的格局,建立政府與市場分工協作的“雙軌”體制,形成由廉租房、經濟適用房、二手房、新建商品房分類市場構成的完整市場體系,以滿足不同類別、不同層次消費者的需求。

因城施策——調控房價“解鈴還需繫鈴人”!


  上述種種,一言以蔽之,應了中國一句老話:“解鈴還需繫鈴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