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為吃鵝肉書寫《黃庭經》成為名帖,被歷代書家奉為至寶

《黃庭經》又被稱作《換鵝帖》,被後人奉為小楷中的上品。關於《黃庭經》,流傳較廣的說法是:山陰有一個道士,養了十幾只鵝,王羲之乘船遊玩看到鵝後就想買下幾隻,但是道士不賣,道士提了個條件,若是王羲之能抄寫《黃庭經》全文,便把鵝送給他。王羲之欣然答應,用了半天時間抄寫完畢,高高興興把鵝帶走了。


王羲之為吃鵝肉書寫《黃庭經》成為名帖,被歷代書家奉為至寶


唐代詩人李白曾寫詩送好友賀知章,詩句也提到過黃庭換鵝的事。

送賀賓客歸越

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

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

可見黃庭經換鵝應該確有其事。但王羲之換鵝是為了吃鵝肉、喝鵝湯卻很少有人知道。王羲之因為信奉道教,常與一些道友在深山修煉,服食各種丹藥。《晉書王羲之傳》記載“採藥石不遠千里,遍遊東山諸郡”。因王羲之長期服食一種“五石散”的丹藥,導致身體積累諸多毒素,而吃鵝肉、喝鵝湯正是為了排解體內毒素。王羲之喜歡鵝的故事有很多版本,多是風雅理解,大概是感覺吃鵝肉這樣的事情不應該發生在書聖身上的緣故。


王羲之為吃鵝肉書寫《黃庭經》成為名帖,被歷代書家奉為至寶


《黃庭經》文中內容是以“黃庭”為中心的道家修仙學道之法,書中主張通過魂魄合煉修身養心,通過呼吸、漱津以存神,而致虛、斷欲為修煉之身心基礎,現在看來對於養身也有積極的意義。


王羲之為吃鵝肉書寫《黃庭經》成為名帖,被歷代書家奉為至寶


王羲之為吃鵝肉書寫《黃庭經》成為名帖,被歷代書家奉為至寶


遺憾的是《黃庭經》的真跡早已失傳,我們所見的都是歷代的刻本和臨本,其中宋刻本、明刻本最為完整。而臨本中的上品當屬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祝枝山臨的《黃庭經》版本。


王羲之為吃鵝肉書寫《黃庭經》成為名帖,被歷代書家奉為至寶



王羲之為吃鵝肉書寫《黃庭經》成為名帖,被歷代書家奉為至寶


王羲之為吃鵝肉書寫《黃庭經》成為名帖,被歷代書家奉為至寶


王羲之為吃鵝肉書寫《黃庭經》成為名帖,被歷代書家奉為至寶


王羲之為吃鵝肉書寫《黃庭經》成為名帖,被歷代書家奉為至寶


王羲之為吃鵝肉書寫《黃庭經》成為名帖,被歷代書家奉為至寶

王羲之為吃鵝肉書寫《黃庭經》成為名帖,被歷代書家奉為至寶

王羲之為吃鵝肉書寫《黃庭經》成為名帖,被歷代書家奉為至寶


《黃庭經》用筆精到,結構嚴謹,風格清雅溫潤,隸意已脫,被歷代傳刻,視為珍寶。在即將進入己亥年之際,送給各位書友共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