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區塊鏈技術如何幫助減少感染人數?

2020年年初可謂是“熱鬧”飛凡,民眾度過了一個特殊的春節,網友戲稱:都是蝙蝠惹的禍。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肆意的當下,已經找不到販賣野味的商家了,“守法規,戒野味”是當前最重要的任務。17年前的非典已經在告誡大眾食用野生動物的危險性,所以小編希望今後人類能與野生動物和平共處。那區塊鏈技術對疫情防控能帶來什麼價值呢?

2020年1月23日上午10點,武漢正式封城,根據數據顯示,在封城前,約有500萬人離開武漢。這500萬人中,有多少是帶著病毒離開的呢?有多少又是將病毒帶到其他省份的呢?我們不得而知。

25日芬蘭確診了第一例新型冠狀病毒,一名來自武漢的女性,這例確診也恰好證實了封城之前的武漢人員的大規模流出。疫情當下春節期間,眾多的人口流動,加重了疫情的擴散。

針對以上在疫情中出現的情況, 是否能夠幫助大眾防治新型冠狀病毒或者減少傳播人數呢?

武漢大學教授、卓爾智聯研究院執行院長在中國青年報上刊文稱,在這次疫情之中,如何用技術有效賦能社會救治會成為社會熱議的話題。那接下來我們就看看區塊鏈技術能幫上什麼忙呢?


疫情之下,區塊鏈技術如何幫助減少感染人數?


鼓勵確診人員信息上鍊

區塊鏈節點指的是網絡中的計算機,包含手機,礦機和服務器等等,由大量個人或者家庭用戶參與的區塊鏈,每個個人或者家庭都可以是區塊鏈的節點。根據目前中央下達的政策,新型肺炎確診病例以及疑似病例的治療費用全部由國家負擔,減輕了患者的負擔,避免患者患病之後不能負擔醫藥費而瞞報病情的情況。那麼利用 可以在全國範圍內推廣鼓勵人員上鍊,以個人為節點,上鍊即獎勵部分必要的防護物資,上鍊後隨時確認人員的移動路線,必須收集他接觸過的人員、交通工具、物品的信息。並且如果鏈上有人員提供有用線索可以再獎勵防護物資,例如當下最緊缺的醫用口罩。

為了患者的隱私,鏈上的數據不是實名顯示的,但會有一個對應哈希值,然後在鏈下和確診患者信息一一對照,對照數據權限賦予公共衛生部門以及行業協會。


疫情之下,區塊鏈技術如何幫助減少感染人數?


疫情實時通報

李文亮醫生在此次此次疫情當中不幸感染去世,他是早期發現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的醫生之一,如果在那個時間段就相關部門重視人口的流動,那麼疫情可能會減輕很多。如果政府部門與醫療部門藉助 ,一旦發現疫情,就鏈上公開,利用區塊鏈的公開性透明性,給廣大群眾予以警鐘,在源頭上制止病毒的傳播。

區塊鏈技術闢謠

疫情之初,民眾不瞭解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也不知道傳染途徑是什麼,到現在為止就疫情來源、源頭宿主、“零號病人”都還有各種爭議,導致了眾多謠言的出現。“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謠言的出現就會造成了群眾的恐慌。

除了在源頭制止病毒之外,還需要重視的是防止謠言的出現。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的特殊性,現在有許多人都需要在家隔離或者集中隔離14天,所以有人就會傳播隔離人員是確診人員的謠言。醫療部門可以利用區塊鏈技術,隨時在鏈上通報疫情,並且實時闢謠讓群眾放心。政府可以利用大數據、爬蟲技術建立謠言監控平臺,一旦發現不實信息即標示為謠言信息並在鏈上公佈,公眾再次看到類似信息會知道“哦,這是謠言信息,不可信!”。就像最近很多人都在用的丁香醫生疫情地圖查看頁面底部有一個謠言收集列表,完全可以上鍊,有政府、行業協會的認定更權威。

謠言的認定可以設定幾個標準比如信息首發渠道、官方是否已證實為不實、是否有同類信息關鍵詞出現佐證等。同時還可以輔以人工在線舉報方式,證實為謠言可以獎勵token。


疫情之下,區塊鏈技術如何幫助減少感染人數?


此次新型冠狀病毒來勢洶洶,對比17年前的非典,確定病毒的時間可謂是非常迅速。目前除湖北省以外地區每日確診人數呈遞減形式,我相信國人一定能夠戰勝它,困難來臨之日,就是體現國人團結之時。中國加油!武漢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