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券商國際業務“流年不利”海通國際逆勢執牛耳

隨著內地上市券商陸續披露2019年年報,國際業務板塊的業績也跟隨浮出水面。

數據顯示,券商的香港子公司表現分化較大,海通國際以淨利潤27.93億港元(約25.45億元人民幣)排在首位。中信證券、廣發證券、中信建投的國際板塊則出現虧損。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對港股市場再度帶來不利影響。多家券商香港子公司表示,這會影響金融資產公允價值以及有抵押保證金貸款的減值評估,計劃未來加強風險管理,審慎發展資本消耗型業務,提升風險中性業務佔比,增加費用類收入佔比。

港股IPO方面,畢馬威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的影響將在未來幾個月進一步反映出來,給2020年第二季度的香港IPO市場帶來更大程度的影響。

多家中資券商虧損

2019年港股市場烏雲籠罩。中美貿易摩擦給港股帶來不確定因素,恆指持續震盪;另一方面,香港修例風波加劇不確定性,投資氣氛下降。

上述因素的影響直接體現為成交量下滑。據瞭解,港股市場去年日均股票交易額872億港元,較2018年的1074億港元下降18.9%。

在此背景下,海通國際營收最高,為100.39億港元(以海通證券2019年年報為口徑),營收貢獻高達26.55%,在大券商中排名第一,但規模同比下滑32.42%。公司淨利潤則同比大幅增長67.65%,為27.93億港元。

據瞭解,2019年是海通國際啟動“3.0規劃”戰略轉型的元年。主要提升收費類業務的能力,進一步強化全球投行、資管、交易和全球運營的核心競爭力;構建以“紐倫新港”為核心,輻射東京、悉尼及孟買等亞太區主要資本市場。通過轉型,旨在降低外部市場波動對盈利的影響,增加盈利能力的穩定性和持續性。海通國際認為,戰略轉型初顯成效。

作為“3.0規劃”中的旗艦業務和定海神針,海通國際2019年投行業務表現亮眼,以不到150人的團隊創造了7.82億港元的業務收入,人均創收超過500萬港元。完成IPO項目家數和股權融資項目家數均在香港所有投行中排名第一。

中信證券國際實現營業收入41.49億元,排名第二,但淨利潤虧損9556萬元。中信證券在香港市場IPO保薦數量排名第二。

國泰君安金融控股及華泰國際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8.07億元、26.65億元,同比增長依次為70.95%、31.09%。值得注意的是,華泰國際營收貢獻達到10.72%,在大券商中排名第二。

據瞭解,華泰證券主要通過全資子公司華泰國際及其持有的華泰金控(香港)、AssetMark、華泰證券(美國)等經營國際業務。備受市場關注的AssetMark平臺,其資產總規模達到616.08億美元,較2018年末增長約37.35%。

而國泰君安國際2019年最佳業務板塊則是“金融產品、做市及投資”,收益增長166%至17.34億港元。

數據顯示,多家大型券商的國際業務板塊虧損。除中信證券以外,廣發證券及中信建投的國際業務淨利潤分別為-2.68億元、-1.2億元。

中小型券商中,西證國際除稅前虧損3.47億港元,已經連續兩年虧損;興證國際除稅後虧損4.62億港元,由盈轉虧。

對此,香港一名私募基金合夥人對記者表示,香港金融業氣氛轉差,大券商相對而言抗風險能力較強。“市場份額較小的中資券商受衝擊比較大,主要因為一方面業務種類不夠多元,另一方面未及時轉型。”

多舉措應對疫情影響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給港股市場再度蒙上陰影,香港證券業迎來“寒冬”。

根據港交所公告,3月共有5家券商停業,今年以來已有15家券商宣佈停業。最新發布的公告是在4月1日,兩家券商(中港金融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太平行證券有限公司)宣佈自願停止營業。

前述香港私募基金合夥人談道,本土經紀券商體量小,市場份額持續在萎縮,而中資機構在增長。同時,在佣金價格戰下,本土小券商生存艱難。此次疫情的出現,對這些券商的經營帶來較大打擊。

多家中資券商明確提示,疫情可能對公司業務造成影響,具體在金融資產公允價值及資本中介業務。

國泰君安國際表示,“可能會影響本集團金融資產以及給予客戶的貸款及墊款的公平值。”對於如何應對,公司表示,近年來不斷優化風險管理體系的建設,2019年已加大對貸款類資產預期風險的撥備減值,大幅增強了資產負債表的抗風險能力,同時,提升了風險中性業務佔比,通過增加費用類收入使整體收入更均衡、穩健。

興證國際則表示,疫情可能會影響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以及有抵押保證金貸款的減值評估。在應對措施上,公司計劃未來將繼續提升收費型業務的收入佔比,審慎發展資本消耗型業務。

交銀國際也表示,將保持以“穩中求進”為總基調,通過更加審慎的風險管理,應對外圍市場可能出現的巨大沖擊。

在港股IPO方面,一季度疫情帶來的影響還不太明顯,但二季度將會顯現出來。

畢馬威表示,儘管香港自一月份以來受到新型冠狀病毒肆虐的影響,但2020年第一季度的IPO宗數有所上升,這主要得益於第一階段的中美貿易談判細節敲定後,市場利好情緒從2019年年末延續至2020年。不過,由於缺乏一定規模的IPO項目交易,以籌集資金計,2020年第一季度較去年同期下降33%。此外,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的影響將在未來幾個月進一步反映出來,給2020年第二季度的香港IPO市場帶來更大程度的影響。

展望2020年,畢馬威認為,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已嚴重影響了香港本地、國家和全球幾乎所有行業的市場氣氛,預計市場活動放緩將繼續影響IPO上市宗數和募資金額。去年阿里巴巴在香港首次以同股不同權架構進行第二次上市,這將促使其他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大型科技公司紛紛效仿,但是這些公司返港上市的計劃可能會受累於目前全球不確定因素造成的影響。

本文源自證券時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